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加快打造政治过硬、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问题研究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加快打造政治过硬、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 强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问题研究报告 加快打造政治过硬、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化 干部队伍,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和贯彻落实市 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的迫切需要。按照市委安排,市委常委、组 织部长*同志带领市委组织部调研组,深入分析数据,分别召开 县(区)、市直单位、镇街等6场领导干部座谈会,发放收回问 卷4217份,广泛收集和听取意见建议,对全市干部队伍状况进行 了分析研判,形成了一些工作思考。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市委始终突出政治标准,突出崇尚实干,突出事业 为上,突出五湖四海,认真开展了干部工作“深调研”和“精准 画像”,全面实施“惠”聚优才行动,率先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 为、规范市管职级干部管理等政策,干部队伍的专业素质、担当 精神显著提升,为惠州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总体来看,大 多数干部作风优良、务实干事、奋发有为。但对照市第十二次党 代会擘画的事业蓝图,对照全市人民的殷切期盼,对照高质量发 展要求,我市专业干部、年轻干部数量不足,队伍的干事创业精 气神还亟待提振。经综合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从学历层次上看,整体不高,高层次人才偏少,本科 以上学历人员相当一部分为第二学历,尤其越到基层,学历层次 越低。市直部门、县(区)、乡镇班子的成员中,大专及以下学 历的分别占48.45%、42.94%、43.27%。市直部门和县(区)部门 的正科职干部中,大专及以下学历分别占52.93%、60.7%。 从另外一个视角看,全市副处级干部,全日制研究生以上比 例高于正科级干部;大专及以下学历比例又明显低于正科级干 部,干部队伍学历层次整体上有较大提升空间,高学历、高素质 干部培养储备需尽早谋划、从源头抓起。 (二)从熟悉专业领域上看,具有与我市“2+1”支柱产业密 切相关的石油化工、网络和电子信息、科技、招商引资等专业学 科背景的市管干部、科级干部不多。如熟悉能源和石油化工专业 领域的市管干部仅×人。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不含教育、卫生 系统)×名正科级领导干部,仅×名干部熟悉招商引资等相关专 业,仅×人熟悉科技领域专业。这充分表明我市干部熟悉专业领 域的构成不够科学,熟悉“2+1”现代产业相关领域的干部尤其 紧缺,专业构成亟待优化。 (三)从专业匹配度上看,“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学 用脱节”现象突出,专业匹配度普遍不高。仅从市直部门看,一 方面喊缺专业干部,一方面大量专业干部不注重培养使用。 (四)从工作经历上看,领导干部大多经历多岗锻炼、经历 丰富,但正科职干部普遍工作经历单一。以市某局21名正科职干 部为例,具有市级机关和县镇工作经历的仅占14.3%;以市某 局22名正科职干部为例,在单一部门工作经历的高达68.2%。分 析发现,正科职干部工作经历相对单一,多岗位培养锻炼干 部,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还亟待加强。 (五)从年轻干部数量上看,近5年我市年轻干部选配使用取 得明显成效,但年轻干部总量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目前,全市 市管干部40岁以下的仅占总数的3.5%。全市正科级干部35岁以下 的仅占正科级干部总数的1.8%,储备总量偏少。综合座谈会上的 意见,大多数人认为素质过硬、有培养潜质的“成熟苗子”不 多。以某县为例,全县三分之二以上的科级干部已超45岁。 二、问题与成因 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仍然面临一 些困难和考验。 (一)年轻干部“入口关”未把好。目前,我市通过定期招 录和选调干部、连续两年实施“惠”聚优才行动、招聘国企经理 人等方式,新招录了一大批干部人才,但对标我市重点产业、重 点项目发展的需求,年轻干部特别是部分急需紧缺专业的干部招 录不足,以至于造成“断层”问题。从选调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 位人员看,有些单位选人用人缺乏计划性,未能进行更加科学精 准的岗位需求和人岗匹配分析,自行增员的方式随意性较大、人 选质量不高、与事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从干部人才引进来 看,一些县(市)、部门反映,因条件与人才期望存在差距,高 素质专业化干部根本不愿意来,来了也要走。如,2018年 至2021年6月,某县引进高层次人才159人,目前流失已 达22%;2021年,某县委办和县府办引进4名“双一流”高层次人 才,目前已离职过半。 (二)专业学习进修动力不足。座谈中有反映,一些干部思 想上存在“学得多、干得多、累得多”的错误思想,弱化了学 习、淡化了进步,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压缩了自我提 升、自我完善的空间。如,近年来,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参 加不同专业背景在职教育的意愿不强,一些干部工作上习惯 于“吃老本”,不调查、不研究,按传统办事、想当然办事,用 过去的老经验解决现在的新问题,要么事倍功半、要么忙中添 乱。一些领导干部对部门专业不熟悉,一知半解,习惯于拍脑决 策,对专业化问题和工作往往只能非专业化处理,严重影响了专 业工作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三)教育培训不够及时有效。就全市来讲,普惠性培训相 对较多,彰显专业性的个性化培训相对较少,涉及信息技术、人 工智能、环境工程等前沿知识的培训不够多。问卷显 示,40.72%同志认为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无法解决 实际问题”。总体上,课堂讲授多,考察实践少;理论灌输 多,经验传授少;传统方法多,现代手段少;内部交流多,实地 学习少。有干部反映,一些针对业务骨干举办的专题培训,因工 作原因,领导不同意参训或找人代训,真正需要“充电”的干部 得不到及时提升,有的专业水平不升反降。55.73%的同志认 为“培训机会不均衡,工作骨干、基层干部参训机会少”。 (四)干部流动缺乏有力手段。横向看,受“身份”限 制,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公经济组织等领域专业干部难以向 党政机关流动,选任到领导班子的视野不宽、渠道狭窄,选干部 配班子时,“矮个里挑高个”现象突出。纵向看,相当一部分年 轻干部成长呈“内循环”趋势,路径固化现象比较突出。职能部 门中的优秀专业干部、年轻干部面临多岗历练不足的问题,缺少 交流轮岗、挂职锻炼的机会。问卷中,57.08%的同志希望我市出 台“优化年轻干部跟踪培养机制,推动年轻干部多部门多岗位锻 炼”具体措施。内部看,一些单位在选拔干部时习惯论资排 辈,年轻干部的成长路径被人为拉长。因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和技 术岗位区分严格,相互交流也难以实现,一些部门之间中层干部 交流几乎为“零”,不少干部在一个部门干到退休,专业化队伍 未得到有效盘活。 (五)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创新。近几轮巡察发现,部分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