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党课讲稿:下大气力做好“四篇”文章 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党课讲稿:下大气力做好“四篇”文 章 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 治、厉行法治,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 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 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在法 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如何学习好贯彻好 习近平法治思想,今天。我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大家共同学习交 流。 一、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髓要义 习近平法治思想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出 发,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奋斗目标,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 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一个内涵丰富、 论述深刻、逻辑严密、体系完备、博大精深的法治思想理论体 系。概括起来,其核心要义如下。 (一)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 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 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社会主义法治之 魂。全面依法治国绝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加强和改善 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巩固党的 执政地位。必须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不断完善党的 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 和各方面,具体落实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 头守法的各环节。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力量源 泉。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依法治国的主体。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人民幸福生 活是最大的人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 民权益。要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保障公民的人 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证公民 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不断增强人民群 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公平 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崇高价值。要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 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 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的发展道路和正确方向。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决定前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 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我们既 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要从中国国 情和实际出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从我国革命、建 设、改革的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法治基础。我们 要学习借鉴人类法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决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和做法,决不能走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的 路子。 (四)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 工作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 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 法律效力。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 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 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要坚持宪法 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 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加强宪法实施 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 (五)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是实现良法善治的必由之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法治是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宪法是国家根本大 法,是国家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通过宪法法律确认和巩 固国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并运用国家强制力保 证实施,保障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稳 定性。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推进国家治理的制度化、程 序化、法治化,在宪法范围内和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有法可依、有 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六)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的发展目标和总抓手。依法治国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 个总抓手来谋划、推进。必须抓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体系这个总抓手,努力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 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充分发挥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互补性 作用,确保党既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又依据党内法规管党 治党、从严治党。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安天 下,德润民心,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 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的战略布局。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 把握重点、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依 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一个有机整体,关键在于党要 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法治国家、法治政 府、法治社会三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 的目标,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主体,法治社会是构筑法 治国家的基础。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要重点 推进,率先突破。 (八)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 民守法,是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十六字”方针。在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的工作格局中,科学立法是前提条件,严格执法是关键环 节,公正司法是重要任务,全民守法是基础工程。开启全面依 法治国新征程,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 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监 察权、审判权、检察权运行和监督机制,促进司法公正,有效 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全社会法治观念增强,必须深 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九)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建设法治强 国的必然要求。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面对世界百年 未有之大变局,必须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发展和涉外法治建 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 设,加强国际法运用,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 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走向世 界,以负责任大国形象参与国际事务,必须善于运用法治,加 强国际法治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 (十)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是全面 推进依法治国的组织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着力建设 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 工作队伍,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提高 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努力培养造 就一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十一)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全面推进依 法治国的关键问题。领导干部具体行使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 权、行政权、监察权、司法权,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全面 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不断提高 他们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 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要求他们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要坚持依法治权,用宪法和法律法规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 约权力、监督权力,把权力关进法律和制度的笼子里。 二、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治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探索和智慧结晶,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 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 时代化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 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和理论创造力,把马克 思主义法治理论作为理论起点、逻辑起点、价值起点,聚焦全 面依法治国的时代命题,深入回答了事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 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主要方面集中体现 为“十一个坚持”,其核心要义深刻阐明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政 治方向、重要地位、重点任务、重大关系、工作布局、重要保 障,构成了一个富有开创性、实践性、真理性、前瞻性的科学 思想体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植 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有益成果,丰 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 治建设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历史高 度,成为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思想旗帜。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党领导法治建设丰富实践和宝贵 经验的科学总结。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法治建 设,党领导人民进行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