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五四青年节演讲会上的演讲稿:白
衣执甲赴青春——一名青年医生的时代答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青年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站在这里,望着台下清一色的白大褂,我忽然想起五年前那个在
住院部走廊哭红眼睛的自己。那时的我,刚结束一场12小时的抢救,看着监护仪上
逐渐平稳的生命体征,突然读懂了希波克拉底誓言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八个字
的重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医生,我们的青春或许没有聚光灯下的璀璨,却在无影
灯下、在病历本上、在与死神赛跑的每分每秒里,书写着属于医者的滚烫答卷。
一、青春是初见时的悸动,在生命的裂痕里种下希望
记得规培那年,我负责照顾一位患白血病的小姑娘小雨。15岁的她总爱盯着病
房的窗户发呆,苍白的脸上写满对未来的迷茫。第一次给她抽血时,我紧张得手直
抖,她却反过来安慰我:"姐姐别慌,我早就不怕疼了。"那天傍晚,她忽然指着窗
外的梧桐树说:"等树叶再绿起来,我想去学校看看。"这句话像一颗种子,在我心
里发了芽。
从那以后,我每天提前半小时到病房,用彩色便签纸给她画漫画版的治疗流
程,把枯燥的用药知识编成顺口溜。当她第一次主动问我"今天学什么"时,阳光
正好穿过纱窗,在她睫毛上跳动。三个月后,小雨顺利完成骨髓移植,出院那天塞
给我一幅画:穿白大褂的姐姐牵着扎马尾的小女孩,背景是满树新绿。画面下方写
着:"医生姐姐的手,比春天还暖。"
在急诊科轮转时,我见过凌晨三点抱着高烧孩子痛哭的母亲,在ICU见过用颤
抖的手给老伴写下"加油"的老人,在门诊见过带着整箱检查报告却舍不得花钱买药
的农民工。这些真实的生命故事让我懂得:医生的青春,从来不是病历单上冰冷的
诊断,而是俯下身时的一句"别担心,我们一起努力",是加班时随手给患者捎去的
一份热饭,是手术成功后与患者家属相视而笑的瞬间——这些藏在时光褶皱里的温
柔,才是医者初心最动人的模样。
二、青春是淬炼中的觉醒,在岁月的磨砺中锻造担当
2024年冬天,甲型流感疫情来袭,发热门诊单日接诊量突破800人次。作为值班
医生,我连续工作12小时后,突然接到儿科紧急会诊通知:3个月大的婴儿出现窒息
前兆,血氧饱和度跌破80%。冲进抢救室时,婴儿的小脸已经发紫,年轻的父母在
墙角颤抖着哭泣。吸痰、给氧、建立静脉通路……当我跪在地上为婴儿做心肺复苏
时,分针在墙上走了12圈。直到婴儿终于发出第一声微弱的啼哭,我才发现后背的
手术服早已被汗水浸透。
这样的时刻,在医生的职业生涯中从不罕见。去年参与社区义诊时,我曾跟着
家庭医生团队爬了40分钟山路,为一位独居老人上门换药;在肿瘤病房,我见过
同事偷偷为经济困难的患者垫付医药费,却谎称是"医院的惠民政策";在科研实验
室,为了破解罕见病的基因密码,我们团队连续三个月泡在实验室,终于在国际期
刊发表了第一篇临床研究论文。有人说,医生的青春是"白大褂下的黑眼圈,急救服
上的汗渍印",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那些在深夜反复推敲的治疗方案,在凌晨三点
写满批注的CT片,在学术会议上勇敢提出的质疑,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