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纪委在落实监督责任中存在问题、原
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xx 县纪检监察机关切实履行监督责任,聚焦监督
执纪问责主业,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原因,
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结合基层工作实际现就基层纪委
在落实监督责任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以及对策建议分析如下:
一、基层纪委在落实监督责任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监督缺乏信心。部分基层纪检干部对纪
委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中肩负的重大责任认识不深刻,责任感、
使命感不强;部分基层纪检干部把监督与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就
某项工作进行督查等同起来;还有一些党员干部认为,监督只是
纪委的事,与其他人和组织没有任何关系等等。不论是监督者还
是被监督者,普遍都对监督心有疑忌,导致信心不足。
(二)机制不完善,监督难度增加。党章对纪委的组织协调
作用虽然作出明确的规定,但目前仍没有任何条例、规定、文件
对组织协调的范围、内容、方式、程序进行规定。什么工作需纪
委牵头组织,什么工作仅需纪委配合协调,比较难把握。基层纪
委往往是根据同级党委政府的指示或纪委自身的理解来实施,缺
乏可操作的规范性做法,致使同级监督没有抓手、缺乏依据。
(三)同级监督难,监督存在缺位。纪委双重领导体制的规
定,基层纪委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基层纪委书记又是同
级党委的一个成员,“怕得罪人”的思想坎难以逾越,不愿、不
敢大胆履行同级监督职责,致使基层纪委对同级党委不敢监督、
不愿监督、监督困难,从而使得基层纪委对同级党委的监督缺乏
权威性和威慑力,造成监督缺位。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领导的力
度还不够大,纪检监察干部考核、选拔任用机制还不够完善,以
致监督放不开手脚,监督责任落实难以到位。而基层纪委对于下
级党组织的监督大多注重于对工作效能、廉洁自律方面的监督,
对下级党组织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情况的监督不到位。
(四)“三转”推进慢,监督存在错位。近年来,xx 县纪委
机关在落实“三转”要求上基本上做到与上级同步,清理了议事
协调机构聚焦主业,现正在逐步调整优化内设机构整合办案主力,
但在推动部门和乡(镇)街纪检机构落实“三转”要求上,乡镇
街道纪委委员大部分仍为兼职,仍存在监督错位缺位现象。党委、
政府在脱贫攻坚、项目建设等中心工作上,仍会安排纪检监察机
关或者纪检监察干部从事部分职责外的工作,基层纪检监察机关
也难以推脱。
(五)自身建设弱,监督能力不足。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
部门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纪检监察干部的能力和素质也不断提高,
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层纪委力量薄弱。有的基层纪委
(纪检组)工作人员少。如:乡(镇)街道纪委虽配备了 2 名纪
检监察员但都是兼职,人员匹配与所担负的重任难相适应。二是
有的纪检监察干部业务水平不高,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不够过硬,
不懂办案,不会办案。三是部分基层纪委对党风廉政建设部署多、
监督少,对党员干部日常监督的方法不多、手段缺乏,查处的
作风问题和腐败案件不多,通报曝光力度不够,震慑力不强,监
督措施不到位。
二、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监督作用受到影响。一是部分纪
检监察干部存在“好人主义”思想,特别是在案件查办过程中,
碍情怯面,顾虑重重,缺乏斗争精神,不敢碰硬、不愿监督,没
有从根本上解决职能职责和职业精神问题。二是有的党政主要领
导过分信任和依赖纪委,除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给纪
委去做,由纪委大包大揽而外,有时还把涉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问
题也明确要求纪检监察组织参与处理,认识上缺乏一定的高度、
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纪委工作常常出现“越位”的情况。
(二)职责定位把握不准,监督职能难以发挥。部分基层纪
委主业主责脉络不清,导致在实际工作经常出现越位、缺位、错
位、失位问题。主要表现为:应由牵头业务部门承担完成的任务,
基层纪委却主动或被动的承担,履行不该履行的职责;部分基层
纪委对组织与协调的关系理解不透,注重组织,忽视协调,导致
有些工作该分解的没有及时分解,该督办的没有督办,在治本抓
源头工作中形成责任虚化、部门责任弱化、纪委责任泛化的局面;
有的基层纪委对自身工作定位不准,存在着包揽过多甚至替代职
责的情况,分不清主次与责任,没有调动和发挥牵头部门的主体
作用,往往是亲历亲为代替组织协调;制度执行不力、监督检
查无果和问责追责不严等。
(三)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监督力度受到削弱。在现行双重
领导体制下,基层纪委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监督对象,使得基层
纪委履行监督责任面临压力和干扰,导致基层纪委在履行职责时
存在“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窘境,
监督力度被削弱。
(四)能力素质还不到位,监督成效受到制约。部分基层纪
检干部还未适应反腐倡廉新常态,对转职能的要求理解不深不透,
不敢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