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某县关于赴苏陕考察的调研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某县关于赴苏陕考察的调研报告 *月3日至9日,县党政代表团11人赴江苏省常州市、陕西省安康市两地,就 基层治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党的建设等重点工作进行学习考察,通过进社 区、访企业、走农村,看现场、听介绍、问情况,苏陕发展的大思路、建设的 大手笔、改革的大突破、城乡的大变化,让我们大开眼界、深受启迪,学习借 鉴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成功经验,对积极探索共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大有裨益。 一、苏陕调研印象 此次苏陕之行是一次解放思想、对标先进、打开视野的“取经”之行,也是 一次“跳出共和看共和”的“回望”之行,两地历史人文的厚度、对外开放的广度、 产业发展的高度、城乡建设的亮度,以及叹为观止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的发 展势头、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效,使我们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差距、感到了压力。 印象一:“不甘人下,敢为人先”的争先意识。两地始终发扬“勇争一流、耻 为二手”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创新敢为、担当作为,创造出众多全国或该 省第一、唯一。常州在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和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上,艰苦奋 斗、自力更生,锤炼出“出则精品、干则一流”的常州品格和“经世致用”的常州 工业精神,以“五年成势、十年成形、十五年成城”的长抓机制,探索打造出面 向长三角、眺望全球的世界级生态创新湖区。安康虽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但 始终立足自身优势,以灵敏的发展嗅觉,抢抓“苏陕协作”机遇,成立狠抓落实 办公室,建立“市与市、县与县、乡与乡”互比的工作推进机制,实行“周周晒成 绩、人人争先进”常态化管理模式,有效传导了压力,比出了作为,提振了士气。 印象二:“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创新理念。创新是两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要驱动力,也使两地始终走在现代化发展最前沿。常州 市溧阳市在上世纪末引进试种安吉白茶,从零起步,白手起家,走出了一条产业 创新发展之路,目前天目湖白茶种植面积近5万亩,年产量达1300吨、年产值15亿 元,茶的质量、销量、名气均超安吉白茶,并荣获“特色白茶之乡”“中国(天目 湖)白茶小镇”称号,实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跨越式发展。安康市紧抓“苏陕协 作”机遇,积极承接东部毛绒玩具文创产业转移,“腾笼换鸟”“借鸡下蛋”,仅用4年时 间,从无企业、无订单、无厂房、无经验,到万物皆可毛绒玩具,跻身全国第四大 毛绒玩具生产基地,产品远销海外。两地白手起家的创新过程,也是一任接着一任 干,不断深化改革、与时俱进、一抓到底的艰辛历程,并在兼收并蓄中开辟未来。 印象三:“小题大做、借题发挥”的开拓精神。两地在城市管理、产业发 展、生态保护中“小题大做”的开拓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常州市金坛区充 分挖掘茅山“山、水、茶、盐、药、泉、星、气”八大自然资源及道文化,采 用“移花接木”方式,围绕一口盐井讲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关盐的历史、 文化、化学、矿产、宗教,以及立法、战争等故事,将“小”资源合成“大”资 本,蕴含着“不求所有、但为我用”的大智慧、大格局,打造出国内首个集观 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展示、互动体验、山体运动等为一体的东方盐湖 城。安康市立足蚕桑、富硒、汉江等资源,就地取材,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 底蕴,健全富硒产品全产业链体系,走出“种、产、销、体、游”为一体的“三 产”融合发展之路,为地方经济发展、群众增收注入绿色可持续的源源动力。 印象四:“勤快严实、精细高效”的优良作风。此次“取经”之行,感触最深的 既有苏陕两地干部骨子里那种紧抓快办、立说立行、事无巨细的优良作风,也 有他们身上那种善于谋划、巧于运作、勤于落实的本领。特别是在项目建设方 面,左手拿项目,右手拨算盘,提前算好生态账、经济账、民生账,通过“前置、 并联、容缺”等措施,实现“五证四书”齐发,拿地即开工,省时省力又省钱。常 州市“两湖”创新区规划展示馆建筑面积达9500平方米,仅用103天将图纸变为现 实,拿地开工几乎同时进行,成为常州展示速度和实力的平台和名片。两地在 基层减负和整治形式主义方面健全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实施倒查工作法,向上溯 源、向下追踪,基层干部不是在调研实情解决困难问题,就是在争取落实项目的 路上,很少忙于开会发文。