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司法局副局长在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司法局副局长在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 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在全国“两会”胜利召开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指 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司法行政系统的一员,我们肩负着法治建设 的重要使命,更应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结合学习感悟和工作实 际,谈几点体会。 一、深化思想认识,领悟精神实质 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我们把握时代脉搏、 找准工作方向的关键所在。这不仅关系到我们能否准确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更关 系到司法行政工作在新时代能否取得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稳政治方 向。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在司法行政工作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我们 的根本原则。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 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制定政策、开展工作时,时刻以党的政策方针为指 引,确保司法行政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要加强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 绝对领导,将党的领导贯穿于法治建设、法律服务、执法监督等各个环节,确保党 对司法行政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领导,让党的旗帜在司法行政领域高高飘扬。二 是学深悟透理论内涵,提升政治素养。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 上的清醒。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 治思想,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通过集中学习、 专题研讨、个人自学等多种方式,持续深入学习,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将理论学习 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不断提升政 治素养,增强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确保司法行政工作在正确的理论指导 下稳步推进。三是增强政治敏锐性,严守政治纪律。司法行政工作关乎社会公平正 义,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我们要时刻关注 国内外政治形势和社会动态,准确把握司法行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 战。对可能影响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问题,要及时发现、提前预警、妥善处理。 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令行禁止,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工作纪律,不做有损党和政府形象的事,不说不 利于团结稳定的话,以实际行动维护司法行政队伍的良好形象。 (二)把握发展大局,明确责任担当。一是服务经济发展大局,提供法治保 障。经济发展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司法行政工作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大局,充 分发挥职能作用。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知识产权保 护,为企业创新成果保驾护航。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 击侵权行为,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方面,提供法律咨询和政策支持,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加 强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依法打击不正当竞争、合同诈骗等违法行为,为经济发 展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二是助力区域协同发展,促进资源共享。区域协同发 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司法行政工作要积极参与其中。在长三角一 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加强与其他地区司法行政部门的协 作交流,实现法治资源共享、执法协同。建立跨区域的司法协助机制,共同处理跨 区域的法律事务,提高司法效率。在对口帮扶工作中,发挥司法行政优势,为受援 地区提供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服务,助力受援地区提升法治水平,促进区域协调 发展。三是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稳定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 提,公平正义是司法行政工作的生命线。我们要加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完善多元 纠纷解决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作用,将矛盾纠纷化解 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法律援助工作,为经济困难群众和特殊案件当事人 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加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预防 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执法监督,确 保司法行政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 正义。 (三)关注民生需求,践行司法为民。一是加强公共法律服务,满足群众需 求。公共法律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我们要不断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 系建设。加大对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的投入,完善服务网络,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全覆 盖。丰富服务内容,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等一站式服务,满 足群众多样化的法律需求。创新服务方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开展线上 法律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和便捷性。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 量和水平,让群众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二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增强 群众获得感。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 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着力解决群众在司法行政领域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在法 律援助方面,简化申请程序,扩大援助范围,让更多困难群众能够获得法律援助。 在公证服务方面,优化办证流程,缩短办证时间,提高办证效率。在矛盾纠纷化解 方面,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通过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三是推进法治宣 传教育,提升群众法治意识。法治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治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 要持续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宣传方式,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 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生动有趣的法治宣传作品,提高法 治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强对青少年、农村群众、企业职工等重点群体的法治 宣传教育,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将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 合,通过典型案例宣传,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营造良好 的法治社会氛围。 二、聚焦主责主业,推进法治建设 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肩负着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职责。我 们要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主责主业,以更高 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扎实推进法治建设各项工作。 (一)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一是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 系,夯实法治基础。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基石。我们要加强政府 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使政府立法更好地体现国家意志和人民利益。完善立 法程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增强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加强规范性文件 管理,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加强合法性审查,确保规范性文件合法有 效。建立规范性文件清理长效机制,及时清理与法律法规相抵触、不适应经济社会 发展需要的规范性文件,维护法制统一。二是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提高决策质量。 行政决策是政府管理的核心环节,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是提高决策质量的关键。我们 要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与人民群众利益密 切相关的重大行政决策,必须经过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 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加强决策合法性审查,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的 作用,确保决策合法合规。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决策执行情 况进行跟踪评估,对决策失误的,依法追究责任,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三 是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行政执法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环节,强化 行政执法监督是规范执法行为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建设,完 善监督方式,创新监督手段,实现对行政执法活动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加强对 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执法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执法行为。全面推行行政执法 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确保行政执法公开 透明、合法规范。加强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规范执法 行为,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促进司法公正高效。一是完善司法责任制,明确权 责边界。司法责任制是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完善司法责任制是促进司法公 正高效的重要保障。我们要明确司法机关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 全司法人员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做到权责统一。加强对司法人员的监督管理,建 立健全司法责任追究制度,对司法人员在司法活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依法依规 严肃追究责任。完善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提高司法人员的职业尊荣感,确保 司法人员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二是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高司法效率。司法资 源配置的优化是提高司法效率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根据案件数量和类型,合理调配 司法资源,确保司法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对简单案件适用简易 程序、速裁程序,提高审判效率。加强司法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技术,提高司法办案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司法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完善司法机 关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加强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环节的衔接,提高司法效 率。三是加强司法人权保障,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司法人权保障是司法公正的重 要体现,加强司法人权保障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严格落实罪 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加强对犯罪 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等的权利保障,依法保障他们的辩护权、申诉权、控告权等 诉讼权利。加强对被害人的权益保护,建立健全被害人救助制度,及时对被害人进 行救助,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建立未成年人司法 特殊制度,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 (三)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营造良好法治氛围。一是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培育 法治精神。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建设的灵魂,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是培育法治精神 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开展法治文化活动,营造 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 化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等,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 陶。创作优秀的法治文化作品,通过文学、艺术、影视等形式,传播法治理念,弘 扬法治精神。开展法治文化活动,如法治文艺演出、法治知识竞赛、法治演讲比 赛等,提高群众参与法治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 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依法治理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多层 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是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加强基层依法治 理,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推进基层自治组织依法履职,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 平。加强行业依法治理,引导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依法开展活动,加强行业 自律。加强社会矛盾纠纷依法化解,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 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提高纠纷解决的法治化水平。加强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三是加强法治宣 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法治宣传教育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加强法 治宣传教育是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的重要手段。我们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动各部 门、各单位履行普法职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格局。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 式,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法治宣传教 育的针对性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