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千百年来,建设美丽富饶乡村一直是中国人民的夙愿。从 《诗经》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到《礼记》的“老有所 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再 到《桃花源记》描述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 髫,怡然自乐”的田园生活,均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对生产力 发达、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幸福生活的向往。但是长期的封 建专制制度加上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军阀混战,中国广大农民 时常处于温饱不足的穷困状态。直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 推翻“三座大山”后,广大农民才翻身做主人,日子越过越 好,但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区域之间发展并不平 衡,部分农村地区仍然处于欠发达状态。进入新时代,党中央 对“三农”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日渐深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 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坚持城市农村一 起抓,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党的十九大首次 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国农村发展史上一个全新的开 篇。2018年至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连续聚焦乡村振兴,目的 就是为了在精准脱贫后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从而彻底拔掉农村 穷“根”,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 础。2023年初,党的二十大后首个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键词仍 然是农业强国、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因为,没有农业 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而要办好农村的事 情,党建引领是根本。 一、重要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实践中,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建服务 中心任务这个原则不动摇,才实现了中国社会从一穷二白、封 闭落后到阔步迈向现代化的重大转变。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决定的。随着我国工业化和信息 化迅速崛起,以及城镇化快速推进,共同富裕也被提上了议事 日程,而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党中央 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反复强调要加 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多年的经验证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 织战斗堡垒作用,将分散的社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通过党 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群众,有利于解决乡村振兴过程中遇到 的各种问题。一是有利于推动农村产业兴旺。我们知道,多数 农村地区存在资源匮乏、分布不均、开发利用不足等问题,而 基层党组织可以有效整合土地、矿产、技术等要素,还可以充 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有利于 推动农村生态宜居建设。当前,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人畜粪 便是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这与农村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密切相关。通过发挥党组织的示范带动,强化生态环保教 育,有助于帮助乡村居民建立环境保护意识。三是有利于推动 农村乡风文明。基层党组织通过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以及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好人好事等,有助于弘扬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等精神品质,传播正能量。四是有利于提升乡村治理 效能。当前,很多农民参政议政意识不足,自我管理和认知水 平有限,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可以有效解决农民“散”的 问题,有利于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五是有利于促进农民农村 共同富裕。“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收入问 题,农村党组织通过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 济,加快变革产业结构,有助于解决农村基础设施欠账较多、 公共服务相对匮乏的实际困难。 二、现实困境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一直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 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 特别强调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充分发挥农村 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持续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这为新时 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在具体措施 上,通过构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及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提倡,为 乡村振兴夯实了经济基础、提供了良好环境,但是一些深层次 的短板还亟待补齐。 (一)产业短板。一是产业培育缺乏持续资金支持。近年 来,由于州级财政专项投入少,县级财政投入不足,金融资本 和社会资本参与程度低,多数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二是 新型业态有同质倾向。如近年来,晴隆县休闲观光农业、田园 综合体、民俗体验等新业态发展较快,但存在模式雷同等问 题,缺乏彰显地域特色、人文特点的核心吸引力。三是乡村一 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层次还不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活力不够、 带动能力较弱,产业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潜力发挥还不够。此 外,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内生动力不足、自信心不强,农业生 产对工商资本和社会资金的吸引力不够,新型经营主体贷款融 资准入门槛过高等问题也极大限制了产业发展。 (二)人才短板。有人才能发展,有人才能创造财富。随着 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选择到城市工作和生活。许 多人在见识过繁华且充满无限可能与机遇的大城市之后,选择 留在城市打拼,很少有年轻人回乡创业。农村的发展力量被城 市抽走,诸多乡村沦为只有老人和儿童留守的空心村。农村少 了年轻人,不仅缺少激情和活力,更缺少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的动力源泉。当前乡村普遍面临人力资源短缺、人才综合素质 不高、农村在家劳动力不足、劳动力平均年龄偏大、人才引进 机制不健全、引进激励政策吸引力不够、后备干部和技术型人 才储备不足等问题,致使推动乡村发展的人力资源难以保 障,人才支撑不足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 (三)文化短板。一是乡村文化建设整体滞后,缺乏长远规 划,投入相对较少,忽略了文化元素的保护利用,很多能“望 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化元素荡然无存。二是 乡村农业人口流失严重,造成农村大量“三留”(留守老人、 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人员。这种人口的流动,使得农村人口 结构改变,“三留”人员文化素质整体不高,参与文化建设的 积极性不强,难以承担乡村文化建设的重任。三是专业文化人 才匮乏,基层难以招引人才,甚至原有的文化人才流失,经常 发生从事文化遗产保护、文艺创作、文化管理等专业人才断档 的情况。同时,乡村还普遍面临公共文化设施不健全、管理不 规范、民族特色文化挖掘难、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 (四)生态短板。一是法规政策体系仍不健全。我国生态环 境法规政策立法理念多以城市管理为背景,在乡村生态环境治 理中“水土不服”,缺少“乡土味”。二是生态环境治理监管 不到位。由于农村污染源存在点多、面广、污染小的特点,治 理成本高、监管力量不足,导致一些环境问题被长期搁置,突 出表现在镇村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等方面,设施投入仍显不 足,正常运转难以保障,日常管理办法不多。三是乡村治理失 序。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村规民约对村民的约束力越来越 小,村民生态环境意识相对薄弱,还未形成规范的乡村环境治 理秩序。 (五)组织短板。农村基层党组织是领导乡村振兴的核心力 量,但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党员 老龄化严重、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组织活动弱化淡化、组 织经费投入不足、活动场所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例如:部 分农村组织活动场所年久失修、桌椅凳子配套不足等情况突 出;外出务工党员较多,流动党员管理难,村组党支部组织活 动难,党员参加组织活动的参与率低等现象非常普遍。另 外,一些基层党组织职能定位上泛行政化,活动开展在一定程 度上脱离基层居民、基层组织的实际需要,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