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诚信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谋划XX市诚信建设工作新蓝图。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有序运转的基
石。过去,我们在诚信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
诸多新问题与新挑战。当下,我们必须以更高的站位、更严的
要求、更实的举措,推动诚信建设工作迈向新高度,为全市经
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领会诚信建设重大意义
(一)诚信是市场经济稳健运行的基石。从统计数据来
看,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信用良好的企业在融资成本上明显低
于失信企业,平均融资利率可降低XX个百分点左右。这表明诚
信能够有效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商业合
作中,企业之间的信任关系是合作成功的关键。拥有良好信用
记录的企业,更容易获得合作伙伴的青睐,拓展业务渠道,促
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在我市的各类市场交易中,因诚信缺失导
致的经济损失每年可达数千万元,这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
康发展。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硬通
货”,只有加强诚信建设,才能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
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为市场经济的稳健运
行提供坚实保障。
(二)诚信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支撑。社会诚信是社会和
谐稳定的基石。从行业调研报告可知,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
之间的诚信关系能够有效减少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
融洽。在社区生活中,居民之间的相互信任能够增强社区的凝
聚力和归属感,营造良好的邻里氛围。根据本地实际调研,在
诚信建设较好的社区,居民的幸福感指数明显高于其他社
区,社区内的治安案件发生率也较低。而一旦诚信缺失,社会
将陷入信任危机,人际关系紧张,社会秩序混乱。我们要积极
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让诚信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促进
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三)诚信是政府公信力提升的关键要素。政务诚信在社会
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和服务者,其诚信行为具有重要的示范
引领作用。从国家相关政策要求来看,政务诚信建设是政府治
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政府在制定政策、执行决策过程
中,只有做到诚实守信、依法行政,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
和支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政府在一些民生项目的实施过程
中,严格履行承诺,按时高质量完成项目,得到了群众的高度
认可,政府的公信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反之,若政府出现失
信行为,将严重损害政府形象,降低政府的公信力。我们必须
高度重视政务诚信建设,打造诚信政府,为社会诚信建设树立
榜样。
二、聚焦重点,推动诚信建设全面发力
(一)强化政务诚信建设。一是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建立健
全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确保行
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建立常态
化的监督检查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行政权力滥用、不作为、
乱作为等问题,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为政务诚信建设提供
制度保障。二是加强政策执行力度。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
调研论证,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政策出台后,各级政
府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大政策宣传和执行力度,确保政策
落地见效。建立政策执行跟踪反馈机制,及时调整完善政
策,提高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增强政府的公信力。三是完
善政务公开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拓宽政务公开渠道,丰
富政务公开内容。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
息外,政府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等信息都要依法依
规及时公开。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政务透明度,接受
社会各界监督,打造阳光政府。
(二)加强商务诚信建设。一是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引导企
业树立诚信经营理念,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建立健全信用
管理制度和信用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企业合同履行、产品质
量、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
逃税漏税等失信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二是完善信
用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
虑企业的信用记录、经营状况、社会责任等因素,对企业信用
状况进行客观评价。加强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将信用评价结
果与企业的市场准入、融资信贷、政府采购等挂钩,对信用良
好的企业给予激励,对失信企业实施惩戒。三是推进信用信息
共享。整合工商、税务、金融、司法等部门的企业信用信
息,建立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用信息的互联
互通和共享共用。打破信息孤岛,提高信用信息的利用效
率,为商务诚信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三)推进社会诚信建设。一是加强个人诚信教育。将诚信
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全方位开展
诚信教育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文化活动等多种形
式,普及诚信知识,弘扬诚信文化,培养公民的诚信意识和道
德品质,使诚信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二是完善社会信用体
系。建立健全个人信用记录,全面记录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信
用行为。加强对个人信用信息的管理和保护,确保信用信息的
安全和准确。建立个人信用评价机制,对个人信用状况进行量
化评价,为社会信用管理提供依据。三是强化行业自律管理。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社会诚信建设中的作用,引导行业协
会商会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和职业道德准则,加强对会员企业的
诚信教育和监督管理。开展行业诚信创建活动,树立行业诚信
标杆,促进行业诚信水平的提升。
(四)提升司法公信建设。一是推进司法公开透明。全面推
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执行公开,拓宽司法公开
渠道,丰富司法公开内容。通过公开司法流程、裁判文书、执
行信息等,增强司法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提升司法
公信力。二是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加强司法人员的思想政治教
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提高司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和司法水平。建立健全司法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和责任追究制
度,严肃查处司法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确保司法公正廉洁。
三是完善司法监督机制。加强对司法活动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
督,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司法监督体系。内部监督要加强上级司
法机关对下级司法机关的监督,完善司法机关内部的监督制约
机制;外部监督要充分发挥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监
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保障司法公正。
三、创新举措,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