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校地合作助力乡村人才培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校地合作助力乡村 人才培育情况的调研报告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破人才制约是关键。教育部在 《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XX—2022年)》中 指出,高等学校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完 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升人才 培养能力,加快培养不同类型农林人才,打造一支懂农业、爱 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高 地,引导大学生认识乡村发展、了解乡村工作,搭建乡村振兴 后备人才常态化、系统化、专业化培养平台,造就一支素质优 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乡村后备人才队伍,对于落实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一、党建领航校地合作培养乡村振兴后备人才的重要意义 党建领航校地合作培养乡村振兴后备人才是地方高校贯彻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围 绕抓好党的各项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的创新举 措,其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实现培养高等教育人才与服务乡村振兴发展 有机结合。立德树人是高校基层党组织最根本的政治使命。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校党委充分履行管 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与地方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共 同培养乡村振兴后备人才,既有利于纵深推进校地合作,加强 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又有利于促进学校特色优势学科与地方 发展精准对接,助力乡村振兴,增强高等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 会发展的驱动力。 (二)有利于优化乡村振兴人才储备与完善乡村人才培养 制度。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农 村人才队伍存量不断扩大,结构明显优化,素质大幅提升,但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人才的支撑作用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积极探索更加精准的后备人才培养 与输送,有利于拓宽乡村振兴后备人才培养和选派渠道,引导 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充实乡村基层干部队伍,以高质量人才培 养赋能乡村人才振兴。 (三)有利于搭建大学生就业需求与乡村人才供给通 道。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1158万人,比2022年增 加82万人。鼓励大学生进入乡村就业不仅能够缓解就业压 力,让大学生在广阔的乡村施展才能,实现自身理想抱负,而 且还能够补齐当前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的短板。但当前大学 生返乡就业还存在高校专业设置和乡村发展需求不匹配、回乡 发展的认知偏差和相关政策支持不强等问题。高校党委与地方 合作培养乡村振兴后备人才能够有效弥补上述不足,实现大学 生进入基层就业与乡村人才振兴的有机协同。 二、XX师范学院“乡村振兴后备人才育苗班”运行现状及 困境 紧扣抓好乡村振兴后继有人这个任务,2023年3月XX师范学 院“乡村振兴后备人才育苗班”开班,为搭建乡村振兴后备人 才常态化、系统化、专业化培养平台,拓宽高学历、高素质选 育渠道,造就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乡村后备人才 队伍作了有益尝试和实践。育苗班共开展4期,累计1019名学员 参加了“根植土壤”阶段培训,其中44名学员入选“精细育苗 班”参加跟岗实习,获得了实习单位的一致好评;有36名学员 到基层就业,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 业。2023年7—8月,《中国教育报》、教育导报网、XX教育动 态、《XX日报》、川观新闻等国内媒体先后对“育苗班”作了 专门报道。 (一)“乡村振兴后备人才育苗班”运行现状 1.校地深度合作,联合举办培养。2023年3月2日,XX师范 学院与中共XX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办“乡村振兴后备人才育苗 班”,共同拟定乡村振兴后备人才培养协议。根据XX市乡村振 兴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确定了“重点培养一批有乡村就业志向 在校大学生,成为服务于XX市基层的后备人才”的目标规划。 2.创新选拔学员,建立融合师资。“乡村振兴后备人才育 苗班”面向学院全体在校大学生,充分遵循人才成长发展规 律,通过开设“根植土壤班+精细育苗班”分期分批培养学员。 建立“校内专家教授+基层一线干部”融合师资库,由校内教授 团队和校外具有较强理论水平、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基层一线 干部队伍组成,实现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深度融合。 3.精选理论课程,开展现场教学。一是讲授专题理论。精 选乡村振兴理论课程作为学院选修课程,设置现代农业发展、 基层治理、农村党建、群众工作等专题课程,固定每周四明确 一个专题进行讲授,使学员系统化接受理论教育。二是开展现 场教学。依托XX市基层党建示范点、乡村振兴示范村、农业龙 头企业等设置现场教学点位,组织学员开展学习考察、校外实 践实训。 4.组织跟岗实习,强化定向培养。XX师范学院、中共XX市 委组织部、XX各县(市、区)委组织部门高度重视“乡村振兴 后备人才育苗班”跟岗实习工作,在培养对象毕业前一年结合 学员个人意向、专业特长等与培养对象签订实习协议,有针对 性地安排到村(社区)跟岗实习,担任村干部助理、村集体经 济组织职业经理人等。跟岗实习过程中强化定向培养,指派专 人负责指导,出台相关文件予以保障。通过岗位历练、跟踪管 理、导师帮带相结合的方式,让跟岗实习学员在实践中经风 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实现“破土成苗”。在此基础 上将工作能力强、表现突出的学员优先纳入村(社区)后备人 才库,按程序推荐选拔为村(社区)常职干部,或纳入农村家 庭能人、乡村致富带头人队伍进行培养,为学员在农村就业创 业提供支持保障。预计到2025年,XX市每个村(社区)至少 有2名经过系统培训的大学生就业或实习,为乡村振兴提供高质 量智力支撑。 (二)“乡村振兴后备人才育苗班”运行困境 1.生源覆盖面广,管理难度大。一是育苗班生源面广,教 育对象情况复杂。从纵向上看,育苗班生源覆盖大一到大四的 学生,其经历、年龄、知识水平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就业 择业的观念上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作为面向全校公开选修 的课程,学生不加了解而盲目选课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为了 完成选修学分不加选择地加入育苗班学习、应付了事的现 象,既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又挤占了教育资源,降低了课 堂质量,弱化了育人效果。 2.师资队伍融合度还有待提高。一方面,基层一线干部师 资队伍由地方选聘农业专家、镇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各类先 进典型等人才组建;校内专家教授队伍由XX师范学院根据教学 计划和课程设置,结合本校教师专业专长组建团队。两支队伍 在专业结构与擅长方向上虽然多样,但只是简单叠加,并未形 成系统的层次结构,很难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容易 弱化教育合力,甚至有时会产生教育效果相抵的负向作用。另 一方面,由于工作性质与工作时间的不同,基层一线干部与校 内专家教授在课程准备以及课程进度安排上均存在较大差 异,二者之间实现紧密联动和有机融合的难度较大。 3.课程质量还有待提升。一是专题讲座的系统化、科学化 有待提升。从内容上看,育苗班课堂教学主要是理论教育、政 策解读和案例讲解,每堂专题讲座的内容因教师而异,彼此之 间相对孤立,未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系统化教学效果不佳。 二是实践教学的时间短,学习深度不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 生走马观花的多,深入调查的少,其认识发展容易停留在较为 浅显的层面。三是实践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