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两会专题党课:紧扣两会经济脉搏,
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产业升级
同志们: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2025 年全国两会胜
利召开,为国家的发展绘制了新的蓝图。两会期间,农业领域热
度持续攀升,科技创新引领农业产业升级成为核心议题之一。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
进乡村全面振兴,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作为党员,我们肩负着
推动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必须深入学习两会精
神,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积极投身农业产业升级的实践中。
一、2025年两会聚焦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一)两会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2025 年全国两会
将农业科技创新置于突出位置,从政府工作报告到各代表委员的
提案、讨论,都围绕如何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展
开。这是因为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
全、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我国农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突破传统农业
发展的瓶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质量和效益。从政策层面来看,
两会强调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培养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开展产学
研合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这一系列政策举措,
为农业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农业产业升级成为两会热议话题。农业产业升级是实
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纷纷就农
业产业全链条升级、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等问题建言献策。在产
业全链条升级方面,关注如何从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到销售各
个环节,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强产业
竞争力。品牌建设是提升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和附加值的重要手段。
代表委员们提出要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挖掘地方特色农产品的
文化内涵,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要加强农产品质量
监管,确保品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让消费者放心购买。在市场
拓展方面,强调要利用互联网、电商平台等新兴渠道,打破地域
限制,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三)“农业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与内涵。今年两会,
“农业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引发广泛关注。它是指以科技创新
为核心,通过引入新的生产要素、创新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推
动农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丰富,包括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运用生物技
术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发展绿色农业、循
环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培育新型
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等。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
择。它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农业面临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
产效率低下等问题,推动农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
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二、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为农业产业带来的变革
(一)智能农机的广泛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
能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智能拖拉机、自动驾驶
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等新型农机装备,能够实现精准作业、高效
生产。例如,智能拖拉机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和导航系统,可以
根据农田的地形、土壤肥力等信息,自动调整耕作深度和速度,
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灌溉,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还减少了资源
浪费。植保无人机则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病虫害防治任务。通
过搭载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无人机能够实时监测农作物的生长
状况,准确识别病虫害发生区域,并自动进行精准施药,大大提
高了防治效果,同时避免了人工施药对人体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
染。智能农机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更加智能化、自动化,有效
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二)农业生产的精准化与智能化。借助物联网、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术,农业生产实现了精准化与智能化管理。在种植
领域,通过在农田中部署传感器,实时采集土壤湿度、温度、养
分含量、气象等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智能农业管理平台。
平台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农民提供精准的
种植建议,如何时浇水、施肥、打药,以及种植密度、品种选择
等。在养殖领域,智能化养殖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畜禽的生长状况、
健康状况,自动调节养殖环境的温度、湿度、通风等参数,实现
精准投喂、疾病预警等功能。例如,智能养殖系统可以通过分
析畜禽的进食量、饮水量、活动量等数据,判断其健康状况,一
旦发现异常,及时发出预警,以便养殖户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养
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
(三)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完善。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
全,科技创新推动了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完善。利用区块链、
物联网等技术,从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加工、流通到销售的全
过程信息都被记录在区块链上,形成不可篡改的溯源数据。消费
者通过扫描农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就可以获取农产品的产地、
种植养殖过程、施肥用药情况、加工企业信息、检测报告等详细
信息,实现对农产品质量的全程追溯。这不仅增强了消费者对农
产品质量的信任,也促使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户更加注重农产品
质量安全,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同时,质量追溯体系的建立,也
为政府监管部门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供了有力手段,有助于及
时发现和处理质量安全问题,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四)农业产业模式的创新。科技创新还催生了新的农业产
业模式。例如,“互联网+农业”模式,通过电商平台、农业大
数据平台等,实现了农产品的线上销售和农业生产的信息化管理,
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市
场响应速度。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也日益兴
起。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将农业生产与旅
游、文化体验相结合,丰富了农业产业的内涵,增加了农民的
收入来源。例如,一些地方利用乡村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资源,
开发了采摘园、农家乐、民俗博物馆等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
客前来观光旅游,既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又推动了乡村文化
的传承和发展。
三、党员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带头学习农业科技知识,提升科技素养。党员要发挥
先锋模范作用,首先要带头学习农业科技知识,提升自身的科技
素养。要积极参加各类农业科技培训、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主
动学习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
应用,了解农业科技创新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通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