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四川公务员行测考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1.“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传统师徒制的写照。历史上,师徒制保障了传统工
艺技艺的________,可谓手工业时代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随着工业文明的发
展,大机器生产使职业院校代替师徒制,成为培养产业工人的主阵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生生不息
B.蒸蒸日上
C.薪火相传
D.一脉相承
正确答案:C
成语辨析题。文段中说“传统师徒制保障了传统工艺技艺的......”可见是对第一
空所填词语的解释说明。四个选项中,只有填入“薪火相传”,即“比喻师生授受不
绝,或种族、血统、文化精神的传承,绵延不尽”最能表达出作者这一意图。
而A项“生生不息”指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没有终止。与题意不符,应排
除。B项“蒸蒸日上”比喻事情蓬勃发展,日日都有进步。与题意不符,应排
除。D项“一脉相承”指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与题意不符,应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C项。
2.山川地理的阻隔是把“双刃剑”,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________免受外部干扰
的环境,使不同人群在漫长历史时期得以自由地各自向前发展,保护文化的多样
性;但是封闭的环境同时也很可能________文化的活力,使其停滞不前,甚至消亡湮
灭。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构成扼杀
B.孕育释放
C.提供消磨
D.营造禁锢
正确答案:C
实词辨析题。从第二空入手,文段说“但是封闭的环境同时也可能......文化的
活力”从感情色彩来看,第二空应选一个贬义词,B项的“释放”为中性词。与题意不
符,应排除。A项、D项的第二空为“扼杀”与“禁锢”与“文化活力”搭配不当。A项、D项
与题意不符,应排除。最后带入C项“提供与环境,“消磨与文化活力”相搭配。C项符
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项。
3.教育与互联网的结合催生了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程这一在线教育形式,使得获
取教育资源更加________,每门课程可以同时________的学生数量几乎没有限
制,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低成本、广覆盖。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便利接纳
B.丰富选择
C.快捷汇集
D.多元囊括
正确答案:A
实词辨析题。文段说“教育与互联网结合催生了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程这一在线教
育形式,使得获取教育资源更加......”第一空所填词语意思为“方便、快捷”。因
此B项“丰富”,D项“多元”不符题意,应排除。第二空,文段的意思为每门课程可以同
时接收吸纳的学生数量,因此A项第二空“接纳”指接收吸纳,符合题意,A项当
选。C项第二空“汇集”指连在一起,聚集。C项与题意不符,应排除。故本题答案
为A项。
4.《白鹿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发表的。那是个还有人对“文学”两个字充
满_______,结结实实写长东西的时代;是还有许多青年,在信息闭塞的情况下,找
好书读,伏案写,投稿给文学杂志,_______着被认可的时代。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眷恋盼望
B.热情等待
C.依恋渴望
D.热忱期盼
正确答案:D
实词辨析题。文段首句介绍《白鹿原》发表的时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接着
从《白鹿原》引述出这个时代的面貌。第一空需表述出人们对文学的态度,通过后
文“结结实实写东西的年代”、“找好书读,伏案写”这些语句可知当时的人们对于文学
是充满热情的。四个选项中,B项“热情”D项“热忱”都能表述出人们对文学的热情,保
留。A项“眷恋”、C项“依恋”含义侧重在留恋、不舍,不符合文意,排除。第二空,前
文介绍了这是一个人们对文学充满热情的时代,根据上下文关系,后文青年对于自
己作品是否被认可应该是充满憧憬的,是一种期待的态度。剩下两个选项中,B项“等
待”、D项“期盼”都具有不行动而等到事物到来的含义,但D项“期盼”更能体现出作者对
于那个时代的认可,是一个积极感情色彩的词语,更符合语境。故本题答案为D项。
5.中国的建筑风格从来都是________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
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而人们之所以________当下的一些
西式建筑热,就在于其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
