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 坚持走自己的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
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
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这一科学论断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
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原创性贡献,也为建设社会主
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原则遵循。
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
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意味着在认知、理念、价值取向、精神
构建等层面,挣脱了对外部因素的过度依附与盲目跟从,能够自
洽地塑造出具有个性标识又逻辑完整的精神世界与价值体系。精
神层面的独立自主对文化自信的建立与坚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关系到民族文化的繁荣与衰落,也是构筑文化强国不可或缺
的特质与内在基石。
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精神,始终深深扎根于中华文明的深厚
土壤之中。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
的精神血脉,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
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中华文明展现出突出的连续性、创
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繁
荣兴盛提供了持久而坚实的精神支柱,也为中华民族实现精神上
的独立自主提供了厚重底蕴和内在动力。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
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
难中奋起。”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是一部居安思危、履险若
夷的历史,和其他文明相比,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任何压力、
困难、挫折等恶劣条件下都能够顽强地存活下来,始终一脉相承,
且越是艰难时刻,越是有一种文化自觉和自信,体现了中华民族
独有的精神特征,凝结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追求。如孔子所
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凭此种精神,中华民族能在
各种险境中屹立无恙,愈挫愈勇。
中华文明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
陈出新,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
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
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针对这一点,习
近平总书记反复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
要有中国精神”。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与自觉自信关系到民族文化
身份的认可和重塑,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自信是国家根本利益
之一。唯有在精神上达到高度自觉与独立,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
长河中屹立不倒、勇往直前。
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
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坚持走自己的路,走符合自身国情的
发展道路。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跟在
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
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
有前途的!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贯穿这一百年
奋斗历程有一核心理念,即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
发,由中国人自主寻求答案。这种勇于探索实践、坚持独立自主
的精神,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
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党的奋斗历程中,党始终致力
于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和时代
化进程,使马克思主义以全新的面貌和姿态展现在世界舞台之上。
独立自主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也是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
积累的宝贵经验。
中国式现代化为达成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
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国际地位显著
提高。进入新时代后,我国从根本上致力于实现强起来,成就是
全方位的、开创性的。70 余年的发展不仅全面改变了中国的面
貌,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发展的进程。我国走的是不同于西方
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