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学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学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文 化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 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 命。”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 要指示,提出了“七个着力”的要求。高校是国家文化传承发 展的主力军、先锋队,要深入学习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 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勇担新时代的文化使 命,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此,高校必须主动肩负起坚 守意识形态阵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等文化使命,为建设文化强 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智慧和力量。下面,我讲几点 意见。 第一,要肩负起坚守意识形态阵地的文化使命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 意识形态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阵地,必须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 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 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多措并举筑牢高校意识形态阵地,这 是高校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首要任务。 一是要坚守好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阵地。高校是知识和思 想的集散地,传播好党的创新理论,是坚守意识形态阵地这一 文化使命的基础。一方面,要发挥好思政课主渠道作用。要坚 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本,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的全面阐释和深度解析,确保大学生能够系统掌握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要丰富思政课程的教学 形式,通过研讨会、讲座、实践活动等,引导大学生将党的创 新理论应用于实践,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和提高实践能力。另一 方面,要发挥好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作用。要善于根据不同学 科和学生的特点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各门课程教学,充分挖掘 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各门课程都能发挥思想政治 教育功能,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强全员、全过 程、全方位育人的意识形态工作合力。 二是要坚守好党长期执政的工作阵地。只有牢牢掌握党对 高校工作的领导权,才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高 校始终成为坚守党长期执政的工作阵地。一方面,要加强高校 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高校党委书记作为意识形态 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始终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正确把 握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把党的领导贯穿高校发展 建设的全领域、全过程,构建科学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形成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意识形态工作格局。另一方面,要 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的理论武装工 作。要不断完善高校基层组织结构,合理调整基层党组织设 置,在各类学术组织中做到党组织全覆盖,努力建设一支理论 素养高、业务能力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高校党员队伍,为 坚守高校党的工作阵地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是要坚守好人才培养的学科阵地。高校要培养能够担当 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坚守好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阵 地,加强高校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 态管理权。一方面,要加强高校教材建设。要推动高校教材的 本土化建设,既要充分体现我国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充分反 映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最新理论成果,还要充分彰显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保证教材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要求,强化对高校教材建设的引领。另一方面,要加 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高校要努力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 质,使广大教师真正实现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潜心问道 与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的统一。 第二,要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使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推动新时代的文 化传承和创新发展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自觉肩负起传 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一是要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提升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感染力。高校是连接古今中外、传承历史文化的桥 梁,是大学生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重要平台。 要通过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培育大学生的文化感知能 力,如经典研读、中医文化、传统礼仪等,帮助大学生系统了 解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领悟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深远与广博,提升个人文化素养。要通过开展校园文化 活动帮助大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如组织穿汉服、 诵读经典等社团活动,举办书法、绘画、诗歌等传统文化活 动,为大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搭建舞台,使大学生在活动参 与的每一笔、每一画、每一句之中都可以真切感受到传统文化 的魅力,进而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要通过 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如组织师生整理古典书籍、查找史学档案等,探索中华 文化的历史脉络和深层内涵。 二是要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形式,展现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吸引力。现代技术和传统文化的结合是文化创新发展的 重要路径,高校要善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探索和创新传统文化 的传播方式和呈现形式。要加强跨学科合作,为传统文化创新 提供宝贵资源,如鼓励音乐、美术、民族学等学科的交叉合 作。要加强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更多新的可能,如利用虚拟现 实、增强现实等技术。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传 统文化有了更广阔的传播空间,高校要善于运用好网络传 播,积极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范围,吸引更多年轻人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参与。 三是要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 响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高校要积极参 与国际文化交流,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要 积极加强中外学术交流,通过组织学术论坛和研讨会,为国内 外学者提供学习交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平台,积极引导 国际学术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球传 播创造一个持久、健康的生态环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