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廉政党课稿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XX事业发展
XXXXX
(2016年 6月)
同志们:
为大力推进“自律树形象、正气做表率、廉勤促作为”
党风廉政主题教育活动,推进“比学赶帮超”暨创先争优
活动的深入开展。按照局党委部署要求,今天,我就进一步
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谈一些个人的学习体会和认识,和
大家一起讨论,有些观点不一定准确,供大家在实际工
作中参考。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毛
泽东同志早在全国革命胜利前夕就向全党提出了“两个
务必”的要求,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
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
风”,提醒我们不要被敌人的腐朽思想所侵蚀,永葆共
产党人的本色。“两个务必”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
形成的优良作风,影响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邓
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告诫全党:“我们自从实行
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
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要足够估计到这样的
形势,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高度注意,不坚决
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改变面
貌’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反腐败是关系党
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胡锦涛同志曾多次指
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关系最广大人民根
本利益、关系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和
紧迫任务,党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些深刻的论断,从战
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阐明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
争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社会,各种思想相互激荡
各种诱惑相互交织,作为领导干部如何做到廉洁自律、把
握好自己?我认为必须苦练“三种功夫”。
一、首先要练好思想上的“内功”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信念
动摇是最根本的动摇。领导干部只有牢记党的宗旨,牢固
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构建预防
腐败的防火墙。前段时间,按照中心纪委的安排,我们大
家一起观看了廉政舞台剧《血与火的嘱托》,借助舞台剧
鲜活生动的英烈事迹,对比贪污腐化的反面典型,使我们
的心灵受到一次震撼和教育,很多同志也写了观后感。我认
为这样的活动非常必要,对我们领导干部练好思想上的
“内功”非常有意义。我认为在思想上:
一要看境界。思想防线牢不牢,要看思想境界高不高。
境界是一种修养,一种情操,它来源于坚持不懈的学习。
领导干部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学习当成一种政
治责任,当成一种人生修养,当成一种自觉追求,多一
些学习思考,多一些调查研究,不因条件变好、地位升高
权力增大、事务繁杂而疏懒学习、放弃学习,才能不断夯
实廉政思想基础。要紧跟时代步伐,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先进理论;要贴近实际,大力吸取优秀廉政思
想内涵。当前很多领导干部堕落为腐败分子,一个根本的原
因就是放松学习。
案例:厦门远华案件中落马的公安部原副部长李纪周,
前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嘉廷,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在
自己的忏悔录中都认为自己的堕落,首要就是放松了思想
学习。胡长清在自悔时说:“我不学习,迷失了政治方向,
由于学得少,学不进,头脑空虚,思想就贫乏。我完全放松
了学习,平时学习一点,也是应付工作之需,装潢门面,
看文件一目十行,听传达一听了之。”
我们要常用反面案例警示自己,深化腐败亡身的观
念;要把“为官之廉、处事之清”的理念贯彻于身边的每
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中去,从而永葆领导干部的先进性。
二要克欲望。古人云:邪生于无禁,欲生于无度。欲望
是人最大的敌人。领导干部也有七情六欲。随着手中的权
力越来越大,掌握的资源越来越多,经受的诱惑也越来
越大,思想的“杂质”往往会越来越多,一些领导干部
也因此经不起“糖衣炮弹”攻击而“翻身落马”。领导干
部的情趣爱好,是时风的向标,世风的源头。领导干部相
当于一个公众人物,他的情趣爱好是其生活作风的反映
往往影响社会的价值取向。开好的风气不易,但开坏的先
河,就会有人趋之若鹜,这是人容易走向堕落的天性决
定的。
案例:广东省湛江原市委书记陈同庆,人送绰号“三
敢书记”,何谓“三敢”?就是“什么酒都敢喝,什么钱
