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新质生产力的经济学本质与核心命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新质生产力的经济学本质与核心命题 新质生产力的经济学理论内涵 新质生产力是在经济增长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因此剖析新 质生产力问题的经济学本质要回到基本的经济增长理论。如果 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理解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过程,就 可以基于经济增长理论构建一个有关新质生产力的经济学分析 框架。根据经典的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包括资本投入、劳 动投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四个要素。相应地,具有技术革 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特征的新质生 产力,也可以从新资本、新劳动、新技术和新制度四类要素加 以理解。其中,新资本和新劳动向新技术和新产业的配置,是 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新资本和新劳动向数字经 济、生物技术、新能源等生产效率更高的新技术和新产业领域 流动,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新技术和新制度实现了资本和 劳动新的组合和利用,推动了技术前沿的拓展和动态效率的提 升,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而推动了经济增长。也就 是说,从抽象物化要素的角度看,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学本 质,是一个相对于传统生产函数更加有效的生产函数。在这个 函数中,制度创新在驱动技术创新的同时,也驱动资本和劳动 等要素进入到生产效率更高的技术和产业领域,从而提高生产 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 如果将新质生产力的四类要素映射到具体的经济活动主体 上,则新质生产力体系由相应的投资者、劳动者、技术创新者 和制度供给者四类主体构成。需要强调的是,政府、企业、公 民等社会主体常常同时承担投资者、劳动者、技术创新者和制 度供给者中的多重角色。其中,新质生产力体系中的投资者主 要是金融机构和企业家,企业家既是金融机构投资的对象,也 是投资者;劳动者包括从简单劳动到复杂劳动的所有受雇 者;技术创新者主要是主动组织商业和研发活动的企业家和研 发组织管理者,一名科研人员是属于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者还 是技术创新者,取决于其是具有企业家属性的研发组织者,如 战略科学家,还是被组织从事科研活动的科研工作者,如果科 研工作者具有类似于企业家承担风险并组织研发活动的功 能,就属于技术创新者,而不是劳动者;作为政策的主要制定 者,政府是新质生产力基本制度的主要供给者。从经济主体的 角度看,新质生产力的经济学本质是一个有效的经济体系,在 这个体系中,具有强烈发展导向的政府通过推进制度性改 革,充分激发企业家和科研组织者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活力,并以更低的交易成本促进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将财务 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到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新技术、新产业和 新模式中,各类主体紧密互动并相互赋能,不断深化市场分 工、扩大市场容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三个核心命题 在理论层面将新质生产力抽象为生产函数和经济体系的基 础上,进一步剖析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条件和规律问题,实际上 就是要理解构成新质生产力的生产要素或经济主体之间的关 系。新质生产力的四个构件之间的关系看似复杂,但其中有三 个核心命题: 一是新技术牵引新资本和新劳动的形成和配置,是发展新 质生产力的核心机制。一方面,突破性技术的大规模出现和应 用打开了新的投资机会窗口,促进新的资本快速形成,同 时,新技术结构与新资本结构对劳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 劳动结构和技能结构的转变,从而促进了新的就业。虽然没有 资本的形成,就不可能有技术的进步,但不是所有的投资都能 形成新的技术,低效率的、仅仅是产能重复的投资不仅不能生 成技术,而且可能因恶性竞争和产能过剩而损害创新者的积极 性。正因此,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扩大有效益的 投资”。这意味着,当短期增长目标与长期创新目标发生冲突 时,经济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作出决策的主要考虑应当是鼓励 创新,而不是激励非创新性的投资,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从传 统的投资和短期增长导向转为创新导向。另一方面,金融市场 和劳动力市场的改革要有利于资本和劳动向新技术、新产业流 动,特别是金融资本要能够以更低的成本配置到效率更高的民 营企业和代表新质生产力方向的高技术创业企业中,没有被充 分利用的高质量劳动力,可以通过创业等方式流动到效率更高 的产业和企业。总之,将创新置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位 置,就是通过不断发展新技术,增加新的投资机会和就业机 会;通过提高资本和劳动的配置效率,促进这些要素向新质生 产力汇聚。 二是新制度牵引新技术的涌现和商业化,是推动新质生产 力发展的源头动力。新质生产力所要求的技术创新是大规模涌 现的突破性创新,如果既有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无法满足新 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要求,就需要推动形成新的制度供 给。制度结构不仅影响技术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