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财政局2024年工作要点汇编(5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财政局2024年工作要点汇编(5篇) 目录 1.区财政局2024年财政工作要点...................................................................................... 2 2.市财政局2024年度会计行业管理工作要点.................................................................... 6 3.市财政局2024年工作要点........................................................................................... 11 4.市财政局2024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 20 5.县财政局2024年工作要点........................................................................................... 28 区财政局2024年财政工作要点 2024年,全区财政工作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 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积极的财政政策要 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重大战略任务 财力保障,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增强财政可持续 性,扎实做好抓收入、控支出、防风险、严管理工作,以财政 之“为”助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以更大力度强化组织收入,夯实财政保障根基 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做好财政收入组织工作,切 实稳定可用财力。持续加强财源建设。积极培养财源、涵养税 基,强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对接服务,加强重点税种和重点 环节税收征管,确保应收尽收。加大对优质税源招引力度,夯 实增收基础。加大2023年国债项目争取力度。强化部门间信息 互通和联动配合,扎实做好项目筛选申报,全力争取上级国债 资金支持。做好2024年专项债项目储备发行。进一步强化项目 策划,做深做实项目储备,优先支持国企承接专项债项目建设 运营,重点支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带动效应强的重大项 目,最大化释放债券资金投资拉动作用。加强部门间联动配 合,协同推进土地出让工作。 (二)以更硬标准优化支出结构,兜牢兜实“三保”底线 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认真贯彻省市关于进一 步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相关规定,坚持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单 位履职业务经费原则上压减30%,暂缓安排培训、参观考察、调 研、论坛等活动经费;从严控制建设类支出,办公业务用房大 中型维修改造“非危不修”,非急需政府投资项目暂缓实施。 坚持将兜牢“三保”底线作为财政工作的硬任务,坚守“三 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严格执行“三保”保障范 围和标准,优先保障、足额编制预算,不留缺口。在库款调度 和资金拨付上,优先保障“三保”支出,及时足额兑现人员支 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确保各项基本民生政策落实到位。 (三)以更实举措防控风险,守牢不发生债务违约底线 树牢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统筹做好债务风险化解处置。 近期,围绕畅通“政企银”微循环,撬动银行机构为国有企业 提供融资支持;紧盯国家一揽子化债方案和利好政策,争取到 期债务展期、借新还旧和高息融资置换等业务,有序化解处置 存量债务。中期,进一步加大行政事业资产资源统筹盘活力 度,依法依规注入国有企业,充实壮大国企资产规模,统筹提 高国企造血和融资偿债能力。远期,紧扣区委、区政府重点建 设项目工作部署,通过支持国企承接有运营收益的公益项目建 设、政府购买服务事项、产业园项目建设运营等多种手段,提 升国企核心竞争力,助力国企国资健康发展。 (四)以更严要求加强资金管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能 全面实施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将成本绩效管理深度融入预 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加强紧平衡下财政资金节本增 效。健全零基预算管理机制,打破惯性思维和支出固化格 局,特定目标类项目以“零”为基点,不受以前年度预算安排 影响,统筹考虑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从严从 紧、分类编制预算。持续完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有力提升 资金使用和监管的精准性、有效性。提高镇街财政预算绩效管 理水平、规范预决算公开,优化对镇级转移支付结构,强化库 款调度管理,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 市财政局2024年度会计行业管理工作要点 2024年,XX市财政局将继续坚持“打基础、抓重点、重实 效、求突破”的工作思路,围绕“整、建、促”工作主线,补 短争优、创新突破,积极推进现代会计管理工作体系建设,推 动会计管理工作提质增效,奋力开创我市会计事业新局面。 一、强化准则制度贯彻实施,推进会计法治建设 一是加强会计法规制度宣传贯彻。持续做好《会计法》等 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积极配合做好会计准则制度制定实 施,多渠道多形式做好新会计准则制度的宣贯工作。 