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和思考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 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和思考  *镇位于*县城以西33公里,全镇幅员面积77.01平方公里,总 人口6万人,城镇建成区面积3.06平方公里,场镇常住人口2.16万 人,城镇化率40%。近年来,承担了省“百镇建设行动”重点镇、市小城 镇建设示范试点、县重点镇建设、县扩权强镇等改革试点,荣获“全 国重点镇”“*最美古镇”“省历史文化名镇”“省环境优美示范镇”等荣誉。 在“走*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大背景下,镇党委班子,紧密结合实际,镇 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县域副中心和幸福美丽*”的总目标,“活力新城、 韵味古镇、秀美乡村、幸福家园”的总体定位和“高点定位、改革创新、项目支 撑、投入拉动、产业富民”的发展战略,镇从此开启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篇章。 镇承担了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任务(全国90个、全省5个镇),通过3年的 试点期创新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镇村环卫一体化、投融资体制等,将 镇发展成为以城带乡、乡村联动、一体发展的重要载体,增强镇的可持续发展 能力、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打通基本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统筹 推进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镇规模持续扩张,服务 功能不断完善,城镇品位不断提升,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0.27平方公里、新增 常住人口2000余人。根据镇实际,我们着重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 一、探索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探索背景:当前镇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差距、工农 差距、地区差距扩大趋势尚未扭转,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 平、农民收入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差还比较远。 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镇化滞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缺 乏内在的有机联系,过多的劳动力滞留在农业,过多的人口滞留在农村所造成的。 具体方法:充分结合幅员面积广、农村人口多等实际,重点在就地 就近城镇化、壮大城镇规模、提升城镇档次等体制机制上进行了探索。 一是做美城镇。乡镇城镇建设正处于强基础的攻坚时期,打好基础是 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首要任务。两年来,镇通过实施雨污管网分流、建设 污水处理厂、完善供水供电供气设施、实施数字城管和小天网、建立消 防站、改造提升凯江河堤、建设月牙湾休闲广场、综合市场改造、标准 化幼儿园、高速公路出口及连接线和2.8公里城镇主干道等工程,进一步 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拓展城镇发展空间,让在镇上住的居民 可以享受与县城同等的居住环境,真正实现了留得住、能发展、心舒畅。 二是扩大中心村。通过大量的走访调研发现,在镇有许多村的重建(新 建)房户都渴望到场镇买房,以便享受更好的生活条件,但是由于家庭条 件不足以支付巨额的购房款,让他们进退两难。为了增强中心村的集聚效 应,经党委会集体研究决定,选取了红梁、南垭、新庙等3个中心村规划建 设新村聚居点,政府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采取“统规统建、统规自建”等模式 引导周边群众到中心村建房居住。配套建设中心村学校、医院、道路、绿 化、亮化、文化广场、供水一体化等公共服务设施,让住在农村的群众能享 受与城镇同等的公共服务。此外,在群众集中建房意愿强烈的村中,还选取 了3个具备建设新村聚集点的非中心村实施建设。这种新村聚居点这种模式已 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镇将在试点基础上推广下去,成熟一个就建设一个。 根据我们的实践,通过建设城镇、中心村的模式,让镇 内形成梯次发展、差异化发展体系,群众可以根据自身经济 条件、就业需求等实际选择适合的方式实现就近就地城镇化。 二、探索引导群众参与建设的体制机制 探索背景:突出坚持谁受益、谁参与的原则,引导群众参与建 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资、共同开发的思路来建设*。 具体方法:镇采取“政府引导、财政补助、群众主体”的方式,项目建设上将过 去的“政府配餐”转变为现在的“群众点菜”,问需于民、问效于民,着力解决群众“急难 愁盼”的问题。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群众、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 通过前期调研和论证,观音寺街风貌改造采取“三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