各级党委坚持开短会、开有用的会,会前准备工作扎 实,会上不再逐字逐句审核讨论,党委常委会会议一般不超过一个半小时,做到 了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抓落实、办实事、促发展上。 二、感悟苏陕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苏陕的发展理念创新开放、 发展模式新颖独特、发展势头强劲有力,面对困难约束敢于主 动求变,勇于打破常规,善于抓住机遇,发展成就令人惊叹,成 功经验弥足珍贵。看苏陕,想共和,有几方面值得总结借鉴: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志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最基本的 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在与苏陕干部交流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常思勤 虑“为什么”“怎么办”,带着问题常学常研新理论新政策,对中央提出的新理念新战 略领会到位、态度坚决、措施得力,有一股使命必达的志气。看准的事,只要出 于公心,就撸起袖子干,有困难踏平困难,有问题解决问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很多事情特别是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我们还在争论能不能干、可不可干,等政 策、找依据时,人家早干在前、走在前、出了成果。思想差距是最大的差距,观 念落后是最大的落后。成就共和的事业,加快推动“泛共和盆地”区域中心城市建 设,关键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关键在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只有思想的大解 放、作风的大转变、工作的大落实,才能推动共和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跨越。 (二)产业引领、虹吸聚能的活气。苏陕城市繁荣、乡村靓丽、百姓富 裕的背后,最关键是有产业支撑。常州市工业门类全、底蕴深,拥有80多万 家市场主体、6万多家工业企业、近6000家规上工业企业、3700家高新技术企 业、200多家隐形冠军企业和89家上市企业。安康市先后出台支持中小企业“九 条”、激活市场消费“八条”、促进紧急恢复增长“十七条”等措施,千方百计提振 企业信心,培育“五上”企业2596家,位居陕南首位。两地以厚实的家底加速推 进人口聚集的活气,基础建设、城市提质、民生改善等自然就有底气。相比之 下,共和最大的短板在产业,最大的希望也是在产业。做优现代农牧业,做强 清洁能源产业,做精全域旅游,仍是共和发展最根本的任务。只要我们坚定不 移推进“四地”建设,全面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现 代化经济体系,很多“不可能”就会成为“可能”,苏陕的今天就一定是我们的明天。 (三)碧水青山、乡情如画的灵气。城市之美在于有灵气,而灵气源于滋润 万物的水,以及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关系。常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境内水网连 江通海,河湖星罗棋布,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实施污染防治攻坚、两湖 生态优化、绿色发展转型、生态绿城深化、生态品牌建设五大工程,创成“国家 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安康凭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涵养区优 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走出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 态化”的绿色发展之路。这两座城市就是最好的例证,让我们深切感悟到“两山”理 论的真理力量。共和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区和青海湖自然保护区重要组成部 分,绿水青山是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绿色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只要 我们树牢正确政绩观,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 之路,就一定能让共和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发展更好、人民更幸福。 (四)古韵悠然、文蕴深厚的底气。一座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 蕴,是城市的根脉所在,特质起源。常州的根脉可追溯到2500年前的东周,儒风 蔚然、人文荟萃,曾出19名状元、2960名进士,清代常州学派、阳湖文派、孟河 医派名闻天下,近现代涌现“常州三杰”等爱国人士和华罗庚、刘海粟等名家巨匠。 安康则在西晋太康元年命名建城,是汉文化重要发祥地,三秦、荆楚、巴蜀等文 化交融,有沈尹默、沈士远、沈兼士等新文化运动巨匠,也有开国少将何振亚、 沈启贤等革命先辈。