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感悟: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 推进高质量发展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感悟: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 重要着力点 推进高质量发展 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 务,要求四川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 高地,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今年1月,习近平 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就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 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深刻阐述和重要部署。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 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 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四川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四川发展实践,努力在发展 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 一、深刻认识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 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必须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 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 全局,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对什么是高质量发展、为什么要高质量 发展、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理论概括和战略部署。从“适应把握引领经济 发展新常态”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再到“发展新质 生产力”,体现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高质 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概念具有深刻理论意义和重要实践价值。生产力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我们党始终坚持运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指导不 断变化的发展实践。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我 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引领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 升,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 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 撑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反映我国经济由“量”的积累转向“质”的突破的新时代生产 力现状,顺应“两个大局”相互交织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 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意义重大而深远。 新质生产力意味着生产力质的跃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 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 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 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 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 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有质的区别,是对传统生产方式 的颠覆性变革,要求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上全面创新,实现生产力驱动 方式、作用方式、表现方式的全方位变革。简而言之,新质生产力是新型劳动主体 与新质劳动客体的有机统一,是一种更高水平的现代化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 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 刻阐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发展新质生 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性力量,也是关键路径和动力支撑,有助于提高生产 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经济发 展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能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有 利条件。推进高质量发展必然要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的投入,也必将激发多样化、高品质的需求,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和条 件。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一道“必答题”。这一重 大部署涉及领域宽、范围广,有许多新情况需要研究、许多新问题需要解决,必 须结合实际认真谋划、扎实推进。要自觉在思想上对标,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 要任务、作为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推动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 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自觉在 行动上对表,坚定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四川发展实践,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 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以更大力度推动四川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 域、发展质量变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 全的发展。 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 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力实施“四 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四川实现良好开局。当前,四川经济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 向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发展方向加速演进,但产业体系不 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仍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面 对新的形势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 重要着力点,坚持创新是核心、产业是基础、绿色是本底,紧扣四川资源禀赋、产 业基础、科研条件等,聚焦重点领域大胆探索实践,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 展新成效。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聚力推 进。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牵引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以 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四川是科教大省,是“两 弹一星”精神的重要发源地,目前拥有西部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