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切实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切实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基础研究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提升基础研究能力摆在更加突出 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基础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一 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基础研究发展规律,指明了做好基础 研究这篇大文章的方法路径。2024 年 6 月 24 日,习近平总书记 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进一 步强调,“我们要建成的科技强国,应当具有居于世界前列的科 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拥有强大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持 续产出重大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 全面加强基础研究、推进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强大的基础研究是科技强国的基本要素 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 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 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科技创新的根基和底座。 科学体系是包括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在内的内涵丰 富而又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基础研究是为了扩展人类对自然界 和社会规律的认识而进行的科学探索和理论研究,是从未知到已 知、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开创性研究,处于创新体系的最底层、 科研链条的起始端,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和先导,具有奠基性和引 领性。基础研究一旦取得重大突破,将极大拓展人类认识世界的 边界,极大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科技事业的进步,都能 从基础研究的突破中找到逻辑原点。 基础研究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科技创新为 核心要素。基础研究通过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和科学原理的突破, 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和技术源头供给,是新 质生产力的策源地。作为科学探索的源头,基础研究不仅是技术 突破的基石,更是产业变革的底层驱动力,既为技术突破提供理 论支撑,又为产业升级注入持续动力,通过“理论突破—技术转 化—产业升级”的链条,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 展提供新动能、开辟新赛道。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纵观科技发展史,那些成为科技 强国的国家,无不依靠强大的基础研究。基础研究进步往往带来 颠覆性技术革命,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当前我国一些关键领 域的“卡脖子”问题,其根源就在于基础研究跟不上。只有在基础 研究领域取得突破,形成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成果,才能在国 际科技竞争中占据战略主动,为建设科技强国这一伟大系统工程 提供充足的源头供给。 二、清醒认识我国基础研究面临的挑战 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我们走出了一条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之路,我国基础研究整体水 平迈上新台阶。在顶层设计方面,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 破立并举、守正创新,不断完善基础研究制度体系。在成果产出 方面,成功组织一批重大基础研究任务,在量子科技、材料科学、 物质科学、生物科学、空间科学、人工智能等基础前沿方向产出 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国际论文发表量、高被引论文数、国际专利 申请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至第 11 位。在 科研条件支撑方面,建成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各类国家级科 研平台、重点实验室等不断优化升级。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基 础研究人才队伍特别是高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许多海外高层次 人才回国工作,一大批本土自主培养的优秀青年科学家脱颖而出。 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正在从“点的突破”迈向 “系统能力提升”,部分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向“领跑”的 历史性跨越,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的底板 不断加固、短板不断补齐。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对标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要求,我 国基础研究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投入力度不足。我国基础研究 经费投入持续高位增长,2024 年达 2497 亿元,占全社会研发经 费的比例为 6.91%,但与主要发达国家 12%—23%的比例相比仍 有明显差距,且企业投入在我国基础研究总体投入中占比偏低。 二是重大原创性成果偏少。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 《2024 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截至 2024 年 7 月,中国的 热点论文数为 2071 篇,占世界总量的 48.4%,世界排名保持第 1 位;但 2023 年《科学》、《自然》、《细胞》三大科技期刊共刊登 论文 5907 篇,其中中国论文 395 篇,仅占 6.7%。三是鼓励原创 研究的科研环境有待优化。目前,具有国际影响力、能聚集国际 顶尖科学家开展原创研究的科学中心较少;适应基础研究长期性、 不确定性、探索性发展规律,有利于产出重大原创成果的考核评 价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四是对科技人才队伍特别是顶尖人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