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专题研讨会发言: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专题研讨会发言:以强烈的使命担 当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同志们: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 的理论总结,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下面,围绕学 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结合工作实际,我谈几点体会,以供同志们参考。 一、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是我们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的新升华。学习贯彻习 近平文化思想,对于我们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 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一是学深悟透“为什么”,增强学习贯彻的思想 自觉。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 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从全局和战 略高度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展开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取得 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思想保证、舆论 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是在这样的伟大实践中孕育而 生,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 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我们要深刻认识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思想自觉,不断提升文化自信 和文化担当。二是学深悟透“学什么”,把握学习贯彻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文化思 想视野宏大、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涵盖了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为 我们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 的核心要义,深刻把握其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把握其关于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重要要求,深刻把握其关于建设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文化思想上来。 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认真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深入 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三是学 深悟透“怎么做”,提升学习贯彻的能力水平。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关键是要学 以致用、知行合一,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我们要坚持理论 联系实际,紧密结合本地本部门工作实际,找准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切 入点和着力点,切实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到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 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 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掌握文化建设 的实际情况,研究解决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二、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 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 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 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 文明”。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 要论述,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我们要加强文化遗产 保护利用,加大对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村落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强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要加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利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 化采集、存储、展示和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文化遗产的价值。要推动文 化遗产与旅游、教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教育课 程,让文化遗产成为人们感受历史、体验文化的重要载体。二是推动优秀传统文 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新”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 流长、博大精深,但也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和 人民的期待。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实践,对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 形式。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价值理念,如“天人合一”的宇宙 观、“天下为公”的政治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知行合一”的道德观等,将其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要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艺术表现形式,打造一批具有 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 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加强文化交流互鉴,让中华文化“走”出去。文化交流 互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展示国家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 要途径。我们要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互鉴,积极吸 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要加强对外文化传 播,创新对外传播方式和手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 立体、全面的中国,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文化治 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三、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 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习近 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 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事 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论述,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 荣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一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公共文化服务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是 实现文化公平的重要体现。我们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为 重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要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 设,加大对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优化设施 布局,提高设施利用率。要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 活动,如文艺演出、展览展示、文化讲座等,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 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数字文化平台,提供 便捷高效的文化服务。二是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化 产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