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汇编(3篇)(202403)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 重要论述汇编(3篇)(202403) 目录 1. 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化高质量发展研究 3 2. 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意蕴 7 3. 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高质量发展实践 1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 述 开辟了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 恩格斯指出:“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 科学的术语的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经济思想提 出了包括高质量发展在内的一系列新范畴,大大推动了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术语的革命”和理论的创新发展。去年底召 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总结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 性认识,其中第一条就是“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 的硬道理”。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为深化 认识我国经济发展规律、完成好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推 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供更坚实的学理支 撑。今日刊发3篇文章,对此进行探讨。 ——编  者 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化高质量发展研究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高质量发 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 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 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什么是高质 量发展、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 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新 认识,为深化和拓展政治经济学研究提供了科学指引。政治经 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它所涉及的总是历史性的即经 常变化的材料,它所研究的总是一定历史阶段变化的经济关系 和经济过程的特征与趋势。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我国经 济社会发展的鲜明主题,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 济学的研究主题。我们要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理论 和实践结合上深入研究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 治经济学不断丰富发展。 深入研究具有基础性的理论问题 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 素,是社会进步状态的指示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产力 发展,早在2013年就深刻阐述了历次产业革命的共同特点,并 指出“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党的二十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 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并强调“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 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新质生产 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我们要深入研究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要素、特点、本质、路径及其对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 响等。 研究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性质和阶段性特征。高质量发展是 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的。从社会性质看,它 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反映了经济社会 发展普遍规律,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科技基础、发展手段等 方面具有共同性,但在制度基础和发展目的上有着本质区别。 从阶段性特征看,它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后对 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 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经济发展既一脉相承,又实 现了新的跃升。为此,要树立大历史观和广阔国际视野,既从 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也从资本主 义及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进行考 察。 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是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既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本立场的生动体现,也表明在社会 主义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有机统一、相互促进 的。因此,既要研究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什么、如何满 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以此为出发点和落 脚点研究如何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如何培育 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发展新动力。 深入研究重大实践问题 研究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要求。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 念的发展。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 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既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 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也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 律认识的深化,对高质量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研究高质量发 展必须深入研究体现高质量发展基本特征和内在要求的新发展 理念,不仅要深入研究其中每一个理念,更要将其作为一个整 体,研究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揭示 其规律性特点。 研究经济高质量运行。马克思阐明了生产、分配、交换、 消费各环节的关系及其作为经济运行有机整体的基本特征,揭 示了社会经济关系的总体规定性。高质量发展应当是经济高质 量运行、各环节循环畅通的发展。为此,要围绕深化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研究生产和消费、供给和需求等关系及其在新时代 经济发展中的内在规定性,研究如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提高 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研究高 质量发展对国民经济各环节及其联系的内在要求,研究如何提 升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以 及如何更好推动二者相互促进;围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研 究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经济体制及其相互关系和内在 联系,以及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其中,党对经济工作 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根本,要深入研究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 导的体制机制及其实现方式;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推动高 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要深入研究新时代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基 本经济制度认识的深化、基本经济制度各方面及其内在联系以 及对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作用。此外,还要研究如何通过深化改 革创新建立和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制度,推动实现经济 治理现代化,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 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策略。重视战略策略是马克思 主义政党一以贯之的要求。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围绕推动高质 量发展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和相应的政策措施。要深入研究 这些重大战略和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从这些战略策略的运行 实践中总结经验、认识规律,推动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为提高 政策制定的质量和针对性提供学理支撑。 坚持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发展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研究 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部署经 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 立场。”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战略研究、政策研究,无论是总 体研究还是具体领域研究,都要站稳人民立场,不断实现好、 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守正创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加 强高质量发展研究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 想为指导,研究高质量发展相关的理论发展史,同时顺应时 代发展要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大力推进理论创新。高质量发展是全新的实践,要坚持问题导 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出现的新现 象、新情况、新变化,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 新办法。 高质量发展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具有系 统性、整体性、全局性。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整体协同又要 重点突破。要坚持系统观念,研究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 宏观和微观、质量与速度等各种关系。同时要认识到,当前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 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世界经济产生着广泛而深刻 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具有很多新特点。要坚持胸怀天 下,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研究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和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从我国高质量发展实践中总 结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规律,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发展。 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在以中国式 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只有深 刻理解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意蕴,加强对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才 能在实践中更好把党中央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到 实处。 高质量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马克 思科学阐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 反作用的辩证关系,提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基 本原理。他深刻论述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是扩大再生产,“剩 余价值不断再转化为资本,表现为进入生产过程的资本量的不 断增长”,并指出规模扩大的再生产分为两类,“如果生产场 所扩大了,就是在外延上扩大;如果生产资料效率提高了,就 是在内涵上扩大”。他还论证了要保证社会再生产能够顺利进 行,社会再生产的两大部类之间及其内部比例关系就要相协调 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 思想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不懈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我 国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不懈探索。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革 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在《论十大关系》中初步总结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并提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 义道路的任务;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 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 裕”“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同志强调“党要承担起推动 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 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坚持聚精会 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