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历史展演与价值旨归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起 点、历史展演与价值旨归 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 记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 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 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它批判地吸收了西方现代化的一切积极成果,打破了长 期以来“西方中心论”的统治神话,在实践中成功开创了人类 文明新形态。纵观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史,现代化的进程无疑 开始于资产阶级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开始从传统 社会逐渐跃升到现代社会,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驱动下,资本主义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 质财富,地域性的生产被世界性的生产所取代,历史逐渐成为 世界历史,西方开始取代东方成为世界的中心。然而,任何一 个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分为二的,在资本主义现代化创造了空前 的生产力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发展问题。在资产阶级现 代化的过程中,资本的逐利性导致了整个社会贫富差距的无限 扩大,人类社会从传统的“人的依赖”异化为“物的依 赖”,甚至造成了“现代性之殇”。与此同时,周期性的经济 危机,不可逆的环境污染以及功利主义等问题时刻警示着我 们,资本主义绝不是人类文明的唯一选择。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对西方现代化的批判与超 越 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最初的研究对象 无疑是西方社会,他们对现代化的研究同样始于西方的资本主 义现代化。“不同的文明国度中的不同国家,不管它们的形式 如何纷繁,却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建立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 的基础上”。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产阶级革命是现代化的 首要前提。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社会形态以及生产方式打破了 传统封建神学的禁锢,极大地解放了原有的社会生产力和人们 的思维方式,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形成,彻底地改变了世 界的面貌,资产阶级首次以文明的形态登上世界历史舞台。 1.西方现代化的矛盾与界限 在《资产阶级和反革命》一文中,马克思指出:“1648年 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而是欧 洲的革命……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发生革命的地区即英法两 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 求。”从马克思的这段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起源于英国 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不仅使自身实现了现代化的转型,还 标志着世界现代化历史的开端。换言之,正是英国的资产阶级 革命开启了世界现代化文明的进程,而这场革命的先驱力量最 早并不在政治领域,而在文化领域。实际上,自文艺复兴伊 始,资本主义文明的火种就被悄然种下。在这场以复兴古希腊 文化为口号的运动中,西方社会逐渐形成了从神性到人性、从 神学到科学的思想转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更 加认识到这种转变的必要性,并在随后宗教改革的推动中愈发 强烈,将这种文化的力量演化为现实的变革。由马丁·路德发 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彻底瓦解了封建神学的根基,打破了长期以 来神学对人们的精神枷锁,为资本主义现代文明奠定了基础。 启蒙运动后,文艺复兴的火种不仅没有熄灭,反而随着自然科 学的发展燃烧得更加剧烈。直到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的 发生,人类理性开始彻底占据西方文明精神的制高点,欧洲真 正开启了一个以西方为中心的文明道路,资本成为继封建神学 后的又一个神话。 然而,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盛衰兴亡都不是由个人意志决 定的,而是由社会规律决定的。资本的出现本身就是社会发展 的必然产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正如波旁王朝的最终 覆灭一样,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视野中,资产阶级的灭亡也是 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自身的矛 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这一矛盾也是 构成资本主义全部矛盾的基础。“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 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在 资本的世界中,全部生产的动力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实现 资本增殖。资本的最终目的是无限制的资本增殖以及对剩余价 值的无限追求,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一方 面,是资本无限的增殖与有限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是个别 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在这种矛盾的 关系中,整个社会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混乱之中。作为曾经推翻 封建主义的最为先进的阶级,资产阶级“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 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贫 富差距、生态污染、工具理性、文明异化等问题也都指向了一 个结论:西方现代文明的繁荣时代已经过去,新的更高的文明 时代正在来临。 2.中国式现代化的优势与变革 在考察俄国农村公社时,马克思意外地发现俄国的农村公 社生产方式既没有受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冲击,又保留了自 身集体经济的特征,正是这种二重性使其极有可能在吸收资本 主义文明成果的同时跨越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直接进入社会 主义,这就是马克思著名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从历 史进程来看,我国进入现代化的过程显然符合马克思跨越“卡 夫丁峡谷”的设想。在进入资本主义所构建的世界历史之 前,我国一直处在封闭自足的小规模经济模式之中,在研究东 方社会问题时马克思就曾指出,不同于印度,中国并没有完全 沦为殖民地,英国的大炮“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 触”,使中国社会解体。“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 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 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我国进入资本主义世界 历史的过程不是主动迎合,而是在强烈反抗的过程中被迫加入 世界历史的运行轨道。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经济既保留了原 有的集体小农经济模式,又出现了现代化的工业形式。如此一 来,我国的生产方式就同时具备了马克思说的生产方式的二重 性。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 利以及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都敦促着中国这个古老 而文明的国家产生新一轮的变革。 现代化的发展类型可分为“内发”和“外发”两种形 式。“内发”型现代化是指某一民族或国家在内部因素影响下 进行的现代化过程,“外发”型现代化是指某一民族或国家由 外部力量促成的现代化现状。我国的现代化无疑属于后者。