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我,筑时代之基——在五四青年节座
谈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
百年前的五月四日,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擎起“民主”与“科
学”的火炬,在历史长河中点燃了振兴中华的青春火种。百年后
的今天,当我们以机关青年干部的身份相聚于此,不仅是为了纪
念那场波澜壮阔的爱国运动,更是要在新时代的坐标上,重新锚
定青年奋斗的方向。作为与新时代同频共振的“后浪”,我们肩负
着“强国一代”的历史使命,也承载着机关事业薪火相传的希望。
今天,我想结合自身经历与思考,从“感悟・成长的底色”“审视・
前行的困惑”“展望・奋斗的姿态”三个层面,与大家分享心得、
探讨问题、共话未来。
一、感悟:在磨砺中淬炼青春底色
(一)初心如磐:在信仰之光中找准坐标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寄语青年:“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
量。”机关工作的第一粒扣子,就要扣在对信仰的坚守上。记得
初入单位时,我参与的第一项任务是整理党史学习教育档案。当
翻开那一本本泛黄的会议记录,看到前辈们在笔记中密密麻麻标
注的学习心得,看到“为人民服务”五个字在不同年代的文件中始
终闪耀着光芒,我突然读懂了机关工作的精神脉络——这不仅是
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以信仰为基石的事业。在参与乡村振兴调研
时,我们凌晨四点跟随驻村书记走访大棚种植户,当看到老乡们
握着书记的手说“感谢党带来的好政策”时,我深切体会到:机关
干部的每一份文件、每一次调研、每一项决策,都连接着千万群
众的冷暖。这种“把个人理想融入家国情怀”的信仰,正是我们青
春最厚重的底色。
(二)匠心筑梦:在细微之处雕琢价值
机关工作无小事,细节之中见真章。还记得去年筹备全市营
商环境推进会时,我负责起草领导讲话初稿,自以为结构工整、
数据详实,却在修改稿中看到领导用红笔批注:“‘企业呼声’比‘企
业反映’更有温度,‘打通最后一公里’不如说‘跑好服务最后一米’
更具象。”这件事让我深刻认识到:机关文字不是简单的“文字游
戏”,而是要把政策语言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民生温度”。从那
以后,我开始刻意观察身边的“工匠型”同事——有人为了一个数
据的准确性,翻遍十年前的档案;有人为了一份调研报告,在基
层蹲点半个月;有人为了一个政策的落地效果,绘制数十版流程
图。这些“于细微处见精神”的坚持,让我明白:青春的价值,不
在于惊天动地的壮举,而在于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在平凡的
岗位上雕刻出属于自己的“匠心之作”。
(三)真心为民:在基层烟火中丈量初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机关青年最宝贵的成
长舞台,不在办公室的方寸之间,而在基层的广袤天地。前年
参与老旧小区改造调研,我跟着社区网格员爬了 27 层楼,听退
休老教师讲述“爬楼难”的困扰,听年轻妈妈抱怨“晾衣难”的无奈,
这些带着生活热气的诉求,让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在文件中写下
的“完善基础设施”,背后是千家万户的具体期待。于是,我们联
合住建、城管等部门建立“青年议事会”,每周蹲点社区收集意见,
最终推动加装电梯试点、规划共享晾衣区等方案落地。当看到老
人们坐着电梯下楼晒太阳,孩子们在新修建的休闲区玩耍时,我
深切体会到:机关青年的价值,不是坐在办公室“想群众之所
想”,而是走进群众中“感群众之所感”,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
心换取民心。
二、审视:在困惑中寻找成长方向
(一)能力恐慌:“本领不足”与“使命厚重”的矛盾
随着数字化改革、基层治理现代化等新任务的推进,我们常
常面临“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尴尬。比如在处理网络
舆情时,有的同事对新媒体传播规律不熟悉,导致回应滞后、效
果不佳;在运用大数据分析决策时,部分青年干部缺乏数字思维,
难以从海量数据中提炼有效信息。这种“知识储备赶不上时代要
求、能力水平跟不上岗位需要”的焦虑,折射出我们在本领提升
上的紧迫性。
(二)心态波动:“理想丰满”与“现实骨感”的落差
初入机关时,我们都怀揣着“挥斥方遒”的豪情壮志,但在日
常工作中,难免会遇到重复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复杂难解的矛盾
问题,甚至偶尔的误解与挫折。有的同志因此产生“躺平”心态,
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有的陷入“内卷”焦虑,在文山会海中迷
失方向;还有的在“基层锻炼”与“机关发展”的选择中纠结,担心
扎根基层会“边缘化”。这些心态的波动,本质上是理想与现实碰
撞时产生的“成长阵痛”。
(三)价值迷茫:“个人发展”与“集体使命”的平衡
在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