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民政领域重点民生保障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
报告
近年来,XX 县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
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相继制定完善了一系列制度,进一
步明确了低保、临时救助、特困供养等救助对象的准入条件、申
报流程和保障标准,做到各个环节、不同阶段有章可依,有规可
循,确保了各项民生兜底保障政策的规范运行,有力的提升了城
乡社会救助的“软实力”,贫困群众生活基本得到保障,为全县
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工作成效
(一)注重宣传,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为确保做到各项保
障政策家喻户晓,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县民政局通
过各种宣传方式,广泛深入宣传相关保障政策,将城乡低保、临
时救助、特困供养等政策的享受准入条件、保障标准、操作流程
印制成简明的政策宣传手册,在社区和村组公开宣传,尽可能让
广大干部群众了解相关政策,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群众对相关
政策有了进一步了解,为各项保障政策的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的
社会氛围。通过走访低保、五保以及不在保障对象范围的群众代
表共计 50 余名,对政策执行的满意度达 97%以上。
(二)精准施策,筑牢了民生保障根基。县政府按照“坚守
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精准施策”的工作思路,结合开展
的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行动、分散特困供养人
员照料护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回头看”等系列活动,实行科级
领导包镇(办),组建督查指导专班,加大摸底排查力度,确保
民政保障政策精准落实到户到人。全县在册农村低保对象 10791
户 22279 人,占农村人口 8.53%,累计发放到户农村低保金
6130.87 万元;城市低保 1006 户 1849 人,累计发放到户城市低
保金 439.22 元;在册特困救助供养人员 1444 人,累计发放到户
供养金 573.96 万元;县镇两级累计实施临时救助 3611 人次,发
放到户救助资金 259.42 万元,全县共认定低保边缘家庭 3334 人
次,发放临时性一次生活补贴 33.66 万元。2024 年前半年共累计
发放到户各类社会救助资金 8**7.32 万元,切实做到了兜住兜牢
兜实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进一步夯实了困难
群众生活保障的基础。
(三)完善制度,健全了政策落实机制。在落实各项保障政
策过程中,民政局按照“个人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张榜
公布、分级审批”的工作程序,确保使各项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做
到公开、公平、公正。一是把好审核关。所有保障对象确定,都
必须经过村(社区)基层群众代表会议的评议和村、乡镇、审批,
尽可能杜绝“人情保”、“关系保”;二是把好公示关。确保低保
对象前,申请低保人的信息都会在村(社区)、乡镇专用公示栏
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三是把好监督关。县民政部门和乡镇
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接到举报都能够做到发现
一起,处理一起,同时还采取定期检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的方式
进行检查。2024 年以来,通过受理群众举报、定期检查和重点
排查,取消不符合条件享受低保 32 户 74 人,对监护人未履行监
护责任的 13 名特困人员实施了集中供养,对未完全履行监护责
任的 18 名监护人进行了批评教育。
(四)改进作风,提升了为民服务水平。县民政局和各镇办
以精准落实民政保障政策为目标,以转变工作作风为突破口,结
合工作实际,开展了“兜底解忧暖民心”摸底排查行动,认真查
找短板弱项,高度关注困难群众的 XX 诉求,做到有访必查、有
查必果,回群众一个交得,做群众的贴心人,实现弱有所扶、困
有所助、难有所帮,切实巩固住、维护好兜底保障成果,全面提
升了为民服务水平。
二、存在问题
(一)政策宣传还不到位,社会认知存在偏差。在走访调研
中发现,部分群众由于对相关兜底保障政策不了解,片面认为只
要没有工作,年老或生病等都可以享受低保和临时救助,特别是
一些农村普通病住院患者受传言影响,出院后强烈要求享受低保
和临时救助,在享受不到政策时认为是工作人员故意为难、不执
行国家政策,对政府及相关部门产生不满,把应该家庭承担的责
任推向社会、推向政府,给基层工作带来压力。部分群众对民政
政策缺乏了解,将低保视为一种“福利”,其家庭收入提高后有
意隐瞒收入,低保对象“进易出难”的现象普遍存在。分散供养
五保人员对敬老院生活环境缺乏了解,即使在家生活不便,也不
愿入住敬老院。
(二)制度衔接不够紧密,审核机制仍需完善。全县在册的
10791 户低保对象中,受益人群绝大多数仍然为精准扶贫期间核
定的“贫困人员”,随着国家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效实施,许多家
庭的收入状况已经发生变化,但由于受益群体众多,人户分离等
现象存在,信息核查难度很大,一些原来的贫困户已经脱贫,但
仍然在享受低保,另一方面,由于受贫困监测因素影响,现阶段
应当享受低保的部分“特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