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乡村振兴经验交流材料:以村村联营助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乡村振兴经验交流材料:以村 村联营助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近年来,为破解规模小、资源少、项目开发难的问题,光明 区大同镇按照“特色鲜明、资源互补、合作共赢”原则,积极 探索推行村村联营、共富共赢的产业发展模式,变“单打独 斗”为“抱团发展”,让“小山村”撬动“大项目”,助力村 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23年,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 达198.51万,增长率为29.32%,17个行政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均 超过10万元。 一、盘清家底,定准特色产业路子 建立一套“三资”台账。全面摸排清查全镇17个行政村集体 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运营情况,实行统一记账、统一制度、 统一审核、统一建档、分村核算,建立村级“三资”台账,做 到资金账面清、资产底数清、主体归属清。对效益好、规模 大、特色亮的农村集体“三资”进行分类标注,对各村如何盘 活利用集体资产做出专项分析和指导。通过摸清家底、强化指 导、规范制度、严格管理,持续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 范化水平,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稳”的基础。找准一组特色 产业。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挖掘本地资源禀赋、文化底 蕴、技术工艺,探索和开发自身潜在优势,坚持走差异化经营 的路子,突出地域特点,以市场为导向,打优势牌、谋特色 路,选准产业、项目和载体。通过充分调研,广泛听取村支两 委干部、村民代表、在外乡贤的意见建议,大同镇科学选择适 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 有我特”的法则,锁定竹木、黄精“一绿一黄”两大特色产 业,擦亮“土特产”金字招牌,锚定产业发展“好”的方向。 唤醒一批沉睡资产。以突破发展瓶颈,激活发展动能为导 向,按照资源互补的总基调,通过联村发展,引导各村将资 源、资产等活化利用,培育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带动富裕村 和薄弱村优势互补、抱团取暖、合作共赢,让“沉睡资源”变 为“致富钥匙”。2022年,在镇党委、政府的统筹谋划下,横 江村整合兰泉村、小寨村产业发展资金、集体自筹资金等450万 元,成立全县第一家村集体全资竹木加工企业,吸引闲余资 金、吸纳闲散劳动力、收购富余楠竹资源,村集体年增收60余 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进”的动能。 二、做大家产,搭好村级联营台子 注重以点带面。多措并举树典型,示范引领促发展。选择村 党组织战斗力强、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具备一定产业发展 优势的村作为示范点聚力打造,按照“边摸索、边总结、边提 升、边前进”的模式,挖掘总结好的做法,开展“比学评 促”活动,组织各村现场学经验、谈看法、找差距、补短板、 促发展,切实发挥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效应。比如:横江村作 为大同镇集体经济发展的标杆,在整合资源后,该村竹木制品 有限公司拥有全自动、一体化破竹机及6条竹木加工生产线,形 成了集生产、包装、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全年可加工楠 竹1.44万吨,生产竹筷1.2亿双、烧烤签100吨、竹絮 沫3200吨,综合产值达900万元,村集体年增收60-80万元,吸 纳60余名村民就业,解决脱贫户就业6人,低保户就业4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