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e 治理”模式的调研报告:深化城市基
层治理的有益尝试
近年来,XX 区树牢“党建+互联网”工作理念,围绕推动
基层减负增能,坚持数字赋能,在东街道、西街道、东山街道试
点打造“XXe 治理”信息化平台,探索形成了互联互通、协同
共治、多网合一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有力提高了基层社会治理能
力和水平。相关做法入选人民网、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XX 年创新社会治理推荐案例。
一、主要做法
(一)搭建“云”上平台,构建社区治理中枢。将智慧化手
段与传统治理模式相融合,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将社区小区(网
格)内人、地、物、事、组织等各类数据整合录入“e 治理”平
台,实现对社区小区(网格)全方位、数字化展示。采取线上报
事转派、线下受理处置,社区工作由“单兵作战”拓宽为“智能
参与”,构建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小区(网格)党组织为主
导,居民群众为主体,驻区单位共同参与的线上管理体系。发挥
大数据优势,创新“一岗通办”工作模式,推动 972 名社区工作
者常态化下沉 292 个小区(网格);开展“红色串门 暖心敲门”
行动,逐楼逐户采集小区(网格)基础信息,充实“e 治理”平
台数据库。依托掌上平台,融合贯通线下 75 个社区党群服务中
心、XX 个小区(网格)党群服务站,提供功能室一键预约、在
线导航功能,为社区居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休息、活动提供
便利。
(二)凝聚“云”上合力,汇聚治理多元力量。社区党组织
采取线上招募,积分管理的方式,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服务,
融合基层治理“智”治队伍。实施“志愿+积分”兑换模式,通
过线上打卡获取志愿积分,兑换区党群服务中心“夏令营”及书
法、绘画课程,形成爱心“储蓄”与奖品“兑换”的志愿者反哺
机制,激励更多志愿者走进社区、服务居民。开展线上“随手拍”
活动,建立问题“发现—反馈—激励”机制,引导新就业群体争
当治理“五员”先锋,变身流动“哨兵”、移动“探头”。发挥
129 家驻区单位作用,列出“需求、资源、项目、个性”四项清
单,确定双向认领、实现双向服务,推动形成“街道吹哨,部门
报到”的闭环管理。健全高效平急转换机制,采取“后台一键发
布、线下自主参与、人员灵活管理”方式,完善“三报到”工作。
(三)打造“云”上服务,提升基层治理质效。构建基层
“智”理新常态,加快推动社区减负赋能。建立“楼栋—小区
(网格)—社区—街道”分级调处机制,实现“小区(网格)报
事—分类转办—问题处置—核查结案”清单式、闭环化流程处置。
线上利用“e 治理”平台收集意见,线下推广“流动办公桌”“雷
云说事拉理”等调处模式,网格员“自下而上”信息上报,社区
管理员“自上而下”任务派单,小区(网格)党组织“前后左右”
协调处置,推动了车辆乱停乱放、下水管道堵塞、垃圾不及时
清理等问题的解决。对社区网格内各类数据进行动态管理和维
护,及时精准掌握独居老人、伤残人士等重点人群情况,实现信
息数据一键可查、精准筛选。
二、存在问题
一是数据采集有难度。部分社区范围大、小区多、人口密度
高、居民流动性强,信息采集、更新存在一定困难。部分居民对
采集工作不够配合,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受一定影响。与城管
(智慧城管)、综治(平安淮北)等部门智慧化信息平台尚未实
现共享互通,数据壁垒依然存在。
二是居民参与度不高。为方便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东街道、
滨河社区相继推出了“东街 e 睦邻”“红动滨河”等微信小程序,
但推广使用情况不够理想,一些居民特别是老年人仍习惯于传统
见面式的报事方式。
三是应用机制不完善。未将“e 治理”平台使用与“一岗通
办”等重点工作相结合,在督促社区工作者常态化下沉小区(网
格)进行常态巡查、问题发现等方面尚未形成闭环。同时,未能
根据线上报事情况深层次挖掘问题产生根源,对社区治理中的短
板弱项缺乏精准分析和科学研判,在助力社区精细化、精准化治
理方面还有差距。
三、对策建议
(一)统筹整合数据资源。以实现提网知况、提人知事、提
事知情为目标,推动“e 治理”平台与城管、综治等部门信息平
台互联互通,加快人社、卫健、司法、民政、残联等信息资源录
入,结合社区“一岗通办”工作开展,推动社区工作人员常态化
上门走访,重点采集社区“一老一小”、孕产妇、有基础疾病患
者、居家治疗人员、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信息,进一步完善平台数
据信息。充分运用信息,及时将重要信息数据反馈至相关部门和
社区工作人员,特别是对辖区潜在风险和安全隐患主动预警,及
时精准处置,实现社会风险有效防控。在做实三个试点街道“e
治理”平台基础上,推动建立 XX 区区级“e 治理”平台,并在
全区渐进式推广使用。
(二)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加大“e 治理”平台推广使用,
拓展服务内容,吸引和激励群众参与基层治理,让群众习惯线上
报事反映,网格员接单线下调处,实现问题纠纷源头治理、提前
预防、应急处置。推行积分制管理,把居民日常行为量化为积分,
用表现换积分、用积分换物品,实现“小积分”撬动“大治理”,
换取“大能量”。通过整合资源、联动共享,将“流动办公桌”
“办公晨摊”“来赶集吧”等服务载体,拓展为“e 治理”平台
线下收集问题的渠道,把办公桌搬到广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