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医院基层党建与志愿服务融合情况的调研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医院基层党建与志愿 服务融合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7年,国家卫健委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 划(2018—2020年)》,其中重点提出应建立医务社工和志愿者 制度,大力推行医院志愿者服务发展,并将开展实践情况纳入 考核指标。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公立医 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推进医院精神文明建 设,开展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创建和志愿服务活动。党的二 十大提出“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这是在党的十九 大要求“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基础上,作出的更加具体明 确的工作部署。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公立医院 志愿服务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同时,我国的医院志愿服务还面 临很多难题与困境,如招募对策受限、管理体系有待加强、相 关机制不健全等。开展好医院志愿服务,要从公立医院党建的 顶层设计、体制机制保障等各方面入手,通过探索党建引领下 的医院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整体质量的 全面跃升。**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志愿者服务中心成立 于2009年,是上海市首批志愿服务基地之一。本次调研主要对 象为**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志愿者服务中心的医务志愿者和 社会志愿者,共计420人,回收有效问卷411份。问卷内容包括 基本信息、志愿服务参与情况、参与服务的影响因素、党组织 对志愿服务的影响力、个人对组织的期待、对医院志愿者工作 的意见或建议等20题。通过调查研究,有助于分析志愿服务工 作中的挑战与不足,探索党建引领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 构想。 一、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志愿”实现志愿服务体系的 引领与拓展 (一)发挥党员志愿者的模范带头作用。目前,**医院志愿 者服务中心有1658名注册党员志愿者。调研中,96.5%的党员参 与过志愿服务活动;74.5%的人认为,志愿服务是发挥党员先锋 模范作用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党员参与对提升组织积极性 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另外,20年以上党龄的党员全部参与过志 愿服务,10-19年党龄的党员参与率达87.8%,10年以下党龄的 党员参与率达78.0%。今后,需提升年轻党员尤其是新党员的志 愿服务参与率,从体制、机制各方面创造条件来提升其获得感 和价值感。 (二)发挥党支部对社会志愿者的引领作用。调研 中48.7%的人认为,基层党支部的组织领导很重要。目前,志愿 者服务中心有近600名社会志愿者组成了导医导诊、病房探访、 乐器演奏、义剪服务等志愿者队伍。以志愿者队伍为单位成立 党支部,既可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团结凝聚作用,为队员 们创造“家”的归属,更为社会志愿者队伍的自我完善和成长 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发挥区域化党建志愿服务项目的拓展作用。根 据201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 和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和6个配套文件精神,区域化党建已成 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医院会同上海市新闻出版 局、市作协、市科协、上海电视台等共10家单位党组织,组建 了“文化思南”区域化党建联席制度;与上海市科协、中国疾 控中心寄生虫病所等7家单位建立红色科普联盟。依托区域化党 建成果,志愿者活动与区域内社区、街道、学校、企事业单位 对接,发挥医学所长,创新服务形式。例如:组织党员医学专 家开展义诊咨询、健康讲座;为社区广大居民、企业白领提供 急救培训、医学科普;走入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健康支持 等。同时,依托“引进来”的形式,邀请共建单位成员来医院 开展志愿服务。例如:病房探访、节日表演、导医导诊等。既 盘活了区域内志愿服务活动的资源,丰富了志愿服务形式,又 打通了医院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社会大众享受美好 生活贡献力量 。 二、坚持党的领导,以“社工+志愿”实现志愿服务体系的 科学管理 (一)依托专业部门管理志愿者工作。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 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志愿服务的全过程,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事 业的最本质特征和政治保证。2014年,为响应上海市《关于推 进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实施意见》,**医院成立社工部并 与精神文明办公室合署办公。在院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形成 了“社工+志愿者”的专业管理框架。由社工部统筹“志愿者服 务中心”的发展方向与重点工作;同时指导每支志愿服务队在 队长、副队长、秘书和管理员组成的管理小组带领下自主运 行,完成项目申报、活动招募、经费管理、时长记录等事 宜,有效保证了志愿服务队伍的稳定性。在本次调研 中,82.1%的人认为需由专职部门来管理医院的志愿者工作,这 也体现了志愿者对专业部门管理的需求。目前,志愿者服务中 心每年接收志愿者超5000人次,服务时长超1.5万小时。 (二)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为了常态化开展各种志 愿者活动,在党委领导下,医院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包括 《志愿者服务中心章程》《志愿服务项目管理办法》《志愿者 管理细则》等,明确规定了志愿者及团队的职责和权益。在调 研中,志愿者对整体布局较满意,对规章制度、报名途径、效 果评估等评价很高。但同时,我们发现“常态化的活动组织机 制”“岗前培训”和“激励表彰机制”需进一步改进。首 先,让人欣喜的是,90.3%的人愿意成为长期志愿者。医务人员 的服务周期倾向于每月1次或每季1次;社会爱心人士倾向于每 周1次,康复患者倾向于每月1次。预示着常态化活动的组 织,要根据不同人群来区分或采用线上线下的灵活方式来实 现,也可通过收集需求、组织派单的形式来对接,切忌志愿服 务活动的“节日化”和“形式化”。其次,志愿者培训不 能“走过场”而是要重质量。目前,志愿者的岗前培训包括医 院概况、文明礼仪、院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