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教育:党纪教育是什么
根据计划安排,今天,我以“党纪教育是什么”为题,上一
次党课。前不久,我们组织“正风肃纪、警钟长鸣”警示教育图
片展,办公楼大厅摆了两周,无论是集体组织去,还是个人随
意看,相信大家看过了、学习了。图片展分政治纪律、组织纪
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六大板块,每
个展板又分基本情况、处理情况、教育启示三个部分,全是案
例、图文并茂,警示效果不会差。其实,这次图片展是党纪教
育,前期我们各级都搞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宣
讲,也是党纪教育,那么党纪教育是什么?我讲四句话,作一个
简要提示。
第一句话,党纪教育就是身份警醒
是人,就得面对生老病死、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就得面对
天地日月、春夏秋冬、柴米油盐、锅碗瓢盆。人在各自的世界
里,绝对都是主角,每天都在直播。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第一天
起,就在有意识、无意识回答“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将要成
为什么样的人”这样一道开卷题,也正是在这一人生历程
中,有了身份定位、角色划分,以及千差万别的众生相。正如
世上没有完全一样的树叶,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我小的时
候,父母很少让兄弟姐妹闲着,无论男、还是女,无论天晴、
还是下雨,无论年龄大、还是年龄小,不是干这,就是干
那,儿时的记忆就是,活是干不完的,抱怨家长交待的事,真
是没完没了,好不容易把这件事刚干完,家长马上就会安排下
一件事,决不会让自己闲下来。那个时候,自己多少羡慕那些
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小孩,基本处在无人管、无人问的状
态。现在想来,这可能就是朴素的无政府主义思想苗头,尽管
这种思想苗头,肯定不对,但被人管久了、管严了、管烦
了,如果抵触情绪越来越大、教育引导又跟不上,就很有可能
走向无政府主义,甚至成为无政府主义者。小孩子嘛,自己那
点小心思,特别是有了牢骚、抱怨,哪能逃过父母的眼睛。父
母就给我们讲,那些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小孩,是些什么
人?!要么是父母早死的人,要么是“有爹娘生、没爹娘养”的
人,要么爹娘去世,最大的哥哥或姐姐,还撑不起门面、不能
当家理事的人家。你们往往看到的是,他们无人管、无人问的
时候;往往羡慕的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你们看见
过没有,他们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时候?他们住的虽然在一个
屋檐下、还有一个家的样子吗?你们想没想过,他们这样下
去,今后长大了、成人了咋办?能撑起门面、当家理事吗?女孩
子好说,嫁出去了事,男孩子怎么办,有哪家的姑娘能看上
他?家是什么,家就是小的时候有人疼、有人爱,有人管、有人
问,活出个人样来、长成个大人来。实事求是讲,一代人总得
打上这一代人的烙印,有着这一代人不可替代、难以复制的经
历和体验,父母的一些想法和愿望,不一定能跟上趟,也不一
定就对。但必须看到,不是自家的孩子,谁会这么用心、这么
真心;如果是邻居家的孩子,提醒两句、关心两句,算做善
事,能不能听进去,全凭他自己的造化。就像以前有个老领导
讲,现在自己在这个位置上,选人、拿预案,一年就那么几
次,大量的工作还是管好人、教好人,看到、听到我们干部的
一些事情,提醒几句,甚至批评一通,都是本分,职责使
然,好听、不好听都得讲,别人想听、不想听都得讲;今后退
下来了,听到、看到什么事,讲还是不讲,就看情分了,全凭
处得怎样。尽管我们常讲“世上还是好人多”“人心都是肉长
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并不是每个人每时每刻,都
有精力、有心情,去管所谓该管的事。其实,我们党就像一个
家、一个革命的大家庭,既然入了党的门,就要成为党的
人,我们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在党
这个革命大家庭里,既有人疼、有人爱,也有人问、有人
管,大家千万不要嫌烦,更不需抱怨,因为这是一种身份象
征,是一种政治待遇,如果我们没有共同的政治理想、没有共
同的事业基础、没有共同的精神家园,真就不会、也不用多此
一举。这种政治身份、政治待遇,“不要失去了”,才知道珍
惜。作为中共正式党员,我们都宣过誓,宣誓是资格,是待
遇,也是身份确认、身份警醒;我们本人按时足额交纳党
费,并在《党费登记本》上签好字,这也是身份确认、身份警
醒,党费对于在野党很重要,以此维持基本运转,对于执政党
来说,有了执政资源,境况大不一样,为什么还是强调本人交
党费、足额交党费、按时交党费,道理就在于此,强调身份确
认、身份警醒;我们机关党员每3个月、基层党员每两个月,至
少向党支部或党小组汇报一次思想、工作情况,党支部或党小
组有统一安排,就按安排办,如果没有安排,或者集体组织汇
报有事没参加,党员就要主动向组织汇报,这也是身份确认、
身份警醒;这一次选拔提任后,许多新调整到位的干部,重温
入党誓词,也是身份确认、身份警醒;党员领导干部过双重组
织生活,有些内容即使重复参加,也不是坏事,也是在提醒大
家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普通党员,必须按要求参加基层党组织
的有关活动,不得无故不参加。党纪教育第一位的是,提醒我
们在座各位,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这个身份不能忘了、丢
了,只能干与这个身份相符的事,至少方向、目标是一致
