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涉民营企业执法监督
行政执法监督是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对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
作人员行政执法活动实施的监督,是纠正违规行政执法行为的重
要途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习近平
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要强化执法监督,集中整治
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
营企业家合法权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
于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强化
涉企行政执法监督”。现实中存在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
乱查封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市场公平竞争,社
会反映比较强烈,需要加以重点整治。
行政执法工作点多、线长、面广、量大,与人民群众的生产
生活息息相关,涉企行政执法是否严格公正,直接影响人民群众
切身利益和营商环境。近年来,我国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得到
强化,尤其是涉企行政执法监督取得了一定成效。2024 年 9 月,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规范涉企
执法、监管行为”。2024 年 11 月,司法部发布第一批行政执法
监督典型案例,从不同方面反映了行政执法监督的内容、方式和
具体做法,体现了行政执法监督职责的职能任务和工作特点,对
指导地方各级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和监督机构依法开展监督工作
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但总体而言,行政执法监督仍然是法治政
府建设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对行政执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还有待
进一步发挥。当前,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尤其是涉企执法监督,
应当抓住以下重点。
第一,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行政执法检查是政府履
行监管职责的重要手段,目的是确保企业遵纪守法,维护市场秩
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但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重
复检查、随意检查、程序失范等问题,不仅与构建市场化、法治
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目标相悖,也与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
活力的政策导向背道而驰,是困扰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的现实痛点。
行政检查与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具体行政行为不同,它并不直
接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企业难以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等方式维权,也未得到行政机关应有的重视。如何让涉企检查既
不过度干预企业正常运营,又不因为监督缺失而导致市场秩序混
乱,是行政执法监督要解决的一道难题。
对此,应当持续从制度约束层面构建全流程规范化检查体系。
一是做到检查清单法定化。通过制定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明
确检查主体、依据、频次和程序,对现有检查事项进行清理,该
调整的调整、该取消的取消,着力提高涉企行政检查的精准度,
切实从源头上遏制乱检查。二是推进检查程序标准化。推行“检
查前备案—检查中记录—检查后反馈”闭环管理,及时将检查结
果反馈给企业,并根据企业反馈意见改进检查工作。三是推进联
合检查规范化。打破部门壁垒,实行“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多
年来,我国经历数次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九龙治水”“多头执法”
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涉企行政检查的不规范现象仍然存
在。一些地方探索“综合查一次”改革,将多个领域检查事项整合,
企业受检频次大幅度下降。同时,探索建立跨部门检查协调平台,
通过数据共享避免多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