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扎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省的实施方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扎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省的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 推动教育强省建设再上新台阶,现提出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 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XXXX”具体部署,坚持党对教育 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 类教育的生命线,激活教育领域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 实施“八大工程”,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与科技创新 强省、人才强省的协同配合,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 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到 2035 年,基础教育战略基点有力夯 实,职业教育适应性显着增强,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充分发挥,全 民终身教育体系持续优化,高质量教育体系基本建成;人才自主 培养质量全面提高,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有效,全面建 成教育强省,全面形成学习型社会,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实施立德树人铸魂工程 (一)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 育人。 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 用好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学生读本》,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概论”课,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 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面实施“时代新人铸魂 工程”。加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大思政课”建设 工作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实施大中小 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项目,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强化课程 育人功能。全面推进高等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扎实建 强学校思政工作队伍,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学科体系、教 材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 育,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提高网络育人能力, 扎实做好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二)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 践教育各环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加强爱 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育、宪法法治教育、国防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 齐开足体育课,加强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 务。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按规定开好艺术相关课程,注重发挥 各学科美育功能,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培养学生审美和 人文素养。规范大中小学劳动课程开设,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 动、尊重劳动,强化粮食安全教育。开展青少年读书行动,推 进中小学“书香校园”建设。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 三、实施基础教育提质工程 (三)扎实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支持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优化 普惠性资源结构,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积极发展学 前特殊教育。严格幼儿园准入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健全全覆盖 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落实安全管理制度。遵循幼儿身心发展 规律,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实施乡村幼 儿园质量提升行动。 (四)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完善政府主导、覆盖城乡、与常住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 共教育服务体系,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深入推进全口径全方 位融入式结对帮扶,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区域协调、校际互补、 群体共享的教育格局。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强化课堂主阵 地作用,加强教研支撑,坚持教学相长,注重素养导向、学科实 践、综合学习、因材施教,加强课程实施监测,科学统筹不同年 级不同学科作业量,深化巩固学科类培训治理成果,全面规范非 学科类培训行为,强化全流程监管,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和课后服 务质量,在持续深化“双减”工作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加强实 验教学。扩大特殊教育资源,推进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建设, 促进普惠融合发展。 (五)全面促进高中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 强化市域统筹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推进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 升行动计划,实施托管帮扶工程,推动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 建设。开展县域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试点。大力发展综合 高中,有效实现职普融通。构建全面培养体系,发展学生的核心 素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心理、学习、生活、生涯 规划等方面的指导,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 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四、实施职业教育培优工程 (六)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 加强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和政策供给,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 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健全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形成与市场需 求相适应、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 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升学与就业并重,巩固专科高职教育的主体地 位,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 (七)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 鼓励各地区各职业学校积极盘活存量资源,调整配置方向, 加大投入力度。加强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聚焦现代制 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专业领域,打造一批核心课程、 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推进专业教学资源库、虚拟仿 真实训基地等建设。实施技工教育“强基培优”计划。 (八)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 坚持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需求、服务制造业“五大提升行动”需求,深化产教融合,促进 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加快区域产教联合 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推进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产教融 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工作。实施专项培养计划,订单式培养急需紧 缺的高技能人才。 五、实施高等教育创新工程 (九)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 优化高等学校布局和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加快建成与国家战 略需求、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