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街道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调研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街道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调研报告 一、背景起因 城市小区是城市的基本细胞和活跃区域,也是城市基层社会 治理的重要领域,迫切需要加强小区党的建设,把坚持和加强党 的全面领导贯穿于城市小区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各方面和全 过程。 **街道地处**省**市**区中部,占地*.*平方公里,辖区总 人口约*.*万(其中常住人口约*.*万、流动人口约*.*万)。下辖* 个社区*个小区,设*个基层党组织,共有党员*名。辖区设一级 网格*个、二级网格*个、三级网格*个,配备网格员*名。在*个 小区中,有*个为单位宿舍,*个为*户以下或*栋以下的中小型新 村公寓,具有“三少三小”的特征,即“楼栋少、居民少、党员 少,阵地小、空间小、物业小”,存在邻里间凝聚力不强、开展 活动空间不足、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近年来,街道党工 委立足辖区“小楼”实际,坚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居民自治 自管,探索出以小治大、以治促兴的“小楼治理”经验,不断凝 聚邻里温情,打造党建引领下的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基层治理 大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聚焦组织建设 一是完善组织体系。建立“党支部+物业+自治组织+共建 单位”四位一体的小区治理组织架构,完善“社区—网格—小区 —楼栋”四级“近邻党建”组织体系,增强党组织在小区自治中 的战斗堡垒作用,完善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实现 “党建有引领,共治无缺位”。各个小区在街道党工委的统一部 署指导下,试行“楼道”党建,以党员带头、邻里互动、部门参 与的方式积极参与党建活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小区微治理,将 邻里自治的思路有效融入基层治理工作当中。二是创新组织模式。 健全“一人参与,多方共建”的组织新模式,将党组织的服务触 角延伸到小区治理的“神经末梢”,由小区书记带头,引导退休 党员、在职党员亮出身份,以党员“牵丝线”串联小区楼上楼下, 为小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党员自荐、居民推荐的形式推选 出贴心、公认的党员楼栋长,通过包片联系住户的方式,协同推 进物业费收缴、居住环境治理、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把改善小 区环境作为提升居民凝聚力、归属感的重要抓手,党组织牵头策 划小楼氛围提升方案,主动对接上级党组织申报有关项目。三是 发挥组织引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 事”活动。由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协调推动,助力老旧小区 实施旧屋改造项目,鼓励党员带头对楼道进行清洁打扫、广告清 理,主动参与项目施工的过程监督,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改善 小区环境;加强小区物业建设,立足居民的实际需求和意愿,通 过公开招投标、民主协商、投票表决等方式,选定物业公司并与 之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定期对小区物业服务开展评价,有效提升 物业管理水平。 (二)聚焦阵地建设 一是抓实阵地建设。合理规划各小区现有空间资源,本着有 利于开展活动、有利于整合资源、有利于节约成本的原则,注重 场所空间“一点多用”“共享共用”,积极利用小区楼道亭阁、花 园小站、宣传展板、信息公开栏等载体,对小区的设施、功能布 局和氛围营造等进行统筹规划,全面开展氛围布置,不断提升党 建阵地氛围,以点带面推进社区小楼道大文明微治理,提升“党 群一家亲”的服务意识和归属感。二是打造实体服务。通过打造 “议事亭”驻点开展服务,引导居民参与小区治理,逐步把小区 党群服务点打造成为民主治理、便民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性站 点,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小楼式”党建工作模式。积极发挥 各小区退休老党员的作用,牵头成立“老人会”“夕阳守卫队” 等,邀请居民认可度高、为人正派的热心老人共同参与,在议事 点组织邻里共聚商议,针对小区居民杂物堆放、围地种菜、违章 搭盖等“老大难”问题进行协商交流、合力劝导,为小区有序自 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三是丰富虚拟载体。用好信息化服务平 台,活用“社区身边事”“掌上社区”“党建超市”及楼宇微信群 等平台,利用网络的讨论、互动、评论、分享等功能,实时发布 惠民资讯或志愿服务消息,常态化推送“微心愿”结对帮扶、在 职党员进社区、心理咨询辅导、纠纷矛盾调解等主题信息,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