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举直错诸枉,则
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例文】孔子将“举贤才”列为为政要点之一,认为“举直
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想要从根本上实
现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务必要选拔贤能之人,百姓就会迁善
日进,国家就能凝聚力量,最终实现国富民强。(中国纪检监
察报《得贤者胜 自强者兴》)
【典故】出自春秋时期孔子《论语·为政》,哀公问
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
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释义】意思是,提拔正直的人,安置在邪曲的人之上,人
民就服从;提拔邪曲的人,安置在正直的人之上,人民就不服
从。
【赏析】古人讲,“身贤者,贤也;能进贤者,亦贤
也。”意思是,凡正直之人必以国家、社稷为重,举荐品德高
尚的人,且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纵观历史,我国古代既有文
王渭水访贤、周公吐哺礼贤、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
求贤的美谈、也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悲叹。正如贾谊在
《新书》中所言:“渚泽有枯水,而国无枯士矣。故有不能求
士之君,而无不可得之士。故有不能治民之吏,而无不可治之
民。”历朝历代并不缺乏贤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