二是深入推进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联合有关部门积极 推动市政基础设施政府入账核算,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做好政 策解读和宣贯培训。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单位会计核算云,指 导帮助基层单位做好准则制度贯彻执行。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会 计信息质量检查,持续加大财会监督力度。 三是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机制。加强企业会计准则制度 宣传和培训,提升财务人员职业综合能力,夯实企业会计准则 有效实施基础。持续开展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情况调研,收集整 理相关问题并加强指导。 二、强化会计中介机构监管,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一是依法整治行业秩序。深化2023年专项整治成果,持续 深入开展代理记账行业“两类”违法违规行为整治,坚持“露 头就打”的高压态势,促进会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加强日常监管。持续一体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 优化代理记账机构审批流程,严格行政许可条件审核,强化事 中事后监管。 三是加强行业自律。鼓励代理记账机构自发依法成立行业 协会,制定协会章程,强化自律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三、强化会计人才培养,提升专业能力素质 一是做好2024年度会计职称和注册会计师考试工作。我们 将认真落实省会考办通知精神,严格按照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 件审核报名人员考试资格,认真做好报名和资格审核工作。紧 前制定考试工作方案,成立考试领导小组,与人社、公安等部 门建立协调机制,扎实做好考前准备工作。强化监考巡考人员 职责,充分利用金属感应器、屏蔽器、无线电监测车等现代技 术手段,净化考点周边环境,突出抓好考风考纪考场管理工 作。 二是抓好高端会计人才选拔推荐工作。积极组织参加省级 高层次财会人才岗位能力培训和中青年人才选拔推荐工作。制 定出台我市高端会计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实施意见,扎实做好市 级高端会计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工作。依法依规扎实做好2024年 度我市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材料审核工作。 三是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认真组织开展我市会计 人员继续教育,统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规范视同教育登 记审核,突出继续教育过程监管。另外,我们科还计划组织1期 财务能力提升班。 四、强化会计核算考核机制,力争考核争先进位 2024年度会计核算考核力争位列全省第一方阵。会计科将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始终把集体荣誉放在第一位,以强烈的事 业心和责任感,扎实推进考核工作,确保争先进位。 五、强化内控报告主体责任,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 加强内控编报审核力度,严格落实内控报告主体责任,加 强组织领导,加大审核力度,高质量完成我市2023年度行政事 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 六、强化主题教育成果,扎实推进行业党建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做实主题教育,努力以 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引领保障全市注册会计师行业高质量发 展。 二是坚持分类指导。聚焦诚信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加强 业务监管等影响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瞄 准行业特点打造行业特色,着力解决好行业执业环境问题、后 继发展问题。 三是激发组织动能。深化行业党建品牌创建,抓好行业党 建工作与行业经营业务深度融合,推动工作落实,努力实现一 所一品牌。 市财政局2024年工作要点    2024年,全市财政部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 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部署要求,聚焦全市改革发展稳 定大局,深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突出七个“狠抓落实、提 质增效”,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动财政工作全面提 升,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一、在强化财源建设上狠抓落实、提质增效。聚焦新型工 业化强市建设,进一步丰富财政扶持方式,落实好减税降费政 策,着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培植壮大财源,为财政跨越式发 展打下坚实基础。一是强化企业培育。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财 源,研究制定鼓励本地企业发展的措施,落实好技改专项贷等 政策,加快传统企业改造升级和发展壮大,夯实财源建设根 基。落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支持政策,带动更多企业专注 细分市场、走专精特新之路。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财源,从政 策、环境入手,鼓励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特别是充分发挥 财政政策引导作用,撬动各类资本要素、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 集中,努力培植特色优势财源。