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县首位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发展全域旅游 做优生态经济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县首位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 告:发展全域旅游 做优生态经济 X县位于秦岭南麓陕豫鄂三省八县接合部,是X的东南门 户,被誉为大秦岭的封面。近年来,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生态、资源、文化”三大优势,按 照“一个核心、三大旅游区、四种旅游产品、五条产业链”的 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文旅三高培优,聚力打造“旅游名 城”,形成了“全景X、全域旅游、全业融合、全时服务”的全 域旅游大格局,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县聚焦康养慢城、旅游名城建设目标,坚持政府 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稳步推进全县旅游业发展,在旅游资 源开发和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荣获中国天然氧吧、 中国最美宜居宜业宜游旅游城市、中国最美首批省全域旅游示 范县、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中国最美康养度假旅游 名县、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健康中国·康养旅游百强县 等150多项荣誉。2023年,全县接待游客798.92万人,同比增 长64.64%,旅游综合收入50.22亿元,同比增长71.59%;今年 一季度,累计接待游客146.22万人次,同比增长0.95%,旅游 综合收入8.9亿元,同比增长0.79%。在旅游产业的拉动下,全 县创建5A级景区1个、4A景区1个,3A景区7个,培育规上商贸企 业14户、服务业企业18户、旅游公司9家,开办特色旅游商品专 卖店50多家,发展农家乐经营户380多家,建成乡村旅游示范 村25个,约有6万余人直接或间接通过旅游业实现致富增收。 (一)坚持“以规为领”,打造全域旅游新样板。 围绕县情实际,将“旅游名城、康养慢城”建设作为承接 全市打造中国康养之都战略部署的主要载体,精心修编《县全 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一系列专项规划,扎实推进“城乡一 体”“景城一体”融合发展。制定印发了《县打造中国康养之 都(康养慢城)实施方案》《县打造旅游名城实施方案》,建 立定期召开专班例会、定期深入部门督导检查、定期深入项目 现场查看进度、定期对工作进展督办通报、定期总结工作亮 点“五个定期”制度,采取“月调度、季通报、年终考核”的 措施,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 区1个,构建了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 (二)坚持“以城为景”,扮靓城市旅游新名片。 牢固树立城区即景区理念,坚持把旅游元素全方位融入城 市建设中,把文化、体育、康养、文明“四个基因”注入到城 市IP中,设计推广城市Logo,大力推进景城一体化建设。按照 《商洛市县城建设管理导则》,有序启动“一山一河一路”、 滨河公园改造提升等“十大城建”项目,提升改造城市道 路10条,新建城市公园5个,改造老旧小区63个、139栋,新增 公园广场休闲锻炼设施50组(套),完善读书品茶等复合功能 设施5处,打造聚贤街、西街等商业聚集区和夜经济消费 区3个,县城绿化覆盖率达43.75%,人均绿地面积达10.7平方 米,着力打造了“城在景中、景在城中、景城一体”的美丽城 市名片。 (三)坚持“以茶为媒”,开辟体验旅游新路径。 按照绿色种植、生态观光、产城融合、产学研旅一体发展 的思路,组建茶叶研究所、茶业集团,持续推进富水茶叶综合 体、茶叶种植高地、茶叶加工基地、茶文化体验中心等项目建 设,打造了城关秦岭茶乡、试马马泉山、富水茶海公园等一批 茶产业基地,积极培育“秦岭泉茗”区域公共品牌,现有茶叶 种植面积达28万亩。同时,将茶产业发展与体验性旅游相结 合,全面推动城关、富水、试马三大茶旅融合产业园建设,同 步启动秦岭茶乡3A级景区、秦岭北茶文化4A级景区创建,创新 推出茶叶采摘、手工炒茶等茶旅融合体验项目,涌现出“亲子 游”“采摘游”等一系列新业态,为X旅游业发展开辟了新路 径,县茶旅融合精品景点线路入选X20条茶旅融合精品景点线 路。 (四)坚持“以康为核”,释放生态旅游新活力。 