都敢收,什么人都敢用”。这位大人还嗜好饮用美国的蓝带
啤酒,于是百姓又加授“蓝带书记”。他 把会喝酒、酒量大
作为选拔干部的一条重要标准,号称“喝得满地爬,这样
的干部要提拔”。河北阳原县原县委书记张新政嗜赌如命,
群众称其为“麻将书记”,称县委、县政府班子是“麻友执
政”。当地有一首顺口溜:“要想进班子,必须上摊子(即上
麻将桌),上不了摊子,休想进班子。”
中国是一个有数千年官本位历史的国度,民对官的
尊崇根基很深,所以,身处高位者,其情趣爱好在时风
的导向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领导干
部必须要锤炼思想纯度,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
低级趣味的人,努力把生活欲望、人生情趣打造成一种文
化品格、一种道德品牌、一种政治品质。戒贪欲、少权欲、寡
物欲、去色欲,用浩然正气抵制恶欲,择其善者而从之,
做到节而不过,遂而不纵。
三要防微杜渐。微就是小。态度决定一切,能否把自
己打造成腐败的“绝缘体”,取决于对小事、小节的思想
态度。“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
小节一松,大节难保。温家宝总理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讲
“形势稍好,尤须兢慎”。这是在告诫我们,在任何时候
都要保持头脑冷静,特别是在好的形势下,更要小心谨
慎,时刻做到“慎思、慎微、慎言、慎始”。领导干部要慎
思。“领导干部高位、高危”,必须常思自己的身份,深
思自己的身份,慎思自己的身份,时刻想到自己是领导
干部,必须要有良好的品质,要想事、干事,不要混事、
误事,更不能整事、乱事;要求奉献,不求索取。慎思就
要经常给心灵洗尘。如果物品放久了就会落上灰尘,经常
擦一擦,就会非常清洁,心灵也是如此,常给心灵洗尘
就不会落上灰尘,生出污垢,给心灵洗尘要谨防朝气变
暮气,谨防正气变邪气,谨防欲望逾越界限。领导干部要
慎微。也就是说,要慎小事、拘小节。小事小节是党员干部
个人品德的反映,也是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一面镜
子。群众、职工正是通过那些发生在我们党员干部身上的
小事小节,例如是否大吃大喝、公物私用、收受礼物等等
来评价我们党员干部的。一个在小事小节上过不了关的党
员干部,也很难在大事大节上过得硬。有个寓言说,有个
偷针者和偷牛者一起被游街,偷针者感到委屈,发牢骚
说:“我只偷了一根针,为什么和盗牛贼一起游街,太
不公平了!”盗牛者对他说:“别说了,我走到这一步
也是从偷针开始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
由小变大,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人不可能一夜之间成为
腐败分子,其走向腐化堕落大多是从不注意小事小节开
始的。很多违纪党员干部也是积小错铸大错,最后受到了
党纪政纪处分。古人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
洞不补,大洞吃苦”;“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
不为”,这都是至理名言,一点也不错,我们一定要牢
记。领导干部要慎言。坚持说实话、真话、有意义的话,说
有利于团结的话、鼓劲的话、顺气的话,而不说假话、官话、
荒唐话和无原则、低品位的话。说话要注意身份、场合、时
机,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绝不能想怎么说就怎
么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更不能说有损于党的形象、有
悖于党的政策、与自己身份不相称的话。领导干部要慎始。
也就是说,要守住第一道防线。
案例:明朝御史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述了这样一个
故事:张瀚初任御史参见都台王廷相时,王廷相给他描述
了一桩见闻:昨日乘轿进城遇雨,有个穿新鞋的轿夫,他
从灰厂到长安街时,还择地而行,怕弄脏新鞋。进城后,泥
泞渐多,一不小心踩进泥水中,便“不复顾惜”了(就是
不再有顾虑、不再珍惜了)。王廷相说:“居身之道,亦犹
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瀚听了这些话,
“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后来,张瀚升任明朝吏部
尚书,建树颇多,我想与他牢记这些话不无关系。这个故事
说明,人一旦“踩进泥水坑”,心里往往就放松了戒备。
反正鞋已经脏了,一次是脏,两次也是脏,于是便有了
惯性,从此便“不复顾惜”了。
巴甫洛夫说:“原谅自己,就是堕落的开始。”我们有
些党员干部也是这样,他们起先在工作中兢兢业业,能
够做到清正廉洁,偶然一不小心踩进“泥坑”,就从此
放弃了自己的操守,破罐子破摔了。特别要注意小节,小
节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小节不拘,终累大德”,许多
违法犯罪大都是从一些小事开始的,积小成大,积少成
多,最后以至于身不由己、欲罢不能,一发而不可收。
案例:重庆 市巫山县交通局原局长晏大彬因受贿
2000余万元被判处死刑。他第一次受贿收受的是两条领带。
正是这两条不起眼的领带,打开了他思想上的缺口。从两
条领带开始,晏大彬的胆子越来越大,受贿的数额也越来
越大。在他任巫山县交通局局长 8年期间,平均日进万金,
最终一步步地走向了地狱。
党的好干部、原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同志,生前曾
向机关各部门宣布,有事找他,不论公事私事一律办公室
谈,家门免进。他还对自己的家人约法三章:有上门送礼者,
不准开门,不准受礼,不准说情。当初也有许多人抱着试一
试的想法走到他家,都被拒之门外。后来在牛玉儒同志的追
悼大会上,许多干部和企业家才第一次见到了牛玉儒的家
人。我想,牛玉儒同志也是人,他同样怕自己或家人面对诱
惑而无法抗拒,因此,干脆不见说情送礼者,不让这些人
