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县委副书记在县农业农村局干部作风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县委副书记在县农业农村局干部作风建设大会 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农业农村局干部作风建设大会,既是贯 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 也是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求的务 实举措。作为分管“三农”工作的县委副书记,我深切感受到, 农业农村工作点多面广、任务艰巨,干部作风直接关系到政策执 行效果、群众获得感和乡村振兴成色。下面,我围绕“转作风、 强担当、促振兴”主题,从“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清醒正视作风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精准发力推进作风革命、健 全机制确保作风建设常态长效”四个方面,与大家交流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 自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主战场”,农民是共同富裕的“重点群体”。当前,我县“三农” 工作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一方面,粮食安全、产业振兴、 乡村建设等任务繁重;另一方面,部分干部存在“躺平心态”“浮 躁心理”“本领恐慌”等问题,作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不 完全适应。 第一,作风建设是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检验。习近平总 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 务”。党中央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中 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的作风直 接关系到党中央决策部署能否“一竿子插到底”。比如,在耕地 保护工作中,如果干部对乱占耕地建房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就是政治上的“两面人”;在惠农政策落实中,如果截留挪用补 贴资金,就是与党中央离心离德。 第二,作风建设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抓手。当前,我县农 业农村发展面临“三重压力”:一是产业转型压力,传统农业比 重偏高,农产品附加值低;二是要素制约压力,资金、技术、人 才向乡村流动不足;三是群众期待压力,农民对改善生产生活条 件、增加收入的愿望迫切。破解这些难题,靠的就是干部“撸起 袖子加油干”的作风。去年,我县的茶叶产业因干旱减产,正是 农技干部连续三个月蹲点指导,才将损失降到最低,这就是作风 力量的生动体现。 第三,作风建设是赢得群众信任的根本途径。“金杯银杯不 如老百姓的口碑”。在脱贫攻坚期间,我们的干部走村入户、结 亲连心,赢得了群众赞誉。但近期个别地方出现“惠农政策落实 打折扣”“农村厕所改造摆样子”等问题,说到底还是作风出了 问题。乡村振兴不是“盆景工程”,而是“民心工程”,只有用真 抓实干的作风,才能换来群众的真心拥护。 二、清醒正视作风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危机感和 紧迫感 近年来,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 教育,全县农业农村系统干部作风总体向好,但对照新时代新要 求,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存在“躺平式”不作为现象。有的干部缺乏进取精神, 认为“农业靠天吃饭”“乡村振兴是长期任务”,存在“等靠要” 思想。比如,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个别乡镇以“地形复杂” “资金不足”为由,项目进度滞后;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时,满 足于完成数量指标,忽视质量提升。这种“躺平心态”贻误的是 发展时机,损害的是群众利益。 二是存在“官僚式”乱作为倾向。有的干部脱离群众,习惯 坐在办公室拍脑袋决策。比如,在产业规划中搞“一刀切”,要 求所有乡镇发展同一产业,忽视地域差异性;在技术推广中搞 “强制摊派”,不顾农民意愿推广新品种。这种“官僚主义”背 后,是缺乏调查研究的懒政思维。 三是存在“功利式”假作为苗头。有的干部热衷搞“材料出 政绩”,把精力放在总结汇报上,而不是解决实际问题。比如, 在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中,过度追求“视觉冲击”,忽视产业支 撑;在数字农业推广中,重设备采购轻实际应用。这种“假作为” 本质是形式主义的变种,必须坚决纠治。 四是存在“特权式”微腐败风险。有的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 利,在惠农补贴发放、工程项目招标中“吃拿卡要”。去年,我 县查处了 2 起村干部截留扶贫物资案件,虽然金额不大,但影响 恶劣。这些“微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