坚持“以人为本、以林为根、以康为要、以养为源”理 念,深挖生态康养资源,编制集自然、人文、生态、养身、疗 养资源于一体的“一峡一湖一峰一道”精品线路和长期养生精 品旅游线路3条,实施朝阳大健康、金丝峡秦岭气候博物馆等康 养旅游项目16个,规划建设金丝峡暮光山院、栗园山居、竹心 沙民宿等精品民宿、野奢民宿8家,积极创建X茶国家气候好产 品和文碧峰日出、金丝峡云海等国家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金 丝峡景区被评为中国避暑旅游目的地,富水镇获评省级特色气 候小镇。持续探索“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 养脾胃”的康养模式,开发药膳、茶膳等“一桌饭”产品,全 面开展拔罐、中药熏蒸、艾灸、针灸、蜡疗、穴位贴敷等特色 中医养生项目,让游客充分体验“亲水赏花治未病”的养身康 养服务,达到“乐我养我育新我”的康养旅游目的。 (五)坚持“以文为笔”,擘画文旅旅游新图景。 持续推进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 建,深入挖掘X民歌、X花鼓、金丝十三花等非物质文化遗 产,丰富文旅康养产品文化内涵。定期举办中国秦岭生态文化 旅游节、原生态商洛民歌民谣戏曲大赛和“戏曲进乡村”“非 遗进校园”“童年·书香·我的梦”“大地欢歌”“四季村 晚”等文化旅游演出活动,制作推广《秦风楚韵·鹿城追梦》 《闯王寨传奇》等文化演艺产品,探索商业演出途径,实现传 承与利用同步、公益与效益双赢目标。深挖X饮食文化的特色和 内涵,成立X餐饮协会,开展地方特色美食开发,创新推出茶叶 宴、金丝十三花、甪里家宴、“金丝冷泉鱼宴”等“X味道”特 色菜系,吸引一大批游客来X品尝美食、观光度假。 (六)坚持“以农为基”,构筑乡村旅游新高地。 按照打造“景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三位一体旅游综 合体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乡村旅游品 牌创建工程,围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民风建设“十个一”的 要求,推动太子坪、后湾、红庙、二郎庙等一批以生态农业观 光、农事科普体验、休闲养生度假和乡村文化寻根等为主题的 乡村旅游景点建设,为游客带来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体验,让 游客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累计打造全国乡村旅游重点 村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3个,省级 乡村旅游示范村9个,建成旅游康养乡村31个、农村景区7个、 产业景点28个,最美旅游公路1条,吸引了周边县区众多乡村 游、自驾游爱好者,形成了精品景区与美丽乡村遥相呼应、互 为补充的精品旅游线路,满足了游客多层次、多元化需求。 (七)坚持“以人为本”,打开共享旅游新市场。 聚焦人人成为“旅游宣传员”,个个都是“旅游形象代言 人”,抢抓苏陕协作、津陕协作、对口帮扶等政策机遇,每年 列支2000万旅游宣传经费,瞄准西安、武汉、兰州、南京等大 中城市和长安大学等各大高校,大力开展X“两日游”宣传推 介,将旅游辐射半径向外拓展至1000公里。主动签约“大美秦 岭·西商文旅双城卡”,持续发行118元旅游年卡,不断推出全 域游、地域游、生肖游、学生游、抖音游等优惠政策,全面激 发旅游消费活力。每年开展秦岭泉茗开茶节、秦岭金丝峡兰花 节、金丝峡红叶节、阳城驿森林音乐节等系列IP节会活动,精 心策划“金丝峡我们来啦”“主持人带你游奇峡”“康养度假 线路”等摄影活动,积极邀请知名专家、社会名人、网红达人 参与节庆活动,累计吸引国内外游客来商旅游度假近亿人次。 二、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是产业发展不优。全县旅游和康养主导产业不明确,缺 乏体现地域特色的产业体系。同时,对旅游康养产品的内涵和 潜质挖掘不足,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缺乏市场吸引力、 竞争力。比如:虽然我们有陕南唯一的5A景区金丝峡,还有以 茶叶为主导的特色产业,但是真正有吸引力的旅游康养产品相 对较少。 二是基础配套不全。全县的旅游景区基本上都停留在观光 层次,而游客参与性、互动性、娱乐性项目比较少,没有形 成“吃、住、行、游、购、娱”和参与型、体验型等全方位旅 游消费,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不能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比 如:金丝峡、阳城驿、后湾、北茶小镇等景区缺乏完善的配套 服务体系,“门票经济”仍占主流、“二消项目”发展滞 后,停车、食宿、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短板突出,满足不了 游客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