解。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海纳百川否定
B.千姿百态反感
C.兼容并蓄质疑
D.独树一帜排斥
正确答案:C
综合辨析题。文段首句需概括出中国建筑的特点。第一空根据前后文之间的解
释对应关系,后文提到“并不意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
建筑的主体文化意识”,可知中国建筑对于外国建筑风格是能够接受的,第一空需表
述出中国建筑善于接纳不同建筑风格并能让之为己所用的特点。四个选项中,B项“千
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D项“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均不
符合文意,排除。A项“海纳百川”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C项“兼
容并蓄”指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都能表述出“接纳、包
容”的含义,保留。第二空,所填词语需表述出人们西式建筑最近火热这种现象的态
度。A项“否定”与前文能够接纳的文意相悖,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项。
6.“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刻在澡盆上的警词,其本义
是指洗澡除去肌肤上的污垢,引申为精神上的弃旧图新。也就是说,如果能每天除
旧更新,就要________。“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从动态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可
见,中国传统文化是比较强调创新的,要求人们以一种革新的姿态,适应并推动社
会发展,而不能________,阻挡历史前进的步伐。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锲而不舍 夜郎自大
B.循序渐进 坐井观天
C.迎难而上 抱残守缺
D.持之以恒 因循守旧
正确答案:D
成语辨析题。文段首句介绍了商朝的警词,意为弃旧图新。通过“也就是说”可知
前后文为行文上的解释对应关系,需填词与前文“苟日新,日日新……弃旧图新”能够
解释说明。前文“苟日、日日、又日”强调是行为动作上的持续性,需填词也需要表述
出“持续”的含义。四个选项中,A项“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D项“持之以
恒”指长久地坚持下去,符合文意,保留。B项“循序渐进”指按一定的顺序、步骤逐渐
进步,C项“迎难而上”指迎着困难去克服它。均不符合文意,排除。第二空,通过横
线部分前“而不能”可知需填词语与前文“强调创新、革新姿态”形成一种反义关系。创
新的反义词就是守旧,可直接锁定D项“因循守旧”,B项“夜郎自大”指人无知而又狂妄
自大,含义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为D项。
7.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就业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冲击,许多岗位和职
业将逐步消失。不过,大家不必过于_______。事实证明,每次技术革命都推动了人
类社会的进步,新技术的发展还会_______出更多的新工作岗位。但面对未来人工智
能时代的新挑战,政府、企业和个人还是应该_______,积极拥抱变革。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紧张产生居安思危
B.焦虑创造未雨绸缪
C.担忧提供有备无患
D.着急设立常备不懈
正确答案:B
成语辨析题。文段首句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造成的消极影响。紧接着通过“不
过”进行转折,表达了作者的态度。第一空,横线部分前面“过于”可知此处需填词词
义较重。四个选项中,A项“紧张”指精神戒备、C项“担忧”指担心,放在这里词义较
轻,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焦虑”指焦急忧虑;D项“着急”形容焦躁不安,十分心
急,符合文意,保留。第三空,横线词语前文“但”进行转折,需填词需表述出人们对
于人工智能的态度。B项“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D项“常备不懈”意思是时
刻准备着,毫不忪懈。根据前后文关系,文段前文已经提到不必过于在意人工智能
带来的挑战,即无需时时刻刻去准备,可由此排除D项。故本题答案为B项。
8.在日常环境中,人们往往有着________的身份标签,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周围
人对自身的评价,所以,自然而然便保持着一种无形的________。但是,当这些社
区中的“好居民”,工作中的“好职工”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其自身的身份特
征________,“反正也不认识我”人们如是想着,于是一些不文明现象随之产生。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特有自省消失
