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2025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2025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
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总结过去一年“三
农”工作成效,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动员全市上下以更高站位、
更实举措、更强担当,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市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下
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
政治站位决定工作方位,思想认识引领行动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
复兴,乡村必振兴”,这既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我们必须扛牢的政
治责任。当前,**市正处于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关键期,既肩负着保障
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战略使命,又面临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质效不高等现
实挑战。我们要从“国之大者”的高度出发,深刻把握“三农”工作在全局中的“根脉”地
位,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把党中央决策部署
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切实做到政治上对标对表、思想上入脑入心、行
动上见行见效。
(一)这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任务。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全面推进
乡村振兴”,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
兴的意见》对农业农村工作作出系统部署。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三农”问题始终
是关系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从国家战略看,市作为(如粮食主产区、特色农业基地
等),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
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要以“国之大者”的政治担当,坚
决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亿斤以上,筑牢国家粮食
安全防线。从区域发展看,**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期,但农业农村现
代化仍是短板。只有把“三农”工作摆在优先位置,才能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为全市高
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这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市农村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据统计,%的行政村存在道路硬化不足、%的农
村居民反映教育医疗资源短缺。随着农民收入水平提高,群众对优质教育、医疗、
养老等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
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加大投入力度,让农村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例如,通
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到2025年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
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这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是实现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农业现代化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产业
链条短、科技含量低、品牌影响力弱等问题。2024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
业总产值比仅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
主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通过发展数字
农业、智慧农业,到2025年实现农业数字经济占农业增加值比重达到%,农产品网络
零售额突破**亿元,培育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业品牌。
二、聚焦重点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2025年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推进乡村
振兴提质增效的关键之年。我们要紧扣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聚焦“守底线、促振兴、
强保障”主线,以“清单化”管理压实责任,以“项目化”推进确保实效,坚决打好三场硬
仗:一是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筑牢“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根基;二是深化农村综合
改革,激活“土地、资本、人才”要素活力;三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绘就“产业兴、
生态美、乡风好”的壮美画卷。全市上下要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劲
头,抓重点、破难点、树亮点,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筑牢农业发展根基。一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按
照“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的要求,2025年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万
亩,改造提升万亩,重点在**(如东北黑土区、平原灌区等)推进田、土、水、
路、林、电、技、管综合治理。通过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推广秸秆还田、深松
整地等技术,确保黑土地有机质含量年均提高**%以上。同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
建设,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万亩,提高农田抗灾减灾能力。二是提升农业科技
水平。深化与**(如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开展
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2025年,重点推广**(如优质水稻、抗病虫害玉米等)新
品种个,建设智能温室、数字牧场等示范项目个。通过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
动,在**(如蔬菜、水果主产区)建立物联网监测体系,实现生产过程数字化管
理,降低生产成本**%以上。三是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
购价政策,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面,确保种粮农民收益稳定。建
立粮食主产区奖补激励机制,对粮食产量超万吨的县(市、区)给予专项奖励。同
时,加强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建设粮食烘干中心个,减少产后损失率至**%以
下。
(二)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
果。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