进一步扩充后续财源,按照省 市高水平开放暨高质量招商引资大会要求,结合财政职能,切 实抓好贯彻落实。鼓励各地立足资源、产业、区位等比较优 势,采取多种方式大招商、招大商,切实将招商引资成效体现 到财政增收上。特别是加大区块链、元宇宙、6G低轨卫星互联 网等未来产业培育力度,促其尽快成长壮大。二是坚持市场引 领。积极推行市场化运作,研究制定加快股权投资推动经济高 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充分发挥洪泰、港晟等基金作用,深化 与省财金集团、省新动能基金管理公司合作,进一步提升服务 实体经济质效。同时,严格按市场化规则来运作基金,促其尽 快成长壮大。三是支持数字赋能。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 大财政投入力度,综合运用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 手段,支持落实落细“数转八条”政策,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 经济深度融合。制定支持推进数据资源要素市场高质量发展的 相关政策,加强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为“土地财 政”向“数据财政”转型探索新路径。四是加强科技支撑。重 点支持“双十工程”“双百行动”实施,落实人才政策“加强 版”、科技成果转化、小升高补助、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研发 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加快形 成新质生产力。做大用好新型工业化科创基金,围绕“投早、 投小、投科技”,通过“小基金”撬动“大项目”,支持打造 一批优质科创企业。制定市级共建科技创新平台运营管理办 法,强化市场化运作机制,突出质效目标,进一步提升平台运 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五是完善财政保障。 围绕“双大双强”等企业项目,主动靠上服务,综合运用政策 性工具和市场化方式,强化“财银保”配合联动,努力帮助企 业纾困解难。 二、在强化税收保障上狠抓落实、提质增效。坚持依法治 税、应收尽收,在经济形势持续向好的情况下,通过税收收入 的快增长、多增收,力争今年全市财政收入增幅明显高于全省 水平,加快实现财政收入跨越式发展。一是扩大涉税信息共享 范围。在落实好第一批涉税信息目录清单的基础上,扩大涉税 信息共享覆盖面,将涉及关键领域、重要环节的涉税信息尽快 纳入共享范围,为加强税源管控、规范税收征管提供第一手资 料。二是加强信息分析利用。强化财税部门配合协作,重点围 绕涉税信息探索建立分析模型,成熟一个、推广一个,逐步构 建覆盖面广、纵深性强、规范有效的涉税信息分析机制,推动 税源信息向税收收入加速转化。特别是用好 “智慧财税”大数 据系统,加大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 动态监测和分析,及时堵漏增收。三是创新税收协作机制。发 挥财税部门牵头作用,协调各级各方面,履行好协税护税和综 合治税职责,积极探索“以数治税”、税费协作新机制,持续 构建高效化、制度化税费协作共治格局。四是加强平台经济研 究。主动加强对平台经济数据流量和税收管理的研究利用,努 力拓宽收入来源。 三、在强化资产盘活利用上狠抓落实、提质增效。一方 面,深挖“存量”。研究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统筹盘活 方案,通过加强统筹调剂、推进闲置资产市场化运营等举 措,确保资产高效盘活利用。特别是紧密结合国有企业改革转 型、风险化解、信用评级等工作需求,通过闲置资产评估注入 等方式,进一步支持市属国企改善优化资产结构、提升信用评 级、增强融资能力。另一方面,扩围“增量”。以我市列入全 省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试点为契机,强化市县协同、部 门联动,加快推进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在数据资源 化方面,规范数据资源目录,通过将各部门单位产生、采集和 管理的公共数据全量编目,形成数据资源“一本账”,对符合 数据资产范围和确认条件的,编制公共数据资产目录清单,登 记公共数据资产卡片,对暂不具备资产入账条件的可先纳入资 产备查簿进行登记。同时,在教育科技、交通出行、健康医疗 等数据富集行业领域先行先试、积极探索,逐步扩大试点范 围。在数据资产化方面,按照“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 可见”等要求,以及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指 导更多国企开展数据资产入表工作。在数据资本化方面,对国 企持有的数据资产,拓展开发应用场景,打造一批创新性的数 据产品或服务,依法依规开展数据产品或服务交易;对数据资 产开展资产评估,开展数据资产融资、质押、入股等金融服 务,推动数据资产保值增值。 四、在强化风险防控上狠抓落实、提质增效。牢固树立全 市“一盘棋”思想,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坚决防范 和化解财政运行风险。“三保”方面。把“三保”摆在财政工 作的最优先位置,优先使用稳定可靠的经常性财力安排“三 保”支出,确保“三保”不出问题。密切关注省里加强基 层“三保”工作的政策动向,结合实际尽快出台相关文件办 法。同时,积极支持和保障好为民要办实事。同时,加强政府 债务管理,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五、在强化财政管理改革上狠抓落实、提质增效。坚持问 题导向,持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切实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坚 持过紧日子。带头勤俭节约、带头艰苦创业,时刻绷紧过紧日 子这根弦,健全过紧日子制度,既严控一般性支出,也从严从 紧安排资产管理、政府采购、机关管理等,特别是针对量大 面广资金多的项目支出,进一步加大压减力度。优化财政支出 结构,有保有压、有进有退,防止支出固化僵化,集中财力办 大事。二是提升资金效益。推进预算评审和支出标准体系建 设,特别是进一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