毛 泽东认为,我国的现代化过程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吸 收外来先进文化,又要清理古代文化的遗留问题,“剔除其封 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于是,我国在吸收外来 文化与保留自身民族特色的过程中开启了波澜壮阔的百年现代 化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在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 中实现了民族独立,为我国现代化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新中 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逐步确立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 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改革开放后,邓小 平提出了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全新目标,为新时期我国 现代化建设指明方向;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出 了一条人类文明的现代化新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 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研究现 代化的专家艾森斯塔德也曾指出:“尽管西方国家率先实现了 现代化,但非西方国家无需在文化意义上西化,以及接受从西 方国家中发展出来的现代化的具体文化形式的组织形式,也能 发展出具有一切现代化特征的社会来。”中国式现代化是在继 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批判吸收西方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 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它既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 同特征,又内涵于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 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 期,必须继续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 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起来,以中国式现代化续写世界文明发展 的东方奇迹。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展演: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与创造 习近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 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 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 之者昌,逆之者亡。在世界历史的大环境中,任何一个国家的 发展都与世界发展息息相关。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规 模巨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直接影响着世界 现代化的进程,在与世界现代化融合的过程中,中国式现代化 以其特有的方式在世界现代化的洪流中加速前进。 1.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的双向互动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确改变了世 界历史的走向,但这种改变本身就是在资本主义开辟的世界历 史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结果。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伴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才得以完成的。资本的扩张、大工业的发 展以及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逐渐连为一个整体。“资产阶 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 界性的了。”在这种条件下,过去那种闭关锁国和自给自足的 状态被消灭了,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卷 入资产阶级所创造的世界历史中,世界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 世界历史形成之前,各民族历史与世界历史的关系是部分与整 体的关系。各民族历史的部分总和构成了世界历史的整体发 展,世界历史的整体又离不开各民族历史的部分发展,两者是 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当世界历史形成之后,各民族历史与 世界历史不仅具有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还具备了特殊与普遍的 关系。其中,每个民族的特殊性包含着世界民族的普遍性,世 界民族的普遍性又内涵于各个民族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各个 民族的自身发展体现出来,整个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 段,即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形成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命运 共同体。 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大贡 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 度,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国际贸易 和国际竞争,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注入不竭动 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依存度明显上升,从1978年 的6.7%上升到2018年的18.3%,其间在2006年达到了35.2%的 最高值。”4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年均增长速度达 到14.5%,201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5.4万亿美元,是 世界第一贸易大国。除此之外,我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也以 一种“一骑绝尘”的姿态遥遥领先。“2021年货物进出口总 额39.1亿元,比上年增长21.4%,按年平均汇率折算已超过6万 亿美元,连续5年蝉联全球货物贸易第一位。”多种数据表 明,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举足轻重的地 位,在实际行动中促进了世界现代化的一体化进程,中国正在 以它独特的方式为世界现代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与此同 时,习近平立足于全球发展的宏大视野,在尊重各国意愿的基 础上恰逢其时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交往理 念,站在全球视野为世界人民擘画了一幅美好生活的画卷,在 实践中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另一方面,世界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外部助 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虽然传统和非传统的 安全威胁依然存在,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随着全球一 体化的日益深入,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力量已然 形成了全球交往一体化的世界格局,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 的全球性互动也大大增强了世界现代化的共生性。这种共生性 决定了在世界现代化的过程中,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都会自觉 或不自觉地加入这场现代化的洪流之中,如同人在运动中会加 速新陈代谢一样。在当代世界,虽然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决定因 素在国家自身,但世界整体现代化的发展则会阻碍或者促进国 家现代化的过程。从历史上看,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之所以未 能形成对外开放的现代化格局,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当时美苏 两个超级大国长达40年的对立局面,导致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 义两大阵营的“冷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