有说情送礼之机。说情送礼者第一人被拒绝,第二人被拒绝,
而达到每一人被拒绝,说情送礼者也就自绝其念,这也不
失为防微杜渐的一个好办法。
二、要有守住廉洁自律的“防功”
时代不同,廉政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在现代社会要
求领导干部一尘不染,已不合时宜。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必须严格在纪律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是领导干部由
量变走向质变的“临界点”,是廉洁自律的底线。一旦冲
破,损害的则是党的凝聚力、政府的执行力和民众的向心
力,自己则滑向堕落的深渊。因此领导干部必须要坚守这
条底线,不滥权、不贪财。
一是用权而不滥权,防止政治上“失道”。 吴官正
同志说过:“权力既是好东西,也是坏东西,把权力用于
为人民服务时就是好东西,用于搞腐败就是坏东西。”权力
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为党和人民更好地干工作;
一旦成为谋私的工具,不但贻误党的事业,而且也葬送了
自己。对于每位党员干部来说,职务和权力意味着什么?
不是名誉,不是地位,不是利益,而是一种责任,权利
越大,责任也越大。孟子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多助
之至,天下顺之;寡助之至,亲戚叛之。党员干部要树立
正确的权力观,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
禁以权乱法、以权代法、以权压法。时刻牢记身份和责任,
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任何情况都不越法律的底线。如果把
权力当作违法乱纪的保护伞,只顾谋取个人政治利益,
最终会“失道”以致身陷囹圄,甚而“众叛亲离”。
案例:云南省财政厅原副厅长、省政府金融办公室原主
任肖晓鹏(正厅级) ,在财政资金批复等方面为他人提供帮
助,收受财物等折合人民币 17万余元,伙同他人非法占有
国家财政资金共计人民币 577万元。2010年 7月 28 日,肖晓
鹏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 10万元;犯受
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 10万元,数罪并罚,决
定执行有期徒刑十八年。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毕业于复旦
大学生物系的高级知识分子,曾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他利用担任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食
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的职务便利,为八家制药企业在药
品、医疗器械的审批等方面谋取利益,先后多次直接或通过
其妻、子非法收受上述单位负责人给予的款物共计折合人民
币 649万余元。2001年至 2003年,郑筱萸先后担任国家药
品监督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期间,在全国
范围统一换发药品生产文号专项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
未做认真部署,并且擅自批准降低换发文号的审批标准。经
抽查发现,郑筱萸的玩忽职守行为,致使许多不应换发文
号或应予撤销批准文号的药品获得了文号,其中 6种药品竟
然是假药。2007年 7月 10 日上午,郑筱萸在北京被执行死
刑。
我们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我们的
权利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党的性质决定了所有领导干部手
中的权利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决不能被私有化、商业化
决不能用来作为谋取个人、家庭或小团体私利的资本,当
作谋取个人私利的手段。我们党决不允许任何人抱着升官
发财的目的加入到干部队伍中来,一个人如果是带着贪
污腐化的念头追求官位,有了权就可以捞钱,那么做官
的结果就是坐牢。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必须要干净干
事,真心诚意地为党和人民工作,决不能把手中的权利
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
二是谋利而不贪财,警惕经济上“失足”。党员干
部要以人民利益至高无上为基本准则,全心全意为人民
谋福利,心系群众,把最大多数群众是否赞成、是否受益
作为决策、办事的根本依据,自觉做最大多数人利益的忠
实代表。金钱是一柄双刃剑,过分看重,就会成为金钱的
奴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坚持“富贵不能淫”的谋
利取向,不贪不占不索不要,赚钱不越轨、有钱不奢侈。
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奉行“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
的理论,为官一任,贪财贪物,敛富一方,结果贪小失
大,亡身破家,教训实为深刻。
案例:一位以权谋私、逃避监督,最后陷入泥坑的高官
在忏悔录中这样写道:“我是烧死在烟里,醉死在酒里,
烂死在金钱里。” 原浙江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华元,
2010年 7月 14 日接受了公开审理,9月 9 日,被判死缓。这位
军人出身,主管反腐工作的高官,利用担任中共广东省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