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推进会议,这既是一次任务
部署会,更是一次责任压实会。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
舱石”,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先手棋”,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硬支撑”。当
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无旁贷”的
使命感,全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速提质提效。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大意义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政治任务,必须扛稳扛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障
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中央明确要求,到2030年
全国建成13.5亿亩高标准农田,到2035年将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
高标准农田。这是党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必须完成的刚性任
务。我市作为全省粮食主产区,承担着*万亩建设任务,占全省总量的*%。这既
是沉甸甸的政治责任,也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必须站在“国
之大者”的高度,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具
体行动,以“宁可少活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拼劲,坚决完成目标任务。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民生工程,必须用心用情。“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高
标准农田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民的“钱袋子”和群众的“米袋子”。通过实施田块平整、灌
排设施配套、地力提升等工程,不仅能提高粮食产量(一般可增产10%以上),还
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让农民“旱涝保收”。例如,河南省新乡市通过建设100万亩
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粮食生产底盘更加稳固,获得上级奖补资金5000万元。我们
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真正让农民群众在“田
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现代化农田中增收致富,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发展所需,必须抓实抓好。当前,我市农业发展面临
着耕地碎片化、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据统计,全市仍
有*%的农田存在灌溉设施老化、田间道路不畅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规模
化、机械化、现代化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集中连片整治,既能破解耕
地“碎片化”难题,又能为智慧农业、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例如,陕西
省推行“一张图”管理模式,实现了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的一体化
监管,有效提升了建设质效。我们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推动农业生产
方式变革,加快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全市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二、聚焦重点,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关键任务
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建设布局。规划是建设的“蓝图”。要按照“全域覆盖、突
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一方面,要与国土
空间规划、水利规划等“多规合一”,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
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局项目,确保“良田粮用”。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分
类施策。东北黑土区要重点加强黑土地保护和土壤改良,黄淮海区要着力提高
灌溉保证率,长江中下游区要突出旱涝渍综合治理。同时,要严格划定建设“禁
区”,禁止在25度以上坡耕地、生态保护红线等区域开展建设,确保生态安全。
坚持质量为本,强化工程管理。质量是高标准农田的“生命线”。要严格执行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等国家标准,落实“一平、两通、三提升”基本要求。在
建设过程中,要严把“三关”: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