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视角看待工程
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工程是三种不同的社会活动方式。
科学活动以发现为核心,技术活动以发明为核心,而工程活动则
以建造为核心。这三者虽各有其独特本性,但当它们与哲学相遇
时,分别催生了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和工程哲学这三个哲学分支。
值得注意的是,与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源自西方而后传入中国的
历程不同,工程哲学在 21 世纪初几乎同时在中国与欧美独立兴
起,而且中国的步履甚至早于欧美一年或数年。作为新兴的哲学
研究方向,工程哲学就是把工程作为自己研究的主要对象,对工
程活动进行哲学层面的思考。
工程,作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人们运用科技知识建造人工
物(如三峡大坝、“中国天眼”、青藏铁路工程等)的活动,是现
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相比科学技术与哲学的紧密关系,工
程与哲学的联系却长期被忽视。中西方历史上,普遍存在工程界
不关心哲学,哲学界不关心工程的传统,致使工程界和哲学界成
为两个相互隔膜甚至隔绝的领域。这主要因为,一方面,早期人
们制造和使用的工具比较简单,还没有形成自觉的、专门的工程
活动。直至近代科学技术兴起,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才逐
渐自觉地开展专门的工程活动,工程活动逐渐成为人类社会普遍
存在的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人们通常认为工程只是
科学技术的应用,本身没有什么理论,更没有自己的哲学。事实
上,工程作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具有本体地位,在工程活
动中存在着许多哲学命题,要面对和解决许多复杂问题和重大挑
战。可以说,没有工程,科学技术就无法物化或物化为人们所需
要的产品,人们就无法利用科学技术为社会造福,现代社会就无
法运转。我国学者殷瑞钰院士等人提出的“工程哲学五论”体系
框架,特别是其中的工程本体论,明确指出工程作为现实的、直
接的生产力具有本体地位,并非科学的派生品,批驳了那些贬低
工程、忽视工程的哲学观点和思想,明确主张工程创新是创新活
动的主战场。工程需要哲学,哲学必须面向工程。在理论上弄清
这个问题很重要,有助于从更深层次上认识工程的本质和地位,
也有助于从工程角度提出新的哲学问题。
工程活动与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也是人类自觉的有意识、
有目的的活动,也必然会受到当时社会主流哲学思想的影响。不
同的社会主流哲学思想会导致不同的工程理念,进而产生不同的
工程结果。在人类文明史上,人类创造了无数的工程技术成果,
只有那些符合先进哲学理念的工程技术成果得以流传,成为人类
文明的组成部分。那些与先进哲学理念相违背的工程技术成果,
已经被历史淘汰,或者迟早是要被淘汰的。以往哲学对于工程的
忽视,给人类带来了严重教训。例如,以往人们认为工程活动只
是技术性的,是工匠们的事情,哲学家和思想家们可以不必为此
操心。正是受这种哲学观念的影响,人们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