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4年基层党建工作要点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4年基层党建工作要点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党建各项 工作,意义重大。党建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 市委决策部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 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统筹推进重点任 务,持续提升机关党建质量,为加快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证。 一、坚持政治统领,强化思想建设 1.坚持以学铸魂。以加强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学习教育为引 领,持之以恒抓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转化工 作,推动党员干部坚持不懈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更加坚定自觉地用党的创新理论 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提高“第一议题”意识,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努力把准政治方向、领会工作要 求、理清思路举措、抓好贯彻落实。 2.夯实思想基础。加强党章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 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自觉用党章规范一言一行,努力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 本培元,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对党忠诚,站稳人民立场,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 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领 导班子读书班制度,结合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读书班,定期开展集体学习和研讨交流。 3.强化党性教育。健全专题党课制度,党委班子成员每年到分管领域和部门等 基层单位至少讲1次专题党课,重点讲学习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的收获体会。基层党 支部书记联系实际讲好党课。丰富开展党性教育活动,通过重温入党誓词、过“政 治生日”等形式,就近便利用好红色资源、党性教育培训机构,学习先进典型和身边 榜样,引导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忠诚于 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 4.抓实经常性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党的宗旨教 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突出抓好青年党员理论学习,落实“三会一 课”、主题党日等制度,用好“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等平台以及视频号、抖音号 等新媒体方式,采取课堂讲授、政策解读、案例教学、现场体验、线上互动等方 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走深走实走心。 二、加强能力建设,凝聚责任担当 1.坚持以学增智。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好这一 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从党的创新理论 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努力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 手,着力提升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担负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 2.加强政治培训。按照上级统一部署,集中组织党员领导干部轮训,加强基层 党员培训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胸怀“国之大者”,以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 一领导为最高原则,善于从党和人民的立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想问题、作决 策、办事情。切实加强政治意识,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坚决防止“低级红”、“高级 黑”,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落实“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要求,突出“关键少 数”政治训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3.加强履职培训。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组织党员、干部联系岗位职责和工作实 际,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树立目标导向,坚 持全面系统学、融会贯通学,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 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地区实际,强化 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 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 打压能力。紧密对照岗位实际,用好干部实训基地等平台,抓好通识教育培训、专 业知识学习培训,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努力提升党员干部综合 素养。 三、深化作风建设,建强战斗堡垒 1.坚持以学正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 想,对标党风要求找差距、对表党性要求查根源、对照党纪要求明举措,深化落 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兴务实之风、弘扬清廉之风、养成俭朴之 风,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打扫政治灰尘、净化政治灵魂、纠正行为偏差。 2.践行群众路线。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守初心使命,厚植为民情 怀,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各 项工作之中。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加强民生事项清单落实,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 的突出问题。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12345群众诉求响应办理,及时回应人民 群众合理诉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形成务实管用 的措施,着力办好让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3.落实“四下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