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省长在2024年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省长在2024年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水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这也是 近10多年来首次以省政府名义召开的水利工作会议。上世 纪90年代,省委、省政府每年都由书记或省长主持召开一 次水务工作会,甚至水利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会也都是省 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出席,这彰显了水利工作和水利事业 发展对甘肃的极端重要性。这次会议既是赓续优良传 统,也是树立鲜明导向,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 示精神,总结近年来我省水利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水利 工作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重点工 作,引导全省上下提振信心、鼓足干劲,加快推动全省水 利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提供坚实的 水利支撑。 刚才,省水利厅汇报了去年全省水利工作情况,提出 了今年思路举措,酒泉市、平凉市、甘州区、张家川县和 省景电中心围绕各自工作作了交流发言,既有务实管用的 具体做法,也有深谋细抓的工作打算,大家讲得都很 好,听了之后很受启发、深受鼓舞。各地要互学互鉴、互 促互进,在比学赶超中不断解水难、兴水利。下面,讲3个 方面意见。 第一,一部甘肃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水资源短缺作 斗争的历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缺水问题高度 重视、牵挂于心,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13年总书记来我 省考察时指出,“缺水干旱是制约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 民生活改善的一个重要难题”,并在引洮工程建设现场提 出了“民生为上、治水为要,要尊重科学、审慎决策、精 心施工,把这项惠及甘肃几百万人民群众的圆梦工程、民 生工程切实搞好,让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 水”的殷切嘱托。2019年总书记来我省视察时再次强 调,“甘肃缺水问题比较突出,要重视解决饮水安全问 题”。 对甘肃来说,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善于抓主抓重,水 的问题就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水是生命之源、 生态之基、发展之本,不解决水的问题,一切都是空谈。 大家都知道,缺水是甘肃的基本省情和最大短板。长期以 来,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甘肃人民除水害、兴水利,可 以说甘肃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天斗、与地斗、与水斗的历 史。(《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导河积石”,标志着 我省积石山县成为中华民族治水的起点。西汉时,“张国 臂掖,以通西域”,在河西走廊引水灌溉、发展屯垦。盛 唐时,“甘州诸屯,皆因水利,诸河灌溉,良沃不待天 时”。近代以来,左宗棠提出“治西北者,宜先水 利”“甘肃治法,以均赋税、兴水利为首务”,把兴修水 利作为经略西北、发展甘肃的首要任务。新中国成立 后,党中央非常重视甘肃缺水问题,中央领导同志来甘调 研考察时无一例外都谈到水资源保护利用问 题。1993年8月,宋平同志考察引大工程时指出,兰州市的 发展寄托在秦王川,水到之后不仅可以发展农业,还可以 发展工业,成为兰州市的卫星城。同年9月,宋平同志考察 景电二期工程时指出,景电二期工程是一个好工程,搞成 了子子孙孙受益。1994年8月,时任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 志考察我省重点水利工程时指出,引洮方案是可行的,我 赞成引洮工程上马,未来的洮河引水洞子究竟搞多大,是 需要有点远见的,眼光要长远一点。1995年1月,原国务院 副总理姜春云同志考察引大入秦工程时称赞,在崇山峻岭 中建设引大工程艰苦非凡,不亲眼看很难相信,可以说是 人间奇迹。1995年7月,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考察引大入 秦工程时指出,引来大通水,润泽秦王川)。 一是甘肃因缺水而落后掉队。我来甘肃三年多时 间,对省情的认识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深化,感到“甘 肃因生态脆弱而贫困,因水资源短缺而掉队”,水是甘肃 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去年底省政府专门召开水资源管理 专题会,我对甘肃的水情总结了“4个并存”:总量不足与 分布不均并存。我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 的1%,居全国倒数第4位,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100立方 米,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2。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 衡,干旱半干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72%,陇南和酒泉年均降 水量相差多达514毫米。