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审计报告的可读性?
大家知道,审计报告分两种:一种是审计组出具的初稿(征求意见稿),受众
为被审单位和审计机关,一种是审计机关出具的正式稿,受众为被审单位和有关主
管机关、单位。审计报告受众的多元性决定了在提高报告质量的同时,必须要提高
报告的可读性。
一、存在的主题问题
(一)审计报告不够通俗易懂,内容繁多。审计报告整体长篇大论,各部分详
略不得当,平分秋色,甚至喧宾夺主,造成报告冗长。报告较多地反映被审计单位
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就账论账、就事论事的多,专业术语多,过于强调数据、罗列
数据多而宏观分析少。在介绍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时事无巨细,机构设置、人员编
制、管理体制、所属单位等一一罗列,收支情况详细到二三级科目等。特别是经济
责任审计报告内容太多,使用者往往来不及全部阅读,或者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抓
不住报告的重点内容。
(二)审计问题缺乏梳理归类,条理不清。由于部分审计人员没有预先考虑确
定重要性水平,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没有进行科学的梳理归类,只是对问题进行“流水
账”式的罗列,一份报告能列出几十个问题,内容庞杂、条理不清,轻重不分,让人
难以看出头绪,给报告的使用者误导或产生误解,往往忽视了一些重要的内容或严
重的问题。
(三)审计评价过于格式化,结论含糊。没有按照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
评价,而是作单一笼统评价,甚至超出审计职权、审计范围进行评价。不管被审计
单位是存在一般的违规违纪,还是比较严重、严重的违规违纪,但评价往往采取折
衷做法,一律评价为基本真实、基本合法、基本健全等,甚至做一些前后矛盾的评
价。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往往就事论事,泛泛而论,只对单位不直接对责任人,造成
评价目的不明确和结论性意见较为含糊。
(四)审计建议针对性不强,千遍一律。提出的审计建议缺乏针对性、操作
性,经常出现诸如“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等放之四
海而皆准的空话、套话,缺乏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有的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管理
提出建议,说的却是一堆外行话;有的审计建议的合法合规性还值得商榷;有的经
济责任审计报告中的建议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报告中的建议大同小异,没有区
别,没有针对宏观决策者、领导者加强下一步管理提出科学可行的建议,从而影响
了报告阅读者、使用者对报告的重视程度。
二、影响因素分析
(一)人的因素。一方面,随着审计监督领域的拓展,尤其是经济责任审计任
务的不断加重,审计项目越来越多,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人员少,完成审计任务的
压力越来越大,部分审计人员应付审计任务的现象比较突出,缺乏创新动力和钻研
精神,淡化了审计风险意识,忽视了审计报告的质量。另一方面,基层审计机关现
有审计人员大多是财会专业出身,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对现代管理知识等知之甚
少,宏观意识和现代审计意识不够强,综合分析能力比较弱,无法提出有见解、有
层次的审计意见和结论,也就更谈不上能提交一份高质量的审计报告。
(二)法的因素。一方面,审计机关虽然建立了审计报告复核制度、审计业务
审理制度、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等,但多数基层审计机关无法配备专职审理人员,力
量薄弱,有的审理人员也没严格按规定履行好审理职责,三级复核制度形同虚设。
另一方面,目前审计报告,特别是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没有统一规范的模式和明确
的控制标准,各地的做法都不一样,报告的内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