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3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题(四川县乡卷)(网友回忆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3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题 (四川县乡卷)(网友回忆版) 材料1 2022年本应是A县山核桃丰产的大年,但由于高温干旱,产 量只是略有增加。虽然产量受影响,但效益却创下了新高,这 背后是山核桃的转型升级之路。 多年来,A县山核桃产业生产主体众多,很多是家庭作 坊,质量参差不齐,以次充好并不鲜见。相关部门不断加强对 山核桃的销售市场的监管,但收效甚微。“为此,我们决定制 定统一的标准,从而鼓励、引导、带动企业执行这个标 准。”A县农业农村局古局长介绍。 2021年,A县发布“天目”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覆盖包括 山核桃在内的众多农产品。县政府委托省山核桃产业协会牵头 制定“天目”山核桃系列标准。9月,“天目”山核桃系列标准 体系对外发布,包括炒制山核桃、手剥类山核桃和山核桃仁三 个标准。标准起草人之一、省山核桃产业协会蔡秘书长 说:“在山核桃领域20个标准中,我们这次制定的标准是最高 的。” “要获得‘天目’品牌使用授权,企业需要申请,产品要 符合我们的标准。”古局长说。目前已有8家山核桃企业获得授 权,A县太康炒货食品厂就是其中之一。“现在,我们有两款产 品用了‘天目’品牌。”程厂长说,“这两款山核桃的品质是 我们产品中最好的。”获得“天目”品牌使用授权后,程厂长 感受最深的是品牌推广的力度大大提升。“‘天目’需要好的 产品来支撑,我们也需要‘天目’这个公共品牌提升消费者的 认可度。”“市场监管部门会不定期抽查,如果授权企业 的‘天目’产品不符合相关标准,将撤销授权并向社会公 布,同时在一定时间内禁止该企业再申请。”古局长表示。 A县山核桃加工企业有280多家,年加工能力3万吨,光是龙 水镇就集聚了170余家炒货食品加工产业链企业。但这些企业大 多是给品牌企业代加工,尽管做自己品牌的也有,然而规模、 名气都不大,亟待有影响力的领头企业带动发展。蔡秘书长 说:“为品牌企业做代加工利润薄,只有更多品牌企业成长起 来,A县山核桃的品牌价值才会更大,才能分享到山核桃产业带 来的更多效益。” 2022年,天生记总部落户龙水镇,A县终于有了第一个具有 全国知名度的坚果类品牌。天生记杨副总经理深耕坚果领 域20多年,“看着都是山核桃,但其实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在 企业文化、品牌宣传等方面,天生记更有优势。”在他看 来,大家可以合作,一起将山核桃产业做强做大。“如果整个 市场能做得更大,大家都可以从中受益。”而在古局长眼 里,天生记的到来,更为重要的是对当地食品加工产业链企业 带来积极影响,包括规范经营、现代化生产、市场营销、科技 研发等。 几年前,因山核桃种植规模无序扩张,加之过度使用 农药、化肥,导致山坡植被大面积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山核 桃品质逐年下降。A县痛定思痛,于2019年9月起开展了一场生 态修复行动,“退果还林”2万亩,退出后的山核桃林禁止除 草、施肥、除虫、采打等经营活动,由村集体看管。正常经营 的山核桃林,则鼓励生态经营,推广自然落果,不滥用农药、 化肥,减少人为干预。A县农林技术推广中心李主任说:“生态 经营逐步推广,山核桃林的产出更稳定,品质也更好。” 为了提升山核桃林的生产效益,A县近年还在推进山核桃林 流转,推广适度规模经营。“近年来,由于种植成本上涨、分 散经营等原因,山核桃林的投入产出比持续下降,年轻一辈经 营山核桃林的意愿也持续下降。”李主任说,“规模经营更有 利于农业机械和数字技术利用,能更好地实施科学种植与培 育,降低生产成本、优化投入产出比。” 中间的加工储存环节,A县也在求变。山核桃脱蒲的汁液碱 性很强,乱排放对环境有影响。晒干、存储环节没做好,山核 桃品质就会受影响。“脱蒲中心可以实现山核桃脱蒲、晒干、 存储、销售‘一条龙’服务。”古局长介绍,“这个中心由政 府建设,实行市场化运营,农户将采收的山核桃送到中心脱蒲 后,可以直接将山核桃存储在这里的仓库。仓库是数字化管 理,精准地对温度、湿度等进行控制,山核桃存储在这里比存 放在家里更妥当。” 材料2 B县上澳湾海域微波粼粼、金光闪耀,富饶的5万多亩海域 是周边村民赖以生存的“海上耕地”。正值紫菜收获的季 节,村民们在海上劳作,一派祥和景象。可就在2016年以 前,这里曾因养殖用海权属不清而纠纷不断。“大海谁先占有 就是谁的,大家都在抢地盘。”