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研讨发言
录县委书记学习中央一号件心得体会
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进程
中,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犹如为“三农”工作注入了
一剂强大的发展助推剂。作为XX县县委书记,我深刻认识
到,精准把握文件精神并将其转化为推动县域农业农村发展的
实际行动,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深入学习,我对如何
在新时代背景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为清晰的思路和
方向。下面结合工作和学习实际作如下发言。
一、学深悟透文件精神,筑牢乡村振兴思想根基
(一)精准把握政策核心要义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三农”工作,提出了“两个确
保、三个提升”的关键任务,为全国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清晰
路径。“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大
事,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石。在全球粮食市场复杂多变的当
下,只有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保障国家经济社会的
平稳运行。“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脱贫攻坚成果来之不
易,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是我们必
须坚守的底线。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村基础设
施水平、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这三个提升从农业生产的
核心能力到农村发展的基础条件,再到农民生活的保障服
务,全方位涵盖了乡村振兴的关键领域。
为了让全县党员干部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县委组织部要求各
单位深入开展理论学习与研讨。在学习过程中,大家逐字逐句
研读文件,围绕本地实际情况展开热烈讨论,力求将文件精神
精准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任务中。通过这些学习活动,全体党员
干部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为后续
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对标先进典型,找准自身差距
“千万工程”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
推动的重大决策,是乡村振兴的成功范例。对照“千万工
程”,我们深入剖析了本县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在
农村人居环境方面,虽然我们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整治行动,但
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村庄垃圾清理不够及时,垃圾随意堆放
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了村庄的美观,还可能滋生细
菌,危害村民健康。污水治理设施也不够完善,一些村庄的生
活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放,对周边水体造成污染。村庄
绿化美化水平有待提高,缺乏统一规划,绿化布局较为杂乱。
在农业产业发展上,我县产业规模较小,缺乏具有广泛影响
力的大型农业企业带动。农产品品牌建设滞后,市场知名度不
高,导致产品附加值低,农民增收受限。农村公共服务领
域,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相对落后,优
秀教师资源流失严重。医疗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设
备陈旧,专业医疗人才短缺,难以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
求。通过做对比,我们明确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为后续制定
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供了方向。
二、立足县域实际,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一)守护粮食安全,夯实农业发展根基
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县农业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严守耕地保
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粮
食播种面积稳定。今年,我们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X万亩,通过
一系列措施提升耕地质量。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上,加大资金
投入,修缮和新建灌溉渠道、泵站等设施,确保农田灌溉用水
充足。同时,采用土壤改良技术,如增施有机肥、推广轮作休
耕等方式,提升土壤肥力。
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积极引进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和优良
品种。例如,我们引进的新型水稻种植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
密植和精准施肥,有效提高了水稻亩产量,经实践验证,亩产
量较传统种植方式提高了X%左右。为了让农民更好地掌握这些
新技术,我们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现场技术
指导和培训,确保新技术能够真正落地应用。此外,建立健全
粮食生产激励机制,对种粮大户和在粮食生产中表现突出的乡
镇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推动产业升级,激活乡村发展活力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我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
特的农产品资源,我们以此为基础,大力培育特色农业产业。
以水稻产业为例,全县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建设标准化
种植基地,从种植环境、种植技术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确保
农产品品质。同时,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延长产业链,提高
产品附加值。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将企业
的市场优势、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和农户的生产优势有机结合起
来。企业负责产品销售和市场开拓,合作社组织农户按照标准
进行生产,农户则通过参与产业发展获得稳定收入。
在农产品品牌建设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