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主任在发改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全国
“两会”精神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今年全国“两会”意义非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
神开局之年、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重要时刻召开
的盛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
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这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大省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化
改革、民生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指示,与我们*市发改委的工作紧
密相关。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部门,我们肩负着重要使命。
今天,我们在此深入研讨,就是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
话精神,切实将其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接
下来,我谈几点体会。
一、深悟讲话精神,筑牢思想根基
在全国“两会”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发展的多
个关键领域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其中,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对我们深刻理解当前经济发展趋
势,把握工作重点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发改委的一员,
我们必须从思想上深刻领悟其内涵,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
基础。
(一)深刻领会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一是科技创新是推动
产业升级的关键动力。回顾历史,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带来了产业
的巨大变革。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
电力,再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技术,科技创新始终是产业升
级的核心驱动力。在当今时代,我们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
业变革的交汇期,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蓬勃发
展。对于*而言,我们拥有良好的数字经济基础,如阿里巴巴等
互联网巨头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实践土壤。我们要以科技创新为引
领,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例如鼓励传统纺织
企业引入智能生产设备,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监控和优化,提
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从而在全球产业链中迈向高端。二是科
技创新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今
天,区域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深圳凭借
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诞生了华为、腾讯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企业。*要在全
国乃至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大对科技创新的
投入。我们要积极引进和培育高端创新人才,打造一批具有国际
影响力的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如之江实验室等。通过提升科技
创新能力,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和企业落户*,增强*的经济活力和
竞争力。三是科技创新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支撑。随
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升,对高品质
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科技创新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更好
的解决方案。在医疗领域,基因检测、远程医疗等新技术的应用,
让人们能够享受到更加精准、便捷的医疗服务;在交通领域,
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减少了交通拥堵和环境污
染,提升了出行体验。我们要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民生领域
的应用,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福祉。
(二)深刻领会产业创新的根基作用。一是产业创新是实体
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命脉,是社会财富
的根本源泉。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实体经济面
临着诸多挑战,如市场竞争加剧、成本上升等。在这种情况下,
产业创新成为实体经济破局的关键。*作为制造业大市,传统制
造业如机械制造、化工等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我们要鼓励企
业加大研发投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推动传统
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例如,推动化工企业开展
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
产业创新是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途径。新兴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新
引擎,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当前,以新能源、新材
料、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蓬勃发展。*要抓住这一历
史机遇,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我们要制定完善的产业政策,加大
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吸引国内外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同
时,要加强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技术研发、
成果转化等服务。比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要支持企业开
展关键技术研发,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提升*在新能源汽车产业
的竞争力。三是产业创新是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产
业是就业的载体,产业创新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就业
结构的优化。随着产业创新的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
素质的人才,这不仅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促
进了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同时,产业创新还能够带动相关配套产
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我们要通过推动产业创新,实
现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为社会稳定提供坚实的经济
基础。
(三)深刻领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重要性。一是构
建协同创新平台是促进融合的基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需
要一个良好的平台来支撑。我们要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
间的合作,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例如,鼓励高校与企业共
建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
化。同时,要加强产业创新园区建设,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
于一体的产业创新集群。在未来科技城,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基础
设施和服务配套,吸引更多的科技企业和创新团队入驻,形成产
业创新的集聚效应。二是健全创新体制机制是促进融合的关键。
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体制机制,打破科
技成果转化的体制障碍。我们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创
新者的合法权益,激发创新积极性。同时,要建立科技成果转化
的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分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科研人员之
间的利益,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此外,还要加强科技金融
服务,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建立多元化的科技
金融投入体系。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是促进融合的核心。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主体。我们
要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
发机构。对于中小企业,我们要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和服务,帮
助他们提升创新能力。同时,要引导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
的合作,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例如,通过举办产学研对接
活动,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搭建沟通交流的桥梁,促进创新
要素向企业集聚。
(四)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是推动就业创
业是保障民生的根本。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获得收入、
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把促进就业创业作为工作的重
中之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对
吸纳就业人数多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