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组织委员2024年组织
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材料
根据党支部召开2024年组织生活会的通知要求,我认真学习
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党规以及《中国共产党
章程》《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党内
法规,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经过严肃的自我反
思和深入的自我剖析,现将个人对照检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一)围绕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方
面。一是政治敏锐性不足。对一些潜在的政治风险和意识形态
问题缺乏足够的敏感度。例如,在网络上出现一些对党的政策
片面解读甚至歪曲的言论时,没有第一时间意识到其危害
性,未能及时进行有力的反驳和纠正。二是贯彻执行政策存在
温差。在传达和落实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过程中,有时未能
充分结合本支部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导致政策
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例如,在推动党员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
全会精神时,仅限于文件内容的简单传达,缺乏深入的讨论和
交流,影响了党员对精神实质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三是党
内民主参与度有待提高。在组织支部活动和决策过程中,虽然
表面上鼓励党员积极发言,但对于不同意见和建议,未能给予
充分的重视和深入的讨论。例如,在制定支部年度活动计划
时,部分党员提出了富有创意的活动方案和内容,但因担心实
施难度和效果,未能进行充分的探讨便予以否决。
(二)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方面。一是党性修养
需进一步深化。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时,偶有思
想波动显现,对党的信仰和宗旨的坚守尚需进一步坚定。例
如,在面对工作中的重大困难和压力时,有时会产生消极情
绪,对自身工作价值和意义产生怀疑,未能从党性的高度去认
识和对待工作。二是纪律执行存在宽松软。对于支部内部一些
党员的轻微违纪行为,未能及时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和纠正。
例如,个别党员在参与支部会议时频繁迟到,尽管已进行口头
提醒,但未依规予以相应处理,致使该现象未能得到根本遏
制。三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在组织支部活动和推进工作过程
中,有时表现出形式主义倾向,过分关注活动的外在形式和数
量,而对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有所忽视。如在组织党员志愿服务
活动时,仅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安排活动,未能充分考虑活动的
实际意义和对群众的实质性帮助,导致活动未能在群众中产生
预期的积极反响。
(三)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前提下勇于担责、敢于创新方
面。一是责任担当意识尚需加强。面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工作任
务和问题时,表现出一定的畏难情绪,缺乏积极主动的责任担
当精神。例如,在组织党员发展工作中,面对入党积极分子培
养考察过程中的复杂问题,未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协调解决,而
是被动等待上级党组织或其他支委的指示。二是创新能力不
足。在开展支部组织工作时,习惯于沿袭传统的方式方法,缺
乏创新思维和举措。如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主要依赖于传统
的集中学习和文件传达,未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媒体
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三是廉洁风险防
控有漏洞。尽管自身能够做到廉洁自律,但在支部的廉洁教育
和风险防控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组织廉洁教育
活动时,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以学习文件和观看警示教育片为
主,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未能充分结合本支部的实际情况和
可能存在的廉洁风险点进行深入剖析和教育。
(四)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方面。一是主体责任落实
不够到位。作为组织委员,在协助支部书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主体责任的过程中,未能充分展现组织委员的职责效能,对支
部党员的日常监督管理亦显松懈,缺乏必要的严格性和细致
性。具体而言,对于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表现,掌握程度不
够全面,未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部分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潜在的
问题和风险。二是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在支部内部监督方
面,虽然建立了一些监督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监
督不到位、不及时的情况。以支部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为例,尽
管有明确的制度规范,但在实际监督检查中,未能做到定期、
全面的审查,往往仅限于问题出现后的检查和处理。三是廉政
教育缺乏深度。在组织廉政教育活动时,往往局限于表面,未
能深入挖掘廉政教育的深层含义和实质,未能将廉政教育与支
部的实际工作及党员的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这导致部分党员对
廉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将廉洁自律的要求真正内化
于心、外化于行。
二、问题产生的根源剖析
(一)政治思想领域。理论学习深度有待加强。尽管参与了
多样化的政治理论学习活动,但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浅尝辄
止、理解不透彻的现象,未能达到深入学习、全面理解的境
界。对党的理论知识及方针政策的掌握不够全面,导致在实际
工作中,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
(二)党性修养层面。党性锻炼需进一步常态化。未能始终
以高标尺严格自律,在工作与生活中,未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
锋模范作用,对一些不良现象和行为缺乏坚定的斗争意志。对
党性修养的持续追求与自我约束有所松懈,致使党性修养出现
滑坡。
(三)宗旨意识方面。宗旨意识有所弱化。在工作实践
中,未能始终将服务党员和群众置于首位,未能充分关注党员
和群众的需求与利益。在处理相关问题时,较多地从个人工作
便利和任务完成角度考虑,而忽略了党员和群众的情感与实际
难题。
(四)创新意识方面。创新精神与担当意识尚显不足。习惯
于传统的工作方式,缺乏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探索与研究。面
对挑战与困难时,缺乏必要的勇气与自信,未能积极主动地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