相比之下,共和虽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痕迹,也有北 魏伏俟城、明时仰华寺、清建察汗故城等古迹遗址,并荣膺中国藏族情歌之乡的 美誉,但相关出土文物、留存历史文献少,影响力和知名度偏低,还需进一步挖 掘民族文化历史底蕴,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 面加快推进文化强县建设,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青海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力量。 (五)政通人和、物阜民丰的精气。崇尚和谐、企盼和谐,追求政通人和、 安居乐业的平安社会、和谐社会,自古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州市坚持资源跟着需求走,服务跟着群众走,推出“常有善育、常有优学、常 有健康、常有颐养、常有安居、常有众扶”6张民生名片,用民生厚度、政策温度 不断提升幸福刻度,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蝉联全国综治领域最高奖“长安 杯”。安康市创新推出“321”基层治理模式(3即“党员联系群众、人大代表联系选 民、中心户长联系居民”的“三线”联系机制,2即“管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的“两 化”管理,1即建设一个覆盖全市、高效融合、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高效智慧治 理平台),全面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全方位、零距离服务群众,切实将党的制 度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高效治理的制胜优势。不难发现,民 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没有和谐稳定的环境,什么事都干不成。 只要我们立足西部欠发达地区,以及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的实际,围绕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做好六篇民生文章(学有优教、劳有厚得、乐 有益娱、病有良医、弱有众扶、住有宜居),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大力弘扬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对标苏陕 学习目的在于应用。苏陕之行启示良多,关键是要对标先 进、找准差距,认真鉴别、合理吸收,做到因地制宜、为我所用。 (一)对标苏陕,在解放思想上提升新高度。思想决 定一切,只有思想上的“破冰”,才能带动行动上的“突围”。 一要破纸上谈兵思想,行求真务实之举。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大力 弘扬实干精神,坚持少开会、开短会,开有用的会,提升会议效率质量,汇 报工作、安排任务直奔主题,谈具体数字、讲重要举措、说主要成效,摒 弃客套话、长篇大论。要坚持以实干论英雄,制定月评比机制,一月一评 比、一月一通报,严格按照《县督查问责工作暂行办法》,对工作中存在 的8种问题(消极应付、落实不力、不敢担当、推进缓慢、举措不实、协 调不够、弄虚作假、整改不彻底)先约谈警示,经约谈警示,仍推进不到 位,亮“黄牌”警告,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挂牌督办;经“黄牌警告”仍不见 成效,造成工作延误的,亮“红牌”追责,启动问责程序,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二要破因循守旧思想,行开拓创新之举。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树立 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创新意识,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站在全省全国看 共和,从惯性思维中跳出来,打破唯条件论、唯资源论、唯要素论的束缚,坚定 不移深化改革,向创新要增力,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不断培育发展新 动能、打造发展新高地,着力破除生产要素全靠外引的被动局面。要大兴调查研 究之风,对上研究政策,在政策中找办法、抓机遇、促发展,对下要问计于民、问 需于民,想群众之所想,行群众之所嘱,努力以“微调研”撬动因地制宜的“大发展”。 三要破“过得去”思想,行精益求精之举。唯有精品才能出彩。要树 立“良工不示人以朴”的精品意识,高标定位、追求卓越,多与思想较真、 多与工作较劲、多与困难叫板,自觉摒弃“差不多”,主动追求“过得硬”,始 终以精益求精的匠心,把“精细化”精神作为追求卓越的根本点和立足点,对 经手的每件事,精耕细作每个步骤、每个环节、每个细节,反复打磨成 精品,对安排的工作实行闭环管理,加强跟踪督导,善始善终,有头有 尾,特别是在城乡建设、社会治理等工作中下好“绣花功”,做到精致建设、 精细管理、精心服务、精美呈现,达到零差错、零失误、零缺陷的目标。 四要破等靠要思想,行主动作为之举。“等靠要”的根子是本领恐慌,主 动作为靠的是真本事。建设“泛共和盆地”区域中心城市,既是共和的重大历 史机遇,又是省委给共和提出的一道时代考题,要树立舍我其谁、勇于争 先的竞争意识,牢牢把握新机遇,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不等待观望、坐 等政策。只要不违反中央和省州规定、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