赤水村民兰大爷记忆犹 新,“那时我们脑子里只有‘祖宗海’‘门前海’的概念,谁 占的海多,谁就来钱多。”兰大爷所说的“那时”指的 是2010年前后。2010年,全国紫菜市场供不应求,养殖户不断 增多,收益也很可观,但养殖户之间海域使用权不明的问题也 埋下了矛盾冲突的隐患。 上澳湾沿岸分布着20余个乡镇,长期以海产养殖为主导产 业,但不同乡镇、不同村落之间的养殖海域又互相交叉。下海 镇党委袁书记说:“过去,我们与邻近的中海镇在养殖海域确 权方面进展迟缓,海域界限不清、权属不明,只能是谁先占、 谁先用,养殖用海矛盾纠纷时有发生。”中海镇李镇长则说 道:“当时我们也没啥办法,用海基础数据我们镇上也不清 楚,上头发来的数据也是模糊不清。我们两个镇搞过联合规划 排查,想对养殖海域全面确权,但受各种因素影响,两个镇谈 好的一些界限、权属也落不了地,只能任由村民自行其是。” 紫菜养殖用海还没确权,部分从事海洋捕捞的渔民也转向 紫菜养殖,要求政府重新配置用海资源,这更增添了确权的难 度。袁书记说:“为调解矛盾纠纷,我们甚至将办公地搬到了 养殖户家门口或渔船上,但终究治标不治本。”2016年,因上 澳湾海域紫菜养殖长期无序发展,致使收购价格暴跌,出现大 面积烂菜现象,养殖户损失惨重。同时,多发的矛盾也使得政 府的扶持项目无法推进,严重影响上澳湾沿岸建设和村民增 收。 B县王副县长说:“要引领养殖户走好乡村振兴路,走出养 殖用海困境尤为关键。”2016年至2017年,B县先后召开20多次 会议,反复征求沿海镇村干部和群众意见建议,最后确立 了“三权分置、二级发包、一证到底”的改革思路,并决定在 上澳湾海域开展养殖用海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政府行使所有权,赋予村集体用海经营权,保障养殖户 享有承包权,推进海域资源确权登记,以制度形式明确权责范 围,彻底解决用海定界模糊等根源性问题。”王副县长介绍 说,国有安海渔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一级发包主体行使所有 权,将养殖用海按面积发包到村集体,村集体成为二级发包主 体行使经营权,经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后再发包给本村养殖户享 有承包权。承包租金的50%归属村集体经济收入,30%由镇政府 统筹,20%由国有公司统筹。政府和国有公司统筹所得全部投入 产业发展、养殖保险,以反哺养殖户。 为确保“三权分置”“二级发包”落地见效,B县创立“养 民证”制度。在养殖户签署协议并缴纳租金后,发放“养民 证”。对养民的承包、产业发展补贴申报等事项实行“一证到 底”。同时,县有关部门借助无人机航拍和卫星定位技术建立 养殖用海电子“户口册”,为养殖用海依法有序分配、流转提 供准确的基础数据支持。 兰大爷刚拿到“养民证”时,意外地发现,“养民证”还 是B县农商银行的信贷凭证。他来到县农商银行营业网点了解详 情,银行工作人员向他解释道:“根据县政府发来的通知,您 可以用‘养民证’享受‘蓝色信贷’服务,我们可为您发放低 息贷款,支持您发展海产养殖。”2019年,B县完成了覆盖全县 所有沿海乡镇的养殖用海改革工作,化解了多年来的养殖用海 矛盾。 上澳湾紫菜养殖每年需更换竹竿33万根左右,以前养殖户 们为降低成本,将废弃的竹竿留在养殖海域,给海洋生态环境 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也对海上渔船航行造成了严重安全隐 患。“养殖用海改革后,养殖海域废弃竹竿处置责任得到进一 步明确,养殖户主动配合竹竿集中更换处置工作,有的还更换 为经久耐用的环保型玻璃钢插杆。”王副县长说,上澳湾紫菜 育苗基地、紫菜精加工产业园也得到迅速落地,下海镇和中海 镇还瞄准“共富海”,联手打造“多彩上澳”项目,大力发展 特色渔村旅游。 “现在海上抢地盘的情况没有了,我们‘祖宗海’‘门前 海’的老观念也没有了,紫菜养殖更赚钱了。”兰大爷逢人便 说。他现在承包了42亩海域从事紫菜养殖,好的年份能赚七八 十万元。近三年,兰大爷所在的赤水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增 长40%。有了雄厚的资金基础,码头修缮、村道改扩建、村社绿 化等项目快速推进,上澳湾的公共设施和人居环境明显改 善,小渔村越来越美了。如今,上澳湾每年的紫菜产量约占全 国的六分之一,年产值超10亿元,有效带动沿岸乡镇共同致 富。 材料3 上午8时30分,“伊家托育园”准时开园,不少送娃的家长 已在门口等候,余先生一对两岁多的龙凤胎就托在这儿。“我 和爱人都在上班,岳父母年纪大,照顾起来实在力不从心,若 托到其他私立托育园,两个娃每月要6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