季节性缺水问题突出,3、4、5月 份降水量仅占年降水量的19%左右,阶段性旱情此起彼 伏,局地暴洪时段集中,“旱涝并存、旱重于涝”的特点 十分明显。资源缺水与工程缺水并存。全省平均降水量只 有279毫米,仅为全国平均降水量的44%,可以说是“先天 不足”。同时,我省特殊的地质及水文条件不利于开展大 规模水库建设,加之财力有限,大部分项目都存在骨干工 程“直肠子”、配套工程有残疾、没“水盆子”“水袋 子”等问题,“最后一公里”没有打通,可以说是“后天 发育不良”。无水可用与有水难用并存。在水资源总体匮 乏且时空分布不均的同时,用水指标不足又导致有水难 用,国家核定我省2020、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用水总量分 别为114.15亿立方米、125.63亿立方米,目前用水已 近113亿立方米,用水总量指标捉襟见肘。黄河流域“八 七”分水方案分配我省地表水耗水指标为30.4亿立方 米,目前已基本用完,导致有水难用。有土无水与有水无 土并存。我省虽然土地面积辽阔,但由于水土资源严重不 匹配,导致大部分的土地都难以有效利用,单位土地面积 产出率低。像河西内陆河流域国土面积占全省的60%,水资 源量仅占全省的21%,存在地多水少、水资源超载的问 题;长江流域国土面积占全省的8%,水资源量占全省 的36%,但山大沟深,水多地少,集中开发利用难度大。综 合来看,甘肃相对欠发达的省情受制于特殊的水情,长期 缺水严重影响全省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经济 社会发展受限于水、构建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受困于 水、人民幸福美好生活受制于水的状况没有根本改观。 二是甘肃因兴水而摆脱贫困。新中国成立以后,甘肃 历届省委、省政府把兴修水利设施、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作 为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 百之”的甘肃精神,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接续奋 战,相继建成景电、引大入秦、引洮供水等一批骨干水利 工程。景电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景泰、古浪、民勤等地老 百姓生存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 效益,成为腾格里沙漠南缘的一道绿色屏障。引大入秦工 程有效解决了秦王川40万老百姓的脱贫致富问题,也为兰 州新区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是新中国水利史上 的一座丰碑,被誉为“陇上都江堰”。引洮工程是我省投 资规模最大、引水渠线最长、覆盖地区最广、受益群众最 多的大型跨流域引水工程,解决了甘肃中部干旱地 区5市13个县区600多万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同 时,盐环定扬黄甘肃专用工程、东乡南阳渠灌溉工程、疏 勒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一大批“五小水利”工程,全面 改善了六盘山区、秦巴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水 利基础设施条件,为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撕下“苦瘠甲 天下”历史标签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是甘肃因治水而护佑生态。对甘肃来讲,生态问题 说到底就是水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围绕生态优先、绿色 发展,坚持“五水共抓”,推进“四网统筹”,有力支撑 了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格局的形成。一方面,生态 工程效应放大。通过实施一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生态 环境持续改善。比如,推进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渭河 源区等生态保护与建设,水源涵养能力不断加强,近20年 黄河兰州段输沙量降低18%、渭河天水段降低27%。还比 如,实施黄土高原塬面保护等重点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 积12.2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60.24%,黄土高 原“由黄变绿”景象初现。另一方面,生态治理成效明 显。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协同治理,实现水环境、 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良性互促。比如,建立完善五级 河湖长体系,划定1309条重点河流管理范围,完成136条河 流及湖泊岸线利用与保护规划。比如,建成黄河干流甘肃 段防洪工程,13条江河主要支流和311条中小河流得到有效 治理。还比如,系统运用高效节水、水源置换等措施,有 效压减地下水开采量,“十四五”以来累计压减1.7亿立方 米。 四是甘肃因管水而加快追赶。近年来,全省水利系统 主动扛牢治水兴水责任,聚焦重点区域、紧盯关键环 节,统筹抓好水利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河湖保护治 理、节水产业发展等工作,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 新进展、新成效。在基础设施方面,在建成引大入秦、引 洮供水等重大水利工程的同时,建成各类水库近400座、饮 水工程6000多处、提水工程5000多处、万亩以上灌区200多 处。