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思考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思考 “郡县治,天下安;郡县富,天下足。”县域经济是国民 经济最基本的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 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县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县一 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 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 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夯 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部基础,意义重大。X作为X典型丘区农 业大县,其发展与困惑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中国大多数县域发展 的缩影,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如何在新发展阶段实现底部崛起是 时代赋予其的重大课题。只有打破原有路径依赖和思维定 式,用新思维、新思路破解难题,才能跳出“被制约—发展乏 力—继续被制约”的死循环。 一、发展现状 为了更深入更直观了解X发展现状,本文选取X县20X-20X年 期间发展情况为样本,从整体实力、增长后劲、发展质效、全 省排位等五个方面进行纵向比较分析。 一是整体实力持续壮大。20X-20X年,X县经济年均增长保 持在8%及以上,20X年X县地区生产总值379.72亿元,较20X年增 加156.36亿元、增长70%。20X年、20X年连续两年县域经济考核 总分和目标绩效综合考核位居全市第一;20X年经济总量成功跃 居全省35个农产品主产区县首位。 二是经济增长后劲增强。20X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较20X年增加102.39亿元,年均增速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X7.76亿元,较20X年增加56.24亿元、增长39.7%,年均增长 率在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保持10%以上的增速,其 中20X—20X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增速、工业投资增速连续三年位 居全市前两位。 三是发展质效稳步提升。20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34910元,较20X年增加7603元、增长27.8%;农村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X152元,较20X年增加4045元、增长30.9%,常住人口 人均GDP达35882元。城镇化率稳步提升,由20X年的36.1%提升 到20X年39.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09亿元,较20X年增 加2.62亿元、增长30.9%。 四是全省排位稳中有进。20X年经济指标在全省X3个县中排 位与20X年相比,GDP总量上升20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上升90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上升38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上升5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上升9位,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增速上升8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上 升X位,整体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二、存在的问题短板 一是产业发展水平不高。20X年,三次产业结构 比21.5:32.5:46,一产业增加值占比在全市依然处于较高水 平,二产业增加值占比远远落后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 平,也远低于周边的县(市、区)。其中,农业方面一二三产 业融合发展力度不够,农产品品牌多是鲜活农产品和初加工产 品,缺乏精深加工,品牌效应不强;工业方面产业集群发展尚 处于起步阶段,总量不大、占比不高的问题较为突出;服务业 方面依然是以传统商贸流通为主,智慧物流、金融服务等现代 服务业还处于孕育阶段,特色文化旅游还没有形成品牌效 应,缺乏可以带动起整个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抓手”。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随着以立体交通网络为代表的县 域基础设施全面再造,特别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的 重大机遇,X在X乃至X经济版图中的地位作用将更加凸显,但就 目前来看境内航空、铁路运输依然处于空白状态,导致X对外交 通的大格局尚未真正打开,一定程度制约了X的发展。已有的水 利设施不同程度存在设施老化、管理不善、灌溉效益不佳等问 题,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逐年减少,还不能适应当前农业农村 经济发展。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普遍不高。 三是民营经济不强。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振兴的重要力 量。20X-20X年来我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分别为148.39亿 元、X3.3亿元、235.99亿元,占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 为60.4%、60.5%、62.1%。县域民营企业规模偏小、技术水平落 实等问题仍然突出,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小散弱,缺乏成 长性好、带动性强的核心企业和品牌企业支撑,规上工业企业 仅1X家,亿元企业仅36家,税收贡献千万元以上的企业 仅6家,而且目前X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有实力能走出去的企 业少之又少。同时,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普遍存在发展基础薄 弱、总量偏小、研发投入少、研发占比低等问题。 四是创新开放活力不够。开放意识不强,资源要素积聚能 力弱,20X—20X年,引进翰彬霖、鸿星尔克等县级平台签约项 目仅87个,签约金额763.62亿元,亿元以上项目仅55个,5亿元 以上项目仅25个。另外,干部队伍中普遍缺乏开放的思维和创 新的能力,抓发展的思路不宽、措施不足、方法陈旧;干事创 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