购物车
我的足迹

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意蕴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意蕴   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 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 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 提。”党的理论创新要把坚守魂脉和坚守根脉结合起来,如果 割断了魂脉和根脉,最终会犯颠覆性错误。归根到底,坚守魂 脉和根脉,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结合起来。这一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揭示了我们党成功开辟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 上,习近平对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了系统论述,深 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科 学内涵和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 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 代新的文化使命”。为此,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两个结 合”的独特理论意义以及“第二个结合”的重大创新价值是亟 须推进的理论阐释工作。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理论 “两个结合”是习近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所形成的原创性理论。习近平对“两个结合”重 大命题的理论阐释经历了一个从提出、展开再到深化的完整过 程,从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这一 科学命题,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 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再到党的 二十大报告专章论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 界”并进一步展开论述“两个结合”,包括党的二十大闭幕后 在考察延安、安阳等地过程中提出“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两 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定位朝着体 系化、学理化方向发展。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又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辟与发展的角度深刻论述了“两个 结合”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明确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 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 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 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 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以“魂脉”和“根脉”来定位马克思 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 认识。可以看出,“两个结合”这一重大理论命题的提出,是 我们党立足百年历史新起点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 交汇,对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科学 总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 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 华,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贯通融通的理论结晶,是“第二 个结合”在新时代的最大成果,是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两个结合”深刻揭示了我们党成功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文化底蕴。习近平指出:“如果没有中华 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 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 族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基础深 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任何科学理 论和制度,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同样需要紧密结合中国实 际,在不断推进其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加以运用。马克思主 义理论唯有不断本土化、时代化,才能汲取本民族、本国的历 史文化养分,注入源头活水,激发勃勃生机。马克思主义以严 密的逻辑展示了其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以深邃的学理揭示了人 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两个结合”理论贯通历史纵深,成功 地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有效贯通起 来、同群众日用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凝聚起党的创新理 论的新的理论势能,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民族基因和 文明血脉,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宏阔辽远的历史 纵深。从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余年结合史来 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化具有历史 的统一性,二者并非现成如此、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 赓续前行的。在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 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生着相互建 构、双向生成、互相成就的历史性“结合”过程,造就了一个 新的文化生命体,创造了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 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 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 的。当代中国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也是具 有5000多年历史的古老中国的当代存在。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 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发挥着各自的独特作用。马克思主义既是我们党的灵 魂和旗帜,也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为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提供了根本指南与强大思想武 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也 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文化基础和前提,提供了深厚的历史积 淀与精神滋养。二者缺一不可。对于二者关系的处理,中国共 产党在百余年奋斗中探寻到了一条真理道路,那就是把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正确认识和把握二 者之间辩证统一、交织共振的关系,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的要求,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更好地与当代 中国实践、与民族复兴时代主题相契合。但必须指出,这种结 合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处于同 等地位,二者的关系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主导意识,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援意识,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实现的有 机结合,这是站在社会形态更替的高度来审视马克思主义和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必然结果。这种主导与支援的关系,深 刻指明要以马克思主义为魂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 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顺应历史发展规律,将有价值的历史 资源转化为支援意识,贡献中国智慧。在二者结合中对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并不等同于文化复古主义,那种企图 用“儒化”了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代替马克思主义的做法是机 械的、错误的,不但有悖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 域的指导地位,而且会割裂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之间互 相成就的关系。可以说,正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 引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价值与作用,展现 真理魅力与精神伟力,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强大的历史文化和 精神支撑。概言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贯通起来,把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把道路自信、理论 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统一起来,形成了中华 民族智慧的最新表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最 新概括。 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 主义,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坚持 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坚持植根本 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坚定历史自 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和文化血脉,深深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潜 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正是同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加契合中国人民特有的思 维逻辑和行为模式,对中国现实更有解释力,在理论上更具说 服力;马克思主义才能在实践中更加符合中国人民的思想方式 和行为方式进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改造中 国、创造奇迹,在实践中更具推动力。当然,马克思主义同样 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正是同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朝着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方向不断发展,对内产生强大的亲和力、向心 力、凝聚力,对外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吸引力;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才能更加符合历史大势,符合时代潮流,形成兼容并蓄、 博采众长的大格局大气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以中华文化为源头活水,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底蕴。 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 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 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求同存异、和而 不同,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等中华人文 精神,以及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 观、社会观、道德观等,依旧展现出强大的思想魅力、精神境 界与文化智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的需求相 契合,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需要相契合。我们要依照时代要 求,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 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而运 用丰厚的中国历史智慧为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服务。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以坚定的历史自信牢牢把握历史主动,引领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繁荣发展,深刻揭示了中华民 族传承发展的精神基因和行动逻辑,充分彰显了中华文化和中 国精神赓续不辍的风采与魅力。这种浓郁的中国气派,是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突出特征,其深层要旨就在 于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 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二、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规律性认识 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 克思主义行”。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 题,必须坚守好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并 且在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中,把坚守魂脉和 坚守根脉相结合,既一脉相承,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之“正”,又与时俱进,敢于说老祖宗没有说过的 新话,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新”。这是对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 设规律的理论把握,对以中华文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 自信与自觉。 “第二个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 深刻总结。回顾党的百余年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 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伟大的历史性成就、跨越式 发展,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 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时代化。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 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 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注重以民族的形式阐释和实践马克思主 义,善于从优秀的文化遗产中汲取养分。他指出,站在数千年 的民族历史前,面对数不尽的历史珍贵品,我们都是“小学 生”,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隔断历 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 贵的遗产”,并提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 为中用”等具体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 期,邓小平强调中国搞社会主义,“要有中国的特色。我们坚 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 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 义”。他从马克思主义出发,创造性转化《礼记·礼运》中的 相关描述,提出“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汲取《周易·乾》 中“保合太和,乃利贞”的智慧,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 想。江泽民和胡锦涛也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 展,强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注重文 化软实力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在继 承以往党的优良传统基础上,从“根与魂”“精神命脉”“文 化基因”“重要源泉”“突出优势”等多个维度,丰富和完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 至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动摇,坚 持以“四个讲清楚”为工作导向,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 承发展,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所以说,中国革 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一再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 与中华文化的历史智慧有机契合、内在会通,我们党始终坚持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传承中华 文脉、构筑中国精神。 “第二个结合”是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