在节水控水方面,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用水总量、强 度控制体系,纵深推进水权水价改革,用水总量有效控 制,用水效率不断提高,更加高效。在机制办法方面,出 台水利“四抓一打通”、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等一揽子规 划方案,建成各类信息采集点1.5万处。特别是面对今年河 西地区60年不遇的旱情和积石山6.2级地震影响,全省水利 系统主动扛责、担当作为,在水利抗震救灾、水旱灾害防 御、农村水利保障等方面作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为推 动全省发展持续向上向好作出了“水利贡献”,值得肯定 和点赞。当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对标高质量发展的 要求,我省水利工作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弱项,具体来 讲,就是“四个不够”的问题。一是“水网络”不够通 畅。主要是基础设施欠账较多,长江流域与黄河、内陆河 流域尚未建立有效调配通道,全省骨干水网体系尚未形 成,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没有完全打通。二是“水结 构”不够合理。主要是全省农业用水占比高,万元GDP用水 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指标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不 小,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偏低。三是“水机制”不够健 全。主要是水权交易制度、水价形成机制还有待完善,水 利融资能力较弱,水利工程建设面临巨大筹资压力。四 是“水安全”不够托底。主要是防灾减灾能力不足,黄河 干流部分岸线塌岸、沙化问题严重,一些河段行洪能力不 足,部分城市防洪体系不完善,“小水大灾”状况时有发 生。对此,各级各有关方面必须高度重视、深刻警醒,以 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过硬的作风,逐步加以解决。 第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必须从根本上破 解水资源制约 踏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推进中国 式现代化甘肃实践,就必须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 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 决扛牢水的责任、解决水的难题、做好水的文章,着力提 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旱灾害防 御能力、水生态保护治理能力,以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提升,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取得突破。 一是坚持“配水”“调水”同谋。结合全省产业发展 实际,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动,积极争取 增量,统筹用好存量,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重点抓 好4个方面:一要完善“水网络”。着力构建“四横一纵、 九河连通、多源互济、统筹调配”的省级水网主骨架,系 统完善河西、陇中、陇东、南部四大区域网,推动形 成“一主四域”的水网总体格局。同时,以骨干河流和重 大引调水工程为“纲”、区域河湖连通和输配水工程 为“目”、控制性调蓄工程和枢纽为“结”,加快构建省 级水网体系。二要争取“水指标”。加强黄河“八七”分 水方案调整甘肃需求分析研究,最大限度争取更多黄河水 量分配指标。积极跟踪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规模和配置 方案,近期争取13—15亿立方米,重点解决陇中、石羊河 流域及张掖山丹等地缺水问题,远期争取30亿立方米,供 水范围拓展延伸到黄河流域及河西走廊全域。三要优 化“水配置”。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按照“西控、 南保、东调、中优”的思路,构建近远结合、多源互济、 保障有力的水资源调配总体格局。“西控”就是加强河西 地区水生态空间管控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重点 保护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区,以水资源承载 能力为刚性约束,倒逼产业结构调整,保障河湖湿地绿洲 生态用水。“南保”就是以保护江河源头水为重点,加 强“两江一河”源头区、甘南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与修 复,强化洮河、大夏河等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水生态 保护,为陇中及陇东发展提供优质水源。“东调”就是坚 持合理开源、适度引调水,形成以白龙江引水工程为骨 干,当地水、外调水、非常规水联合调配的供水体系,保 障城乡居民和陇东能源基地用水。“中优”就是以加强水 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重点,积极挖潜、盘活存 量,统筹区域内外多种水源,形成以引大、引洮、景电等 工程为骨干的供水网络,提升兰白、关天经济区水资源承 载能力。 二是坚持“大水”“小水”齐抓。水利建设既要抓大 也不能放小,骨干工程和农村水网要两手发力、齐头并 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