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提升乡村产业发展、
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
——2024 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解读
目
录
一、对“千万工程”的基本认识
二、 2024 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亮点与“三个
提升”的关系
三、统筹“三个提升”与乡村全面振兴
对“千万工程”的基本认识
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千村示范、
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从农村
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 20 年持续努
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
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要学习
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
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
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
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
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
成果。
全面落实 2024 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我们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为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引领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指引。浙江的乡村之所以
能称之为“和美乡村”,关键就在“和”。“和”是中国特色的乡村治理
模式。从“枫桥经验”到“三治结合”,再到各种形式的治理模式在浙江
大量涌现,都对乡村产业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起到重要作用,这也
是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
2024 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亮点
与“三个提升”的关系
二
(一)从大纲看重点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 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通过 33 条措施详细部
署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而到
了 2024 年,工作重点更加聚焦,将农
业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精炼为 6 个大的
方向,并通过 28 条具体措施进行部署。
这显示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国
家和老百姓在农业农村发展上的目标和期望变
得更加明确和聚焦。
(一)从大纲看重点
在这个过程中,“两个确保”成为了我们的工作
底线,它确保了粮食安全和防止规模性返贫,这
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而“三个提升”则是我
们的具体任务,包括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
升农民收入水平以及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同时,
我们还强调了“两个强化”,即强化科技和改革
的双轮驱动作用,以及强化农民增收举措。这两
个强化措施既是实现“三个提升”的重要手段,
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
(二)从举措看亮点
第一,粮食安全
方面
一
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
机制,鼓励地方探索建
立与农资价格上涨幅度
挂钩的动态补贴办法。
二
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
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深化多渠道产销协作。
三
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
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
源,探索构建大食物监
测统计体系。
四
挖掘粮食机收减损潜力,
推广散粮运输和储粮新
型装具。
(二)从举措看亮点
第二,乡村产业发展方面,提
出要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建设。
第三,乡村建设方面,提出要
加强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
电设施规划建设。
第四,乡村治理方面,提出要
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大
编制资源向乡镇倾斜力度,县
以上机关一般不得从乡镇借调
工作人员,严格实行上级部门
涉基层事务准入制度等。
第五,强化农村改革方面,提
出要启动实施第二轮土地承包
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整省试点。
乡村全面振兴关
键在于乡村产业
发展水平、乡村
建设水平、乡村
治理水平的提升,
这三个方面是一
个 有 机 整
体, 2024 年中
央一号文件专门
把这三个方面的
水平提升打造成
了一套“组合
拳”。
(三)“三个提升”的定位与相互关系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活水,产业兴旺就
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它解决经济基础
问题。有了经济基础,乡村建设就有了底
气和支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生
态环境等老百姓可感可及的一系列问题才
能改善得更好。不管是产业发展还是乡村
建设,在有序推进、有效完成上都有赖于
良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本身就是国家现代化的重
要体现,乡村振兴必然也少不了乡村治理
水平的提升。这才是决定上层建筑牢不牢
固的关键,也是体现中国模式、中国方案、
中国力量的核心所在。
统筹“三个提升”与
乡村全面振兴
三
(一)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第一
构建全产业链
1. 如何将“土特产”做大做强并提升影响力
创新业态和
经营模式
推进聚集发展 强化品牌建设
第二 第三 第四
(一)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2. 如何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升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第一,培育多元融合主体。
第二,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
第三,建立健全融合机制。
(一)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3. 如何破解产业发展中的短板
要破解农业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我们需要
在更大程度上跳出“农业”的思维框架来
寻找解决方案。例如,在江浙一带的许多
乡村地区,尽管农业资源条件并不优越,
但由于工业发展、文化创意、旅游服务等
方面的基础良好、条件成熟,它们仍然能
够发展出非常出色的特色产业。在这些地
区,价值创造和利润重心往往集中在产业
链的后端。另外,像多合作社这样的模式
也为我们提供了启示:即使种植养殖本身
可能不赚钱,但通过提供如气调库、烘干
服务等附加价值,也能实现盈利。
(一)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4. 如何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第一,根据产地(解决错峰销售、反季节销售
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