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奋
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
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全面部署,并将其作为构建高水
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内容。我们要深刻认识构建
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意义,推动有关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一、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征程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意义重
大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新征程。2022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
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
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其中,“高效规范”
旨在促进商品和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提高资源
配置效率;“公平竞争”旨在消除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
行为,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充分开放”
旨在建设面向全球、内联外通的大市场,防止各地搞封闭运
行的自我小循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进一
步部署了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改革举措,这对于新征
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这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场决定资源
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
资源配置的经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
用。市场机制有效性与市场统一性密切相关,要求在统一的
市场规则下进行交易,通过公平竞争实现优胜劣汰;要求形
成供需双方充分竞争的有效价格,使要素依据有效价格实现
总体配置效率最优。当前,我国市场体系仍不健全,市场发
育还不充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只有构建全
国统一大市场,清理商品跨地区流通的歧视性政策,破除要
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放宽行
业管制,增加市场参与者,才能促进要素资源流向效率高的
部门和企业,提高资源配置整体效率。
(二)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
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
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超大
规模市场已成为新的比较优势。市场规模效应有利于企业摊
薄创新成本,容纳多条技术路线竞争成长,为不同技术创新
路线提供足够赛道和空间,让真正具备竞争优势、符合产业
升级方向的企业快速成长。但也要看到,一些地方政府不当
干预要素资源价格、扭曲要素配置的情况仍然存在。必须构
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减少企业寻租活动,引导企业家精神更
多配置到创新等生产性活动中来,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
源有效配置,为创新活动提供丰富应用场景,并发挥各地比
较优势,因地制宜为各类企业投资兴业营造良好生态,从而
支撑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
(三)这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培育国际竞争合作新优
势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全
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各地都搞自
我小循环。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为主
导,内部可循环。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美国、英国、法国、
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韩国 8 个主要发达国家在人
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 1 万美元时,消费占内需的比
重平均为 72.9%;在人均 GDP 达到 2 万美元时,消费占内
需的比重平均上升至 74.6%。2023 年,我国人均 GDP 超过
1.2 万美元,但消费占内需的比重仅为 56.9%,比 2019 年我
国人均 GDP 突破 1 万美元时提高了 0.5 个百分点,但相比于
前述主要发达国家,仍然偏低。我国拥有 14 亿多人口,约
占全球总人口的 18%,4 亿左右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全球最
大且最具成长性,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对全球
需求格局也具有重要影响。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要求各种生
产要素的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
循环流转。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
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有利于
拓展内需空间,巩固和增强经济向好态势;并以统一大市场
为支撑,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增强国内市场吸引力,
更好利用全球先进资源要素,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赢得战
略主动。
二、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
的显著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
视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坚持破立并举,推动有效市场
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统一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逐步建立。市场准入负
面清单制度正式实施,截至目前,我国已发布 5 版《市场准
入负面清单》,禁止准入和许可准入事项总数从 2018年的 151
条缩减至 2022 年的 117 条。2024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
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提出完
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等 10 项措施,将前期有关体
制机制改革成果上升为制度性安排;《公平竞争审查条例》
正式施行,《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等发布,夯
实了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法治根基。民商法、行政法和经济法
等领域的 120 多部法律法规专门设列信用条款,涵盖行业信
用信息归集共享等内容。2025 年 1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
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从
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等 7 个方面为各地区、各部门推
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工作导向和基本参照;外资准
入负面清单持续压减,截至目前,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
限制措施已减至 29 条。制造业方面,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已
全面取消;服务业方面,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
疗等领域正在有序扩大开放。
(二)多样化多层次市场体系的统一性得到提升。在要
素市场方面,统一失业保险转移办理流程工作提前完成,劳
动力和人才落户条件大幅放宽;全国土地二级市场线上服务
平台开通运行;科创板、创业板相继试点注册制,银行间债
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硬件系统实现互联互通;科技成果
转化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改革取得突破,技术市场交易
规模持续扩大;数据要素市场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化;全国碳
市场于 2021 年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