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市总工会2025年工作要点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市总工会 2025 年工作要点 2025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 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 100 周年,是 xx 亚运会亚残运会成功举办后的第一年,也是 xx 全面推进 “两场硬仗”、加快打造共同富裕幸福 xx 的关键之年。做好 今年工会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总体要求是。坚持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 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 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五届六次全会、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和 省总工会十六届三次全会精神,践行守正创新理念,坚持实 干争先作风,团结各级工会及广大职工切实肩负起“经济大 市挑大梁、省会城市当头雁”的责任,以构建新时代和谐劳 动关系为统揽,以助力经济稳进向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 使命,以深化产改、助力发展、强基促稳、服务提质为牵引, 努力为推动共同富裕幸福 xx 建设作出工会新的更大贡献。 一、坚定绝对忠诚之志,打造“大思政课”xx模式,不 断强化政治引领 1.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 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 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研讨 会、宣讲会等形式,推动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深刻领悟“两 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 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依 托职工之家、职工书屋、职工文化活动中心等阵地,开展 形式多样的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职工坚定不移听党 话、跟党走。 2.打造“大思政课”xx 模式。深入实施“铸魂赋能”工 程,结合 xx 实际,整合各方资源,创新方式方法,打造具 有 xx 特色的“大思政课”体系。加强与教育部门、学校、 企业等合作,推动思政教育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让思 政课更贴近职工、更接地气。充分利用 xx 丰富的历史文化 资源和红色教育资源,打造一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开展现场教学、体验教学,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发挥劳模工匠、一线职工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组建 “劳模工匠宣讲团”“职工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巡回宣讲, 用职工身边的人和事讲好思政课,激发职工的奋斗热情和创 造活力。 3.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加强对工会各类宣传阵地的管理,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工会新媒体平台建设和管理, 提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积极传播正能量,营造清朗的网络 空间。关注职工思想动态,及时了解职工的所思所想所盼, 加强对职工思想问题的分析研判和疏导化解,维护职工队伍 稳定。 二、勇担时代发展重任,助力经济持续稳进向好,不断 凸显工会担当 4.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省、市 相关部署要求,以提高产业工人素质为核心,以创新产业工 人发展制度为动力,全面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强 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形 成工作合力。深入推进“产改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培育一 批具有 xx 特色的产改示范企业,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挥 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产业工人技能培训,构建多层次、多样 化的技能培训体系,提升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 完善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拓宽产业工人晋升渠道,提高 产业工人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5.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围绕 xx 经济社会发展重点 领域和重大项目,聚焦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等新 兴产业,广泛开展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创新竞赛形式 和内容,提高竞赛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 热情和创造活力。加强竞赛的组织管理和服务保障,完善竞 赛激励机制,对竞赛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 励,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推动 竞赛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延伸,探索适合新就业形态劳 动者特点的竞赛项目和形式,促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技能提 升和职业发展。 6.助力企业创新发展。深入实施职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鼓励和支持职工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活动。 加强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培育一批市级、省级和国家级职 工创新工作室,发挥职工创新工作室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 作用。开展职工创新成果评选表彰和推广应用活动,搭建职 工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平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加强与科研院校、企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 推动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助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 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擦亮劳模工匠品牌,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不断 彰显榜样力量 7.加强劳模工匠培育选树。完善劳模工匠培育选树机制, 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普通劳动者,注重从产业工 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中培育选树劳模工匠。加强对 劳模工匠候选人的考察审核,确保选树质量。加大对劳模工 匠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劳模工匠事迹报告会、专题展览、 媒体宣传等形式,广泛宣传劳模工匠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 营造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氛围。 8.做好劳模工匠服务管理。关心关爱劳模工匠,落实好 劳模待遇,帮助劳模工匠解决实际困