B.鲜明压力模糊
C.明确自律弱化
D.固有束缚偏移
正确答案:C
实词辨析题。第一空考察前后文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前文“一言一行都会影响
人对自身的评价”可知社区环境对人的约束作用。需填词语作为“保持”的宾语,这里
表达的是人在受到社区环境约束后表现出的状态,根据后文“这些社区中的‘好居民’、
工作中的‘好职工’”可知人们表现出来的状态是积极的,对应A项“自省”C项“自律”,可
籍此排除B、D项。第三空,描述了人们进入新环境以后原有身份特征的状况,A项“消
失”指完全没有,放在此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故本题答案为C项。
9.在哲学家看来,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语言代表物质的存在,代表人的存在。
荷尔德林既是诗人,也是哲学家,他的名句“词语破碎处,无物可存在”通过海德格尔
的阐释更加得到了升华,扩大了其影响力。在海德格尔看来,“语言乃是人的所有
物”“唯有语言处,才有世界”“语言足以担保——也就是说,语言保证了人——作为历
史性的人而存在的可能性”,语言“是那种拥有人之存在的最高可能性的本有事件”。
所以,语言是人之存在的明证。难怪那么多哲学家都对语言研究感兴趣,甚至还有
专门的语言哲学分支。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语言即是存在
B.哲学思想的传承
C.语言深刻影响哲学
D.哲学家对语言的看法
正确答案:C
意图推断题。文段先是提出哲学家对语言的研究,即语言代表物质和人的存
在,接着通过“荷尔德林……语言是人之存在的明证”举例论述。最后通过“难怪”引导
结论——哲学家都对语言研究感兴趣,甚至还有专门的语言哲学分支。其中递进
词“甚至”强调语言对哲学影响很深,对应C项。A项,“语言即存在”没有说到语言对哲
学的影响,排除;B项,“哲学思想的传承”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D项,“哲
学家对语言的看法”非重点,文段重在强调语言对哲学影响很深。故本题答案为C项。
10.原产于美洲西部的鲁冰花,英文名为“Lupin”,在希腊文里是悲苦的意思,通
常生长在贫瘠的田野、乡间的小路,生命力强。而在我国台湾高山地区,鲁冰花常
跟茶树种在一起,据说可以帮助茶树健康生长,并且可以使茶叶芳香甜美。另
外,鲁冰花死后肥沃了土地,让茶树长得更加茂盛。鲁冰花这种坚忍不拔、大公无
私、“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正如同世间最真挚的母爱。所以,它可以用来象征母
爱,作为母亲节儿女献给母亲最好的礼物。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鲁冰花成为母爱之花的缘由
B.鲁冰花的原产地及生长特性
C.鲁冰花为何常与茶树种在一起
D.鲁冰花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含义
正确答案:A
意图推断题。文段先是介绍鲁冰花名字的含义、生长特性、生命力强。接着说
到了鲁冰花的优点:可以帮助茶树健康生长,死后肥沃土地从而让茶树长得更茂
盛。然后说到鲁冰花这种坚韧不拔、大公无私的精神和母爱很像,并通过“所以”引导
结论,即鲁冰花象征母爱,可以作为母亲节礼物。A项为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当
选。B项“原产地及生长特性”、C项“茶树”为结论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D项没有提
到文段主体“母爱”,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项。
11.与标准化的超市等市场形态不同,菜市场保留着原始的活力和熟人社会特有
的人情魅力。在菜市场里,不发一语、冷冰冰的自助式购物是不存在的。为了挑选
称心的食材,人们需要踩着略显脏乱的马路、挤过摩肩接踵的人群,走过众多摊
位,挑选、询问、讨价还价;间或偶遇邻居熟人,还会拉拉家常、交流信息。充满生
活味道的“烟火气”,拉近了人们的心理距离,催生了人与人之间亲昵的情感。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菜市场的:
A.经营理念
B.角色定位
C.竞争优势
D.存在价值
正确答案:D
意图推断题。文段为总分总结构,先是提到菜市场的优点:与标准化的超市不
同,它保留着原始的活力和熟人社会特有的人情魅力。接着通过“在菜市场……拉拉
家常、交流信息”进行解释说明。最后再次重申菜市场的优点,即“拉近人们的心理距
离,催生人与人之间亲昵的情感”。因此,文段重在强调菜市场的优点,即存在价
值,对应D项。A项“经营理念”、B项“角色定位”、C项“竞争优势”文段都未提及,排
除。故本题答案为D项。
12.汉字经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发展变化,在每种字体的
书写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龟甲兽骨上清丽瘦硬的甲骨文、青铜器里圆转
古朴的金文、刻石中整齐端庄的篆书,个体字符的线条、结构,整体章法的布局、
排列,都表现出鲜明的审美取向和追求。汉字在实用功能和美学价值的驱动下,形
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书法。书法作品中结构的疏密、行笔的缓急,更将汉
