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的思考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 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的思考 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 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875党的十八大以 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 点和突出优势,就是高度重视并善于运用科学思维方法。 其中,意识形态决定着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根本问 题。对此,习近平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大国领袖的卓越智 慧,聚焦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 把脉定向和谋篇布局,形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意蕴 深厚的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这些论述虽各有侧重,但 又交互融合、相辅相成,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新 时代中国落地生根的最新成果,也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理论 与实践的重要内容和创新突破,蕴含着一系列具有现实针 对性和实践导向性的科学思维方法。深入研读习近平关于 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提炼并剖析其中蕴含的科学思 维方法,既是进一步深入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需要,又是不断深化对意识形 态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以更好地指导实践的需要。 一、以鉴往知来的历史思维,洞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 历史思维是指从历史、现实与未来的贯通中去理解和 把握时代议题,从而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洞悉历史规律、 把握历史大势的一种思维方法。习近平强调:“对历史进 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 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2]545党的十八大 以来,习近平遵循鉴往知来的原则,树立大历史观,将意 识形态工作置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考察,掌握了意识形态 建设规律,即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 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旗 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从而将规律性认识擢升到 一个崭新的维度。 (一)把握历史规律:继承党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优 良传统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 作,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力、培根铸魂,从而在掌 握历史主动中不断开拓前进。对此,习近平“端起历史规 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3]442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百 年历程,在深刻总结经验、继承优良传统中“认识发展规 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4]178。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党不断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统一领导,通过 创办报刊、出版著作、开办补习学校等方式进行意识形态 宣传,实现意识形态阵地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为夺取革 命胜利提供了思想引领和阵地保障。新中国成立后,党将 加强思想改造、推进文化建设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 面,通过掌握新闻出版、报纸广播等舆论工具积极传播革 命思想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捍卫了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了国家意识形态的纠偏与整饬,为 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凝聚起磅礴力量。改革开放以 来,党积极推动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改革不合时宜的体 制机制,探索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形式,推动意识形 态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为推动现代化建设 事业纵深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党的十八大以 来,习近平以高度的政治定力和政治清醒对意识形态领域 存在的积弊进行全面审视,强调必须从百年党史中提炼出 意识形态建设的制胜密码,传承好发扬好党重视意识形态 工作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地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创新,为 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 (二)汲取历史教训:反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 教训 世界社会主义500余年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 历了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历程。习近平全面回顾和总结 了这一历程,重点剖析和反思了苏共亡党、苏联解体这一 社会主义重大挫折的内外因素和发生机制。在他看来,这 一历史事件的发生是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中“一 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思想搞 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 导之下了”[5]5。从内部因素来看,苏共放弃了对意识形 态的领导权、在指导思想上偏离和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 义,动摇了苏联人民对苏共执政合法性的认可,瓦解了整 个国家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从外部因素来看,西方国家 通过攻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基础的马克思列宁主 义,攻击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向苏联人民灌输“民主、自 由、人权”等资产阶级价值观念,严重扰乱了苏联人民的 社会主义信念。正是内外两种因素的双重作用致使“苏联 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 国家就分崩离析了”[5]5。言至此,反思我国意识形态建 设历史,也曾出现过“两个凡是”的教条主义错误、“姓 资姓社”“姓公姓私”、自由主义思潮的争论等,不仅造 成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混乱和错位,而且严重制约了其他各 方面工作的正常开展。以此为鉴,习近平深刻总结 道,“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 始”[3]34,必须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用社会主 义意识形态凝聚全党;必须严格防范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以 各种形式的渗透入侵,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 意识形态逻辑,善于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中参透意识形 态端倪,守住管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 (三)尊重历史事实:坚决批判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安身立命的基础。如何对 待历史,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而且是事关国家治乱兴亡 的重大政治问题。如何对待党史更是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 安,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 平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一再强调尊重历史事实、 把握历史全貌的极端重要性,必须“以正确的立场、观 点、方法对待党的历史”[6]。一段时期以来,历史虚无主 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尤其是政治思潮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 广泛传播,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习近平深刻揭示了历 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和巨大危害性,指出历史虚无主义打 着“还原历史真相”的幌子,从主观意志出发随意歪曲历 史、抹黑英雄、解构崇高,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 事,进而企图“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 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6],因而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 想引导和理论辨析”[2]20,有理有据地戳穿历史虚无主义 的虚假面具。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 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 的历史观,广泛认同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中一以贯之的主题 主线、主流本质,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公 正、辩证的评价和总结;另一方面,要提高准确辨识历史 虚无主义的鉴别力,针对其种种迷雾和骗局,敢于亮剑、 主动发声,揭穿其各种面具和伪装,识破其各类变异及变 种,深刻揭露和涤荡其谬论邪说,从而真正做到正本清 源、固本培元。 二、以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把控意识形态工作全局 战略思维是指从全局、长远、大势上对事物的内在联 系和整体趋势进行前瞻研判和总体把握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习近平看来,战略思维“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 的思维方式”[3]9,“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 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 望”[3]10。习近平心怀“国之大者”,不断加强战略谋 划,保持战略定力,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 起来,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进行 明确的战略定位、设定清晰的战略任务、作出系统的战略 部署。 (一)战略定位: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 的工作 战略定位问题事关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作用以及未 来走向,是做好这一工作的首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 来,习近平把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为治国理政的 基本出发点,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置于“中国共产党人 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 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7]31-32这个大背景下来认 识,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 作”[8]14这一战略定位,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来 看,当前国内意识形态领域思想多样杂陈、各种力量竞相 发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意识形 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 族凝聚力和向心力”[9]464,因而必须将其摆在全局中的 重要位置,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 导实践,使其“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 献”[8]337。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来看,两种社会制 度、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博弈无处不在且愈演愈烈,但当 前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还尚未完全适应国际范围内意识形 态激烈竞争态势,“失语”甚至“挨骂”的被动局面仍未 得到有效扭转,且国际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他 塑”而非“自塑”,特别是“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 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 和硬实力的‘落差’”[7]212等问题,因而只有积极推进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 系,加强对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宣传阐 释,才能“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 外部世界”[8]17。 (二)战略任务: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和凝聚力的社 会主义意识形态 战略任务体现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总要求和总目 标,发挥着重要的指向性、引领性、带动性作用。习近平 明确提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 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 略任务”[8]340。这一战略任务兼具问题、目标和效果三 重导向,既指明了新时代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要 害,又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终极目标指向和效果评 价标准,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实现了新的跃升。首先,要把“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放 在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首位。在习近平看来,越是形势 复杂、任务艰巨,就越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 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 础”[8]14,使之成为坚定理想的“主心骨”、稳固信念 的“压舱石”,努力绘就全社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精 神图谱。其次,要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的关键。“四个自信”源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实践,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理论、实践、制度、文 化层面的系统集成,只有坚定“四个自信”,才能更好地 在全党全社会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各方力量,以开拓进取 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最后,要自觉承担起“举 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8]337的使命 任务。在习近平看来,统一思想、提振精神、凝聚力 量,都要聚焦、指向、着眼于完成这一重大使命任务,重 点要“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 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 (三)战略部署:搭建意识形态工作的“四梁八柱”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且艰巨的系统工 程,必须加强统筹谋划、做好顶层设计,不断增强这项工 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 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系统集成,作出了一 系列重大战略谋划和战略部署,搭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四 梁八柱,即以“两大总纲”和“两个总论”为主体躯 干,以八个主要领域的“系列分论”为旁系分支。习近平 在2013年1月5日和2018年1月5日发表的两篇重要讲话,就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重大问题以及如何开 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进行了深入剖 析,在道路、旗帜与方向问题上举旗定向、正本清源,为 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根本思想指引,形成“两大总纲”。 习近平于2013年8月19日和2018年8月21日两次在全国宣传 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其中,“8·19”讲话对新 形势下事关意识形态的一系列现实议题进行全面规划和通 盘考虑,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的目标、原则和方针遵 循;时隔五年的“8·21”讲话深刻揭示新形势下党的意识 形态工作的历史方位,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的中心环节、 使命任务和重要职责,形成“两个总论”“。总 纲”和“总论”思想又分别体现在文艺、军队、党校、广 电、哲社、网信、学校、统战等八个主要领域的“系列分 论”中,包括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全军政治工作座 谈会、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和视 察中央电视台等机构的重要讲话、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 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和文化传承创新座谈 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及视察北京大学等各类学 校的重要讲话、中央统战工作和中央民族工作及宗教工作 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等,深刻阐明了意识形态工作各部门的 历史使命和职责定位,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三、以科学周密的辩证思维,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重点 辩证思维是立足于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反映和把握 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定及发展演变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习 近平指出:“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 强辩证思维能力。”[8]129习近平运用辩证思维能力,坚 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深刻把握意识形态工 作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厘清了必须妥善处理的若干重 大关系,为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提供了根本遵 循。 (一)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的辩证关系 经济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线式 的简单决定与被决定逻辑,而是有机联系、内在统一的。 习近平以“中心工作”和“极端重要的工作”来阐明二者 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既不能因为中心工作而忽视意识 形态工作,也不能使意识形态工作游离于中心工 作”[7]21,并明确提出了正确把握这两项工作的实践要 求。一方面,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夯实意识形态 工作的经济基础。只有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 局”[8]14,聚焦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用实实在在的经济 成就和切切实实的民生改善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变为现实,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潜力和优越 性,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感召力、说服力和实效性。另一 方面,必须科学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强化经 济建设的思想支撑。意识形态对经济建设起着方向性、关 键性作用,因而“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 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8]21,应充分发挥其理 论保障、思想引领、精神激励、舆论引导和文化支撑作 用,把意识形态的“变量”转变为促进经济建设的“增 量”。 (二)正确处理一元指导和多样发展的辩证关系 在意识形态领域,既有党和国家主导的社会主义主流 意识形态,又存在着纷纭激荡的各种社会思潮和万紫千红 的文化百花园。因此,不能无视意识形态领域内社会思想 观念和精神文化生活多样化的客观现实,更不能以多元削 弱和抹杀一元指导的根本性意义和作用,必须根据时代和 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统筹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与文 化的多样化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多样性”绝 不能跳出“一元”之外,如果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引 导,就会迷失方向、走入歧途,因而必须“坚定不移,任 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8]286,要发挥马克思主 义对多样化社会思想的引领、整合和形塑功能,切实在多 样中树立一元,在包容中求取共识。另一方面,意识形态 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不是“绝对同一”,而是要在思想 文化多样性中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如果离开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