的,与党同心、与党同行,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共产党员,而不
做徒有其名的“挂名”共产党员,让群众指着鼻子、戳着脊梁
骨说“这是混进党内的假党员、败类”。党纪教育,第一位要
解决的就是,我们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
责是为党工作,自己进了组织的门,就要常用党员的样子靠镜
子,只有自身腰板硬气,像个党员的样子,才没人在背后指指
点点、说三道四,也才会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
第二句话,党纪教育就是殷切期盼
我们有的同志可能会问,党纪教育往往比较庄重、肃静,要
么去监狱,听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看服刑人员起居场所,高墙
铁门,戒备森严;要么看展板,就像前不久搞的廉政教育那
样,全是锒铛入狱、撤职处分的人员,不是穿服刑人员的服
装,就是戴着手铐,或者是低下头、流着泪;要么去纪念馆、
烈士墓,花篮花圈、图片图解、雕像雕塑、墓地墓碑;要么听
大课,换汤不换药的说教,不是六七个“禁止”,就是八九
个“严禁”,或者是十来个“绝不允许”,背不完的应知应
会,抄不完的笔记作业。一听说搞教育,就摇头,提不起神
来,更别说什么纪律教育,感到压根就没把人往好处想,只要
到了现场,就会头皮发紧,再也舒展不开来。果真如此吗?我只
能说,既对,又不对。说“对”,是指教育形式,大多如
此,有的单位可能丰富些,有的单位可能简单些,大同小
异,也就那些吧。说“不对”,是指教育动机,教育的本意绝
对不是禁锢、不是束缚、不是压抑,除非别有用心、剑走偏
锋、狂妄膨胀的邪教,才会把人骗到画地为牢、一叶障目、捆
住手脚的危险境地。党纪教育不是“不把人往好处想”,而是
用正反两方面的教材,把党员的精神境界往高处提领,唤醒大
家的思想觉悟,让我们每位同志成为真正意义的、名符其实的
共产党员。只要是正常意义的教育,一定倡导民主与科学,启
发人的心智,修炼人的素质,让人看到希望、变得更好。我个
人认为,教育有启蒙的功能,这个启蒙,一是常规意义上的启
蒙,谁都有小的时候,贪顽成性、没有分寸,不辨是非、不知
善恶、不懂进退,蒙昧、混沌、无知,需要教化、点化、开
化,父母对小孩、老师对学生,最起码的责任就是启蒙,教育
小孩、学生,睁眼看社会,清醒看世界。二是融入社会后的启
蒙,谁都有成人的时候,面对各自所处的那个世界,一切是那
么新鲜、那么现实、那么生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有笑脸
拉你上船、狠心推你下水的人,有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包藏祸
心的事,有时话糙理不糙,有时一步错、步步错,有时看似机
会来了、实则诱惑多了,有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
村。人世,又叫尘世,步入社会,就沾上灰尘。眼睛看到的东
西,可能并不真实;让人心血来潮的,可能并不久远。要把我
们眼前这个世界的风云变幻看准、看清、看透,保持一份清醒
和定力,这是极不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启蒙,这个蒙就不是
小时候蒙昧的“蒙”,而是进入社会后受到蒙蔽的“蒙”。正
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讲,我们看世界,不能被乱花迷
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
望。比如,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组织原则,许多同志对这一
根本制度理解不深不透,断章取义,只讲对自己有利的一
面,甚至到了各讲各的话、各唱各的调的地步,甚至到了只要
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的地步。这些年只要党员领导干部搞
培训,就要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辅导,陈云同志“没有民主,干
不好事;没有集中干不成事”这句话,简单而又深刻,是不是
深入浅出、浅显易懂,这就是启蒙。我们学文件,不能一看而
过、一听了之,要能抓得住纲目、看得清信号,这也是实实在
在的成长。还有一个认识误区,总感到纪律就是收拾人、守底
线,但其实大家都学过各类法规文件,通常里面有奖励、有处
分,同时强调纪律是建立在政治自觉基础上的,其实,这就是
希望大家远离底线、远离处分,尽可能更加优秀、更有尊严。
我们全体党员都是党的孩子,没有比党更盼我们好的。开国少
将张玉华讲的好,“我有三个妈妈,生我的母亲,养我的人
民,育我的党”。我们开展党纪教育,归根结底,是党盼我们
好,盼我们保持先进性,能够走得更稳、更远、更好。党纪教
育必须长期坚持、久久为功,贯穿我们各级管党治党的全过
程。自私就意味着渺小,党纪教育就是让我们每位党员提升格
局和境界,从“小我”走向“大我”。
第三句话,党纪教育就是特别爱护
谈到特别爱护的特别,我想讲一个“差一天也不行”的故
事。1948年,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与刘思齐恋爱了,考虑到
自己27岁了,想早点解决婚姻大事,就找到父亲那儿,说说自
己结婚的事,期待着能得到父亲的同意。毛泽东正在批阅文
件,问“思齐多大了”?毛岸英回答“18岁”。“周岁虚
岁”,毛泽东的眼睛盯着毛岸英。“虚岁,可能差不了几个
月……”眼神与父亲的眼神相碰,他显得有些局促。“差一天
也不行。我这里忙,你去吧。”毛泽东转过头,继续看文
件。“差一天也不行?”毛岸英沮丧地走出毛泽东的住处,但是
他并没有放弃尽快结婚的念头。一天,毛岸英和刘思齐一起来
到毛泽东的住处,他们想说服父亲能够同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