字的美发挥到极致。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B.文字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视觉符号
C.汉字的形体演变反映了审美取向的变化
D.书法充分发挥了汉字所蕴含的美学价值
正确答案:D
13.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国
现代化进程色彩纷呈而又相容相通,汇聚为一曲多元与共识的交响。从历史经验与
价值取向上看,现代化应体现民族性与世界性、多元与共识的统一。从这个角度理
解和推进现代化,须摒弃自我中心、唯我独尊的立场和心态。遗憾的是,当今西方
一些思想家在这个问题上是存在偏颇的。对于他们而言,西方理性主义是理解和诠
释现代化问题的基本立场。这样一种理论定位容易导致“西方中心主义”,我们应有这
种文化警醒。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理性主义思想家排斥西方文明
B.现代化进程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推进
C.不同国家对现代化的认识存在分歧
D.现代化过程中应正确看待西方理想主义
正确答案:B
14.戏曲之舞追求气韵生动、兴味蕴藉,独立成章的舞段虽不多,却有极为完善
的审美规范,体现为众多程式技巧,有相应的评判标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规矩”。
当我们想把某种舞蹈引入戏曲时,首先应考虑这种舞蹈于戏曲是否合适。曾有人用
舞剧《丝路花雨》的舞姿造型改造京剧《天女散花》,好像很贴近主题,不想天女
的轻盈飘逸之态尽失,反显笨拙。从石窟壁画复原的“敦煌舞”在身形、力量、技巧方
面的要求,均与戏曲之舞不同,当后者的“拧、倾、圆、曲”被替换为“双手平托、出
胯冲身成三道弯”的基本体态时,戏曲的味道也就荡然无存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不是所有舞蹈类型都适合戏曲
B.过多的舞蹈会破坏戏曲的韵味
C.引入戏曲的舞蹈应该符合戏曲的审美特质
D.“规矩”是戏曲之舞与其他舞蹈融合的鸿沟
正确答案:C
意图推断题。文段开头说戏曲之舞有极为完善的审美规范,有规矩,接着说当
我们把舞蹈引入戏曲的时候,应该考虑舞蹈是否合适这个戏曲,紧接着举了“曾有人
用舞剧《丝路花雨》的舞姿造型改造京剧《天女散花》”这个例子来论证,因此文段
主旨对应C项,同义替换,A项,文段明确说了“首先应考虑这种舞蹈于戏曲是否合
适。”,因此A项表述不明;B项,过多舞蹈会破坏戏曲韵味属于问题项表述,非重
点,排除;D项“鸿沟”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项。
1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2010年产值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
业第一大国。不过,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的困难增加,亟需转型
升级。据统计,我国制造业31个行业大类中,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传
统行业占比高达86%,高端产品供不应求,无效和低端产品严重过剩,供需两侧错配
矛盾突出。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我国制造业:
A.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
B.亟需转型升级
C.化解过剩产能任务繁重
D.存在大而不强的特征
正确答案:B
意图推断题。文段开头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快,接着举了一个例
子来论证,后面通过“不过”转折,提出了问题,即制造业发展的困难增加,紧接着给
出了对策,即亟需转型升级,对应B项,当选;A项对应开头,转折前非重点,排
除;C项是文段结尾“据统计....供需两侧错配矛盾突出”例子的内容,非重点,排
除;D项,问题项表述,非重点,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项。
16.传统文化中生态伦理思想有助于人们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选择
适度的消费方式。儒家的“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思想和道家的“知足去奢”思想,告诫
人类应当克制自身欲望,珍惜、节约资源,既考虑到当前,也应该考虑到未来。引
导人们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理念,更加注重环境、资源在代际之间的公正分配。给
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子孙留下地绿、天蓝、水净的生存环境。这一思想与
当今社会存在的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思潮是针锋相对的。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A.生态伦理思想的传统文化渊源